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兴军

个人简介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实验室主任,车身工程系副主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汽车空气动力学,一直从事车辆产品开发相关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试验与模拟研究,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的气动设计与性能优化,即汽车整车气动性能、发动机冷却性能、空调管道流动及人体热舒适性等的评价与优化等。参加了国内首座汽车风洞的建设,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以及吉林省重大支撑计划等项目在内的50余项相关的纵向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在SAE等国际、国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EI检索论文60余篇,SCI检索论文4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17项已授权;曾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中国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创者傅立敏教授的首批博士,通过传承、创新及其团队共同努力,奠定了吉林大学汽车空气动力学在国内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领先地位。 学历: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车辆工程 工学博士 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车辆工程 工学硕士 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工业设计(车身) 学士 1995年7月至1997年9月,吉林工业大学95级尖子班/全校30人 履历: 2014年10月至今,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日本大阪大学 机械工程系 流体工学专业,访问学者 2013年9月至今,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身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2年 4月至2014年9月,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2年 4月至2002年 6月,上海同济大学风工程馆,研修 2001年11月至2001年12月,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研修 奖励: 1.汽车尾流结构及其数值计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 2.汽车尾流结构及其数值计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车辆产品开发相关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试验与模拟研究,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的气动设计与性能优化,即汽车整车气动性能、发动机冷却性能、空调管道流动及人体热舒适性等的评价与优化等。

代表专利: 1.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散热装置、系统及方法,2016.4.13 2.一种合成射流汽车减阻装置,2016.3.23 3.一种近壁面流速测量方法及装置,2016.3.23 4.一种用于汽车风洞中完成侧风试验的牵引弹射系统,2016.3.02 5.风洞实验缩比模型支撑台架 ,2015.4.29 6.水介质缓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2015.8.12 7.用于搬运风洞实验车的安全吊装装置,2014.09.3 8.一种便携式烟雾发生器,2014.11.5 9.一种汽车风洞试验模型支撑装置,2012-11-28 10.一种集装箱货运卡车的空气动力减阻装置,2012-12-05 11.一种汽车空调座椅,2012-06-13 12.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2011-02-02 13.一种汽车风洞模型吊装与支撑通用装置,2010-09-08 14.汽车风洞平衡缝消音器,2006-06-28 15.用于汽车风洞试验的低噪音风洞1,2005-04-20 16.用于汽车风洞试验的低噪音风洞2,2005-04-20 17.用于汽车风洞试验的低噪音风洞3,2005-07-27 18.一种纯电动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及换挡控制方法 ,2015.6.10 19.一种基于鸮翼的仿生缝翼的设计方法,2016.7.13 20.发动机组件,2014. 10.8 科研: 1.2016-2018年,考虑风激振的汽车高速操纵动力学研究,创新基金,负责人; 2.2015-2017年,***风振机理与控制研究,预研项目,负责人; 3.2016-2017年,电动车动力控制器液流冷却性能优化研究,企业,负责人; 4.2016-2017年,某商用车的低风阻CFD优化与风洞验证,企业,负责人; 5.2015-2017年,某轿车风噪声的采集及优化,企业,负责人; 6.2015-2015年,汽车流动DNS仿真理论与关键技术,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 7.2014-2015年,某重型货车整车外形的低风阻设计与优化,企业,负责人; 8.2014-2015年,HG纯电动轿车外形的低风阻设计与优化,企业,负责人; 9.2014-2015年,基于主动控制的低风阻导流罩开发,预研与创新,负责人; 10.2012-2014年,基于冷却液CFD分析的液力缓速器开发,企业,负责人; 11.2012-2013年,基于外形参数与特征获取的轿车外形开发,企业,负责人; 12.2012-2013年,基于风洞的轿车1:2筒化模型的外形开发,企业,负责人; 13.2012-2013年,基于风洞的KL5客车外形的气动开发,企业,负责人; 14.2011-2012年,整车降风阻技术研究,企业,负责人; 15.2011-2012年,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企业,负责人; 16.2010-2011年,商用车CFD开发与性能优化设计,企业,负责人; 17.2010-2010年,商用车外形优化多方案数值模型开发,企业,负责人; 18.2010-2010年,重型车CFD分析数值模型开发,企业,负责人; 19.2009-2011年,重型商用车减阻节能的气动优化与设计方法研究,吉林省重大支撑计划,负责人; 20.2009-2011年,非稳定风下车辆的瞬态气动特性及其对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1.2008-2010年,载货汽车外形的气动优化与减阻节能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负责人 22.2008-2009年,SGM轿车空气动力学开发,企业,负责人; 23.2007-2009年,商用卡车空气动力学减阻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 24.2007-2009年,重型商用车低风阻驾驶室的CFD与试验研究,国家863子项,负责人; 25.2007-2008年,机舱进气格栅的新产品开发,企业,负责人; 26.2006-2007年,X300车型空气动力学优化项目,上汽集团,主要参加人; 27.2003-2005年,复数车辆的湍流流动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完成人; 28.2002-2007年,吉林大学汽车风洞建设项目,“211工程”与“985工程项目”,主要参加人; 29.1997-1999年,汽车尾流结构及其数值计算,机械工业部项目,主要完成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胡兴军,汽车空气动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3.1 2.HU Xing-jun, QIN P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duty trucks through viaduct in crosswind,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4,26(3): 394-399,SCI 3.胡兴军; 李腾飞等,尾板对重型载货汽车尾部流场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05-15,EI 4.胡兴军; 丁鹏宇; 秦鹏等,侧风影响下桥上行驶的重型货车气动特性模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5-15,EI 5.胡兴军; 李腾飞等,车轮扰流板对轿车风阻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9-15,EI 6.王新宇;胡兴军; 李腾飞等,新型裙板对重型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9-15 ,EI 7.王靖宇; 胡兴军等,面包车尾部造型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05-15 ,EI 8.胡兴军; 杨博等,基于底部隔板的厢式货车的气动减阻,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09-15 ,EI 9.胡兴军; 李挺等,后视镜对载货汽车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1,EI 10.王夫亮; 胡兴军等,侧风对轿车气动特性影响的稳态和动态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汽车工程,2010-06-25 ,EI 11.杨博; 胡兴军等,汽车后视镜区域非定常流场与气动噪声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0-11-20,EI 12.傅立敏; 胡兴军等,不同几何参数车轮的汽车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汽车工程,2006-05-25 ,EI 13.傅立敏; 胡兴军等,虚拟仪器在汽车尾流测量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09-30 ,EI 14.Realization of car’s frontal projected area based on OpenCV,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v300- 301:673-676,EI 15.Investigation on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of Commercial Truck based on External Styling of Cab,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v307: 186-191,EI 16.Simulation research on effect of coach top-window opening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2,v125(2):673-679,EI 17.The Assessment of the Feasibility of Widely Using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Proceedings of 2012 CDCIEM,March3-6,EI 18.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ffuser Angle on Sedan’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Physics Procedia, 2011,12,EI 19.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flow in region of passenger car’s wheels, Proceedings of ICMTMA 2011,v2:1125-1128,EI

学术兼职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工业空气动力学与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英文期刊(SCI)编委、日本大阪大学流体工学专业客座研究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创新创业咨询专家;汽车工程、中国机械工程、中国公路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行业知名期刊与知名高校学报、Journal of Hydrodynamic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Power Source、Journal of Central Southern University等英文SCI期刊的论文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