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文征

个人简介

吴文征:工学博士,博士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增材制造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副主任,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11年至今先后被聘任为讲师、副教授、2018年被破格聘任为教授,同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包括高性能合金、智能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宏微观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及其在智能精密制造、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吉林省产业创新专项,吉林省青年科研基金,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重点培养)等项目10余项。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相关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增材制造领域的合作研究,曾多次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SCI他引170余次。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SCI:1区, Top期刊, IF:15.84),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SCI:工程制造1区, Top期刊, IF:6.444),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1区, Top期刊, IF:7.094)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成果被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IF:31.56), Advanced Materials (IF:27.398)等国际顶级期刊引用。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PCT国际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 课程与教学 主讲本科生必修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主讲本科生选修课《3D打印技术》,《3D打印与实践》。 主讲研究生课程《宏微观增材制造》。 指导本科生典型机电产品构造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 主持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各1项。 主持吉林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 参与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 参与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项。 获“吉林大学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大赛”二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第三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8年、2019年、2020年吉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7年、2019年吉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2017年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荣誉称号、科研奖获 2017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3D打印技术研究,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2年获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2015年和2016年获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交流贡献奖。 2019年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学术活动 [1] 2013年11月邀请牛津大学博士后翟建华教授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颅内动脉瘤支架的研制”学术报告。 [2] 2013年12月与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举办首届吉林省高校3D打印技术研讨会。 [3] 2014年7月邀请美国佐治亚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David Rosen教授来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High Viscosity Ink-Jet Printing and Stereolithography 3D Printing Research”学术报告。 [4] 2015年11月应邀访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与佛罗里达大学并与多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5] 2015年12月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Yong Huang教授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Three- Dimensional Bioprinting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Induced Cell Injury”学术报告。 [6] 2016年1月邀请上海航天局3D打印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复杂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工程中心主任王联凤博士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学术报告。 [7] 2016年10月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贺永教授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3D打印:从医疗辅具制造到活体打印”学术报告。 [8] 2017年12月邀请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马超博士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Ceramic and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学术报告。 [9] 2019年3月邀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增材制造实验室主任、选区激光烧结3D打印发明人、国际SFF会议大会主席David Bourell教授进行学术访问,并做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s and Materials” 学术报告。 教育经历 [1] 2011.10 -- 2017.7 吉林大学 机械工程 博士后 [2] 2009.9 -- 2010.10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 > 增材制造研究所 联合培养博士 [3] 2006.9 -- 2011.7 东北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 2018.10 -- 至今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2] 2014.9 -- 2018.9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副教授 [3] 2013.5 -- 至今 吉林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副主任 [4] 2011.7 -- 2014.9 吉林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工程学院 讲师

研究领域

[1] 宏微观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与装备 [2] 新材料增材制造与增材制造新原理、新技术 [3] 智能材料4D打印 [4] 微纳增材制造 [5] 智能精密制造 [6] 超声增材制造 [7] 金属增/减材复合制造 [8] 仿生增材制造与医疗修复工程 [9] 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关键零部件增材制造

专利 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PCT国际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 [1] 钽涂层多级孔聚醚醚酮人工骨支架的3D打印制造方法,吴文征,赵继,耿鹏,孙慧超,赵帝,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410209408X. [2] 聚醚醚酮仿生人工骨的3D打印制造方法,吴文征,赵继,姜振华,张海博,赵帝,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3106755640. [3] 一种旋转式残疾人书架,吴文征,王鼎康,于丹阳,李辉,刘璎嗥,卢军,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4101923254. [4] 一种非晶合金材料制备与成形一体化的3D打印方法及装置,吴文征,杜海东,郭晓钰,王博凡,耿鹏,李桂伟,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244315. [5] 一种基于电磁发射术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吴文征,李桂伟,刘巍,耿鹏,王博凡,武子超,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556007. [6] 过渡金属化学气相沉积微纳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吴文征,耿鹏,叶稳立,蒋吉利,刘巍,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807912.9. [7] 多向超声微滴喷射光固化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吴文征,李桂伟,蔣吉利,郭晓钰,武子超,刘彦宇,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703005.X. [8] 无级变速多材料超声微滴喷射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吴文征,李桂伟,刘巍,耿鹏,杜海东,王玉磊,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703001.1. [9] 自动化薄壁管管口精加工装置及方法,吴文征,叶稳立,曲海军,耿鹏,武子超,李桂伟,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710027538.5. [10] 高精度超声防堵多细胞生物增材方法及装置,吴文征、叶稳立、刘巍、耿鹏、李桂伟、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710027539.X. [11] 喷射角度可控超声微滴喷射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吴文征,刘巍,李桂伟,杜海东,郭晓钰,王博凡,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0702969.2. [12] 全息超声场面自成型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吴文征,刘巍,李桂伟,蒋吉利,杜海东,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1195296.2. [13] 封闭多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吴文征,叶稳立,耿鹏,王玉磊,武子超,李桂伟,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710027537.0. [14] 一种仿纤毛式高精度纳米微滴喷头装置,吴文征,刘巍,李桂伟,武子超,蒋吉利,杜海东,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611009056.9. [15] 负泊松比高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增材制造方法,吴文征,李桂伟,武子超,蒋吉利,刘巍,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710045217.8. [16] 超声选区叠层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吴文征,李桂伟,蒋吉利,蒋浩,刘巍,曲兴田,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ZL201710247795.X. [17] 光全息复杂结构高速增材制造装置,吴文征,耿鹏,刘巍,蒋吉利,武子超,赵继,任露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036560.1. [18] 复合材料超声沉积增材制造装置,吴文征,蒋吉利,李桂伟,蒋浩,刘巍,张冰,曲兴田,赵继,任露泉,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397634.4. [19] 超声雾化金属物理气相沉积增材制造装置,吴文征,蒋吉利,李桂伟,蒋浩,王博凡,汤孟鑫,杜海东,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916928.3. [20] 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超声辅助3D冷打印装置,吴文征,蒋吉利,蒋浩,李桂伟,杜海东,刘巍,汤孟鑫,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1236057.7. [21] 高熵合金微滴喷射增材制造装置,吴文征,蒋浩,李桂伟,蒋吉利,汤孟鑫,杜海东,赵继,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0062782.5.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玻璃三维微构件光诱导电极控域电沉积增材制造机理研究,2021.01-2024.12,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玻璃晶格结构超声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机理研究,2017.01-2020.12,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仿生纳米涂层人工骨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3.01-2015.12,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叶片复杂曲面磨抛测一体化系统集成控制理论,2012.01-2016.12,负责人。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高聚合物基仿生材料人工关节基础研究,2013.01-2015.12,负责人。 [6] 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2018.01-2020.12,负责人。 [7] 吉林省高等学校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复杂关键零部件增材制造研究,2015,负责人。 [8] 吉林省产业创新专项: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3D打印装备与技术研究,2019.01-2020.12,负责人。 [9] 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生物陶瓷改性PEEK人工骨支架增材制造及其生物性能评价,2017.01-2019.12,负责人;外方合作单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10] 吉林省青年科研基金:生物相容性特种工程塑料仿生下颌骨的3D打印研究,2014.01-2016.12,负责人。 [11]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2019-2020,负责人。 [12]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2015-2018,负责人。 [13]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项目:金属玻璃高性能汽车零部件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研究,2021.01-2023.12,负责人。 [14] 吉林大学青年师生学科交叉培育项目:磷酸钙基复合骨水泥研制与植入骨增材制造研究,2017.05-2019.05,负责人。 [15] 吉林大学青年师生学科交叉培育项目:生物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血管支架增材制造及生物性能研究,2016.05-2018.05,负责人。 [16] 吉林大学青年师生交叉学科培育项目:基于SLS的晶格结构聚醚醚酮仿生关节3D打印及生物相容性研究,2014.04-2016.04,负责人。 [17] 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创新项目,2012.01-2013.12,负责人。 [18]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一等资助),2017,负责人。 [1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光学自由曲面成形过程的物理解析及再构策略,主要参与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2]P. Geng, J. Zhao, Z.W. Gao, W.Z. Wu*, W.L. Ye, G.W. Li, H. Qu (2020). Effects of printing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phenylene sulfide 3D printing. 3D Print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CI) [21] X. Yang, W. Hu, W.Z. Wu*, Z.F. Yin*, L. Li. (2020). The fabrication of integrated and three-layer SU-8 nozzles for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ing.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4(8). (SCI) [20] X.F. Tang, Y.G Qin*, X.Y. Xu, D.M. Guo, W.L. Ye, W.Z. Wu*, R.Y. Li* (2019). Fabrica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3D Printed Porous Polyetherimid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 (SCI) [19] G.W. Li, J. Zhao, J. Y. H. Fuh, W.Z. Wu*, J.L. Jiang, T.Q. Wang, S. Chang (2019). Experiments on the Ultrasonic Bond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Glass and Crystalline Metal Composite. Materials, 12(18), 2975. (SCI) [18] S. Wang, P. Bai, M.Z. Sun, W. Liu, D.D. Li, W.Z. Wu, W.F. Yan, J. Shang*, J.H. Yu* (2019). Fabricating Mechanically Robust Binder-Free Structured Zeolites by 3D Printing Coupled with Zeolite Solder Strategy: A Superior Confguration for CO2 Capture. Advanced Science, 6(17). (SCI:1区, Top期刊, IF:15.84) [17] W.L. Ye, W.Z. Wu*, X. Hu, G.Q. Lin, J.Y. Guo, H. Qu, J. Zhao (2019). 3D printing of 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imide composites with controllab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2. (SCI:1区, Top期刊, IF:7.094) [16] W.L. Ye, G.Q. Lin, W.Z. Wu*, P. Geng, X. Hu, Z.W. Gao, J. Zhao (2019). Separated 3D printing of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imide.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121:457-464. (SCI:制造1区, Top期刊, IF:6.444) [15] W.Z. Wu, J.L. Jiang, G.W. Li*, J.Y.H. Fuh, H. Jiang, P.W. Gou, L.J. Zhang, W. Liu, J. Zhao (2019). Ultrason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bulk Ni-based metallic glas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506: 1-5. (SCI) [14] P. Geng, J. Zhao, W.Z. Wu*, W.L. Ye, Y.L. Wang, S.B. Wang, S. Zhang (2019). Effects of extrusion speed and printing speed on the 3D printing stability of extruded PEEK filament.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37: 266-273. (SCI) [13] W.Z. Wu, W. Liu, J.L. Jiang, J.R. Ma, G.W. Li, J. Zhao, D.Z. Wang, W.Z. Song* (2019).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ilica gel/Tricalcium Silicate Composite Slurry for 3D Printing.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503-504: 334-339. (SCI) [12] W.Z. Wu, W.L. Ye, P. Geng*, Y.L. Wang, G.W. Li, X. Hu, J. Zhao (2018). 3D printing of thermoplastic PI and interlayer bonding evaluation. Materials Letters, 229: 206-209. (SCI) [11] P. Geng, J. Zhao, W.Z. Wu*, Y.L. Wang, B.F. Wang, S.B. Wang, G.W. Li (2018). Effect of Thermal Processing and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 on 3D Printing PPS Properties. Polymers, 10(8): 875. (SCI). [10] Z.C. Wu, J. Zhao, W.Z. Wu*, P.P. Wang, B.F. Wang, G.W. Li, S. Zhang (2018). Radial Compressive Property and the Proof-of-Concept Study for Realizing Self-expansion of 3D Printing Polylactic Acid Vascular Stent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Structure. Materials, 11(8): 1357. (SCI). [9] W.Z. Wu, W. Liu, H.D. Du, B.F. Wang, G.W. Li*, B. Sun, S. Zhang, J. Zhao (2018). Optimization of sintering time and holding time for 3D printing of Fe-based metallic glasses. Metals, 8(6): 429. (SCI) [8] W.Z. Wu, J.L. Jiang, H. Jiang, W. Liu, G.W. Li*, B.F. Wang, M.X. Tang, J. Zhao (2018). Improving bending and dynamic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3D printing through ultrasonic strengthening. Materials Letters, 220: 317-320. (SCI) [7] W.Z. Wu, H.D. Du, H. Sui, B. Sun, B.F. Wang, Z.J. Yu, H. Ni, G.W. Li*, J. Zhao (2018). Study of printing parameters of pneumatic-injection 3D printing of Fe-based metallic glas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489: 50-56. (SCI) [6] G.W. Li, J. Zhao, J.L. Jiang, H. Jiang, W.Z. Wu*, M.X. Tang (2018). Ultrasonic strengthening improves tensil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3D prin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96: 2747-2755. (SCI) [5] G.W. Li, J. Zhao, W.Z. Wu*, J.L. Jiang, B.F. Wang, H. Jiang, J. Y. H. Fuh (2018). Effect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Printing Non-Crystalline and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Materials, 11(5): 826. (SCI) [4] W.Z. Wu, H.D. Du, X.Y. Guo, B.F. Wang, G.W. Li*, J. Zhao (2018). Printing parameters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pneumatic inject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iron powder slur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94: 3809-3817. (SCI) [3] W.Z. Wu, W.L. Ye, Z.C. Wu*, P. Geng, Y.L. Wang, J. Zhao (2017). Influence of Layer Thickness, Raster Angl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Recovery Temperature on the Shape-Memory Effect of 3D-Printed Polylactic Acid Samples. Materials, 10(8): 970. (SCI) [2] W.Z. Wu, P. Geng, G.W. Li, D. Zhao, H.B. Zhang, J. Zhao* (2015). Influence of Layer Thickness and Raster Ang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Printed PEEK and a Comparative Mechanical Study between PEEK and ABS. Materials, 8(9): 5834-5846. (SCI) [1] W.Z. Wu, P. Geng, J. Zhao, Y. Zhang, D.W. Rosen, H.B. Zhang* (2014). Manufacture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polyether ether ketone by 3D print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18(S5): 12-16. (SCI)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信息学科同行评议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日常工作联系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会员,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吉林省增材制造学会常务理事,The 16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IMCC 2015)分会主席,长春市科技专家,《光学精密工程》期刊编委,担任2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吉林大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会员。 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信息学科同行评议人。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日常工作联系人。 吉林省增材制造学会常务理事。 长春市科技专家。 16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 (IMCC 2015), Session Chair.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吉林大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应邀担任20余种国际和国内期刊审稿人: [1] Additive Manufactuing [2]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3]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Scientific Reports [5]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6] 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 [7]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8]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 [9] Applied Bionics and Biomechanics [10]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