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孔繁森

个人简介

孔繁森,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刚刚合并的吉林大学建立工业工程学科,任系主任至今。 教育经历 [1] 1982.9 -- 1986.7大庆石油学院 化工机械与设备 [2] 1986.9 -- 1989.6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学 [3] 1991.9 -- 1994.12华东石油大学分院 机械工程 石油大学(北京) 工作经历 [1] 2002.9 -- 2003.12英国卡迪夫大学 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2] 2007.3 -- 2008.3美国滨州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 [3] 1986.7 -- 1997.12大庆石油管理局 [4] 2013.3 -- 2016.3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学科建设 (1)2000年建立吉林大学工业工程学科 (2)2019年1月获批立项:未来工厂设计规划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质量事故分析、制造系统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等理论研究。

科研成果: (1)     提出了信息加工经济性原则(2018年发表在国际生产研究IJPR) 动作经济原则的提出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其解读主要是按照生产三要素人、机、料进行解读的。动作经济原则关注的是人的体力劳动,围绕人机料生产三要素给出了降低人的体力负荷的生产现场改善原则。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任务性质正发生显著的变化,可以预期:在未来工业4.0时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人完成现场作业所承受的认知负荷大量提升,而随着大量自动化、柔性化设备的启用,工人所承受的物理负荷在下降,因此,生产作业所包含的这两类负荷的比重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本人提出了生产现场信息加工的经济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按照生产质量六要素: 人、机器和物料\法\环境\测量中的后三个要素,即法\环境\测量进行解读的。 (2)       建立了机械加工颤振分析的不确定分析理论体系(模糊、随机与混沌)。在传统机械加工颤振的线性、非线性以及随机分析理论基础上,本人将其扩展到模糊分析领域,建立了切削颤振的模糊动力学分析模型(自激振动与耦合颤振模糊分析模型),提出了颤振征兆早期识别的模糊信息融合法,给出了混沌变速切削原理和方法。为颤振征兆的智能识别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出版专著一部:孔繁森著.机械加工颤振的不确定分析理论─模糊、随机与混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国际开本大16 400页)2001年5月 工程作品   完成了徐工消防设备公司新厂的规划设计;   完成了江苏建湖国瑞液压机械股份公司新厂区的规划设计;   完成了徐工随车起重机公司机加分厂与总装分厂的规划设计;   完成了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装配线与转台生产线规划设计;   完成了吉林省东辽县金州现代农业园区1000万棒玉米生产线设计;   完成了长春法雷奥空压机生产系统规划设计; 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决策系统软件包。 (1)计算辅助维修管理决策系统软件(CMDSV1.0)著作权一项,登记号为:2007SR01936;编号:软著登字第067931号. (2)变速箱异常噪声问题智能诊断系统,软著登字第0146520号,登记号:2009SR019521 ,这个软件为本项目的执行提供了软件实验平台。 (3)计算机辅助人因可靠性管理系统,软著登字第0145940号,登记号:2009SR018941。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工业工程领域 (1)工厂规划与设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inpress (2)工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1] 孔繁森.考虑任务复杂性的人机联合任务分配问题研究.机械工程学报:in press [2] 孔繁森.制造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架与动力学机制[J/OL].机械工程学报:1-14[2020-10-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87.th.20200508.1534.032.html. (1) Fansen Kong (2019) Development of metric method and framework model of integrated complexity evaluations of production process for ergonomics workst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57:8, 2429-2445, DOI: 10.1080/00207543.2018.1519266 (2) Lu, JR,Kong, FS,Wang, LL.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workers under uncertain demand[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2017, 40(8):643-650 (3) Kong fansen, Suiji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driver working memory processing. Proc. IMechE Part D: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05 (219):1165-1171 (4) 孔繁森,白小刚,李丛双,陆俊睿.考虑人误的人机干涉排队网络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55(14):215-224. (5) 孔繁森,叶正梗.生产作业可操作性评价理论方法框架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7,53(04):198-208. (6) 孔繁森,赵凯丽,陆俊睿,白小刚,孙琳琳.结构件装配复杂性分析的框架及其在装配质量缺陷率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23(12):2665-2675. (7) 曹阳华,孔繁森.以人为主的U型装配线生产效率仿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42(01):42-50. (8) 曹阳华,孔繁森.基于装配线平衡的U形装配线生产效率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4):1908-1915. (9) 曹阳华,孔繁森.基于情绪模型的U型装配线工人合作仿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12):3209-3221. (10) 曹阳华,孔繁森.基于行为研究的U型装配线仿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9(11):2765-2772. (11) 孙琳琳,孔繁森,刘威.汽车座椅视觉舒适度客户感性认知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09):1331-1336. (12) 孙琳琳,孔繁森.基于感性工学和TRIZ理论的汽车座椅视觉舒适度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01:106-110. (13) 孔繁森,李小兵,赵航,包伟伟.时间压力与操作员操作绩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01:100-105. (14) 孙琳琳,孔繁森,周宇,刘笑妍.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座椅静态舒适度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3,02:60-62+91. (15) 孔繁森,孙琳琳,李小兵,赵航.汽车变速箱总成装配中的人因失误可控性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3,03:67-70+74. (16) 孔繁森,陆俊睿,简振浩,单洪颖.车窗控制器生产线终检工序的仿真与改善研究[J].工业工程,2012,06:1-7. (17) 孔繁森,吴雅夫,李聪.基于信息熵的设备电气故障诊断复杂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03:697-701 (18) 孔繁森 陈钦龙 刘鹏,装配生产线人因质量事故追溯技术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6(10):1297-1304 (19) 孔繁森,刘鹏,曹阳华,石金丹.变速箱厂生产作业环境模糊综合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40(2):475-479. (20) 孔繁森,王军,孙海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发动机缸体生产线设备可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8(6):1332-1336 (21) 孔繁森,苍安裕,邹青. 发动机缸体生产线维修策略的可拓分析方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8) (22) 陶俐言,孔繁森. 发动机缸体生产线同步维修决策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7):1090-1094 (23) 宋少忠,孔繁森,王利芳.多品种多供应点的物资调配和路线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S2:144-148. (24) 宋少忠,孔繁森.时变路网下VRP准时路径的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02:309-314. (25) 宋少忠,孔繁森,王利芳,郭淑馨.应用鲍摩法规划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集配中心选址[J].工业工程,2012,03:104-109. (26) 方春明,孔繁森,隽志才.汽车工业供应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06:142-146. (27) 方春明,孔繁森,隽志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工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S1:133-137. (28)王利芳,孔繁森,宋少忠,谷欣.主机厂零部件JIT供应物流规划与应用[J].工业工程,2012,05:39-44. 机床动力学领域 (1) 建立了机械加工颤振分析的不确定分析理论体系,出版专著一部:孔繁森著.机械加工颤振的不确定分析理论,──模糊、随机与混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国际开本大16 400页)2001年5月 (2) Kong Fansen,Liu Peng, 2011,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hatter Suppression Using Chaotic Spindle Speed Vari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 133 (1):014502-1-4 (3) Fansen Kong, Peng Liu, Xiaoming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volution Process of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from Chatter Free to Chatter.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 2:1041-1050 (4) Kong fansen, yu junyi. Study of Fuzzy Stochastic Limited Cutting Width On Cha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7,30(3-4) (5) Kong Fansen, Chen Ruheng. A Combined Method for Triplex Pump Fault Diagnos i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Fuzzy Logic and Neuronetworks. Int. J. Mechanich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 2004.18(1): 161-168.(SCI,EI) (6) Fansen, Kong, Junyi, Yu; Xiaoqin, Zhou.Analysis of fuzzy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 cutting process: Fuzzy stability analysis in regenerative-type-chat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v 39, n 8, p 1299-1309, August 1999 (7) Kong, Fansen; Yu, Junyi .Fuzzy stability analysis of mode coupling chatter on cutting proces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v 11, n 2, p 109-114, 135, Jun 1998 (8) Fansen, Kong ,Junyi, Yu. Fuzzy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machine too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v 39, n 12, p 1993-2002, 1999 (9) 孔繁森,王宇,于骏一.颤振征兆早期识别的模糊信息融合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02):108-111. (10) 孔繁森,王宇,于骏一.基于信息融合方法的切削颤振状态识别技术,振动工程学报,2004,17(2)219-223 (11) 孔繁森,于骏一.求无颤振切削参数值的神经网络方法[J].兵工学报,1998(04):335-338. (12) 孔繁森,于骏一,勾治践.颤振状态的模糊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1998(03):81-85. (13) 孔繁森,刘鹏,刘春颖.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镗削振动主动控制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03:142-146+210-211. (14) 孔繁森,赵新刚,刘春颖. 切削过程混沌颤振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振动与冲击.2008,27(11):22-26 (15) 孔繁森,王晓明,于骏一. 混沌判断定性方法的比较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 (16) 孔繁森,于骏一.受模糊干扰的再生型颤振的模糊稳定性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98(02):10-13+142. (17) 孔繁森,韩冬,孙忠清.机械振动状态的模糊描述与分类[J].振动与冲击,1997(04):21-25+96 汽车工程领域 (1) 孔繁森,郭孔辉,宗长富.基于演化策略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评价的灰关联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7):119-123. (2) 孔繁森,郭孔辉,孙光升,宗长富.人-车-路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的模糊评价及其仿真[J].机械工程学报,2002(11):75-79 (3) 孔繁森,郭孔辉,宗长富.全局演化、局部模拟优化技术在汽车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汽车工程, 2001,23(2):73-77 (4) 孔繁森,邹青,杜春梅.智能驾驶员信息加工的优化Mask分析方法[J].汽车工程,2004(04):430-434 (5) 孔繁森,邹青,杜春梅.驾驶员行为的Kuipers定性仿真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4(01):118-121 (6) 郭孔辉,孔繁森,宗长富.遗传算法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及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0(10):34-36. (7) 郭孔辉,孔繁森,宗长富.模拟退火优化技术在汽车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1(06):112-114+8. (8) 孔繁森,董因平,何仁.基于故障树知识的汽车故障诊断推理[J].汽车工程,2001(03):209-213. (9) 孔繁森,杜春梅,王羽,刘玉梅,李江.驾驶适应性的神经模糊综合测评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2000(06):76-79. (10) Guo Konghui, Zong changfu, Kong Fansen. Objective evaluation correlated with human judgment- An approach to the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handling control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SCI), 2002,29(1-2):96-111 (11) 宗长富,刘蕴博,孔繁森.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评价与实验方法. 汽车工程, 2001,23(3):205-208 (12) 郭孔辉,马凤军,孔繁森.人车路闭环系统驾驶员模型参数辨识。汽车工程,2002.24(1):20-24 石油矿场机械领域 (1) 孔繁森,陈如恒.三缸泵液力端水击现象的缸外监测[J].石油机械,1996(06):26-27+63. (2) 孔繁森,陈如恒,李福海.三缸泵动力端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一)振动状态的模糊估计与功率谱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1996(02):19-25. (3) 孔繁森,陈如恒,李福海.三缸泵动力端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二)倒频谱与幅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1996(03):40-43. (4) 孔繁森,陈如恒.三缸泵液力端的模糊动力响应模拟[J].石油机械,1996(03):18-22+64. (5) 孔繁森,陈如恒.三缸泵液力端的振动特性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1996(01):41-45. (6) 孔繁森,陈如恒.机械设备模糊故障诊断中权重集隶属度函数的确定[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5):62-67. (7) 孔繁森,陈如恒.三缸泵水击烈度的模糊分类[J].石油矿场机械,1995(02):9-10. (8) 孔繁森,齐长祥,王佐栋.国标系列碟形弹簧优化设计[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3(03):220-227. (9) 孔繁森,李向久,张明深.平面叠片弹簧联轴器的齿销齿形研究[J].机械工程师,1991(05):33-35. (10) 孔繁森,王佐栋,齐长祥.摩擦安全限扭联轴器产品性能总成试验[J].机械设计,1990(04):47-50+2. 不得不提的2篇早期论文(1-2为本人21-23岁时的作品,均为独立作者修改教科书的产物,并非职业科研作品) [1]孔凡森.用图解法确定厚壁筒自增强处理最佳R_c值[J].石油化工设备,1986(11):27-29. [2]孔繁森.反螺旋的计算方法及应用[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8(04):67-74. [1]孔繁森.高等学校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类课程体系模型框架[J].工业工程,2016,19(06):131-137. [2]孔繁森,王瑞.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135-139. [3]孔繁森.关于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人才培养制度的设计与完善[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4(04):16-20. [4]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05:40-42. [5]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工业工程,2009,05:126-129. 教材:生产计划与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学术兼职

[1] 2013.1 -- 至今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2018.12 -- 至今数字孪生智能工厂设计规划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3] 2011.1 -- 至今吉林省工业工程学会理事长 [4] 2012.1 -- 至今工业工程编委 [5] 2012.9 -- 至今The Open Transportation Journal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