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曲舒文

个人简介

舒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哲学博士(2015)。曾任教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英语系,2019年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文章发表在Social Semiotics, Journal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Space and Culture, 《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化研究季刊》等AHCI和CSSCI期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深圳市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及广州市社科联等课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南山区领航人才。 主讲课程 影视音乐、声音艺术与文化 代表性成果 Shuwen, Q, Jian X (2020). “The Making of Singer-songwriters: Exploring the Authorship and Ethos of Contemporary Folk Music in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1 March 2020; 32 (1): 78-105. Xiao, J., & Qu, S. (2020). “Everybody’s Donghu”: Artistic Resistance and the Reclaiming of Public Space in China. Space and Culture. https://doi.org/10.1177/12063312209029803 Jian X, Shuwen Q (2019). “Performance as Intervention: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es of Chinese Punk Musicians”. Journal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2 June 2019; 31 (2): 107-126. Shuwen, Q (2018). “Her ‘Vocal Authority’: the Semiotic and Cultural Soundscape of Chinese Female Rock Singers’ Voices in the Late 1990s.” Social Semiotics 28, no. 3 (2018): 349-370. 曲舒文,李丹舟(2019). “唱作人”作为方法:论流行音乐的原真性与作者性,《文艺理论研究》, (1): 72-81. 曲舒文(2017).中国独立音乐的话语流变与场景重构,《文艺研究》,(11):113-126. 曲舒文(2016). 中国女性摇滚音乐人的 “不可见”和 “不可说”?, 《文化研究季刊》(台湾), 154, 6:7-34. 曲舒文(2012). 谁的 “摇滚精神”:警惕中国摇滚音乐研究的定式思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3): 74-79. 曲舒文(2018). 音乐与性别——第九届ICTM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研讨会述评,《人民音乐》, (2):70-73. 曲舒文 (2016). 音乐 “创客”了没?— 重探中国独立音乐,《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曲舒文 (2013). 喧闹的下体和分裂的主体:《搞笑漫画日和》的阴暗启示, 《文化研究(第14辑)》(2013年春).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主持课题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平台生态视野下中国流行音乐的生产机制及其原创价值研究” (2018-2021) 深圳市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一般项目,“平台生态视野下原创流行音乐生产中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以深圳为例” (2018-2020) 广州市社科联2018年度“羊城青年学人”资助研究项目,“平台生态视野下粤港澳原创音乐与‘音乐+’产业新生态研究”(2018-2020) 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研究项目“数字时代中国独立音乐的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JNQN006(2017-2018)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文化研究、流行音乐、音乐科技与传播、听觉文化研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