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德斌

个人简介

吉林大学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史学集刊》主编;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史》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中国与世界》主编,《史学理论研究》和《国际安全研究》编委等。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曾先后赴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剑桥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学习、从事合作研究和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曾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等职务,2012年12月起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软实力与公共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曾经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集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国际政治研究》、《外交评论》、《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和英文杂志《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软实力与公共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公共外交时代更有条件合作共赢》,《人民日报》(理论版),2016年5月; 《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12月; 《介入全球化:中国的视角》,《第三世界季刊》2015年第11期(“Engaging with Globalisation: Chinese perspective”,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15, No.11.); 《全球历史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史学集刊》,2015年09月; 《公共外交时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5月; 《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7日 《聚合与裂变:当代世界的历史演进》,《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 《国家类型的划分——拓展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思路》,《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往》,《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霸权与帝国: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与逻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东北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史学集刊》,2010年第6期. 《当代世界的不同解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拓展》,《史学集刊》,2008年05期. 《30年后的新起点》,《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世纪之交: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长白学刊》,2000年01期. 《难以告别的20世纪──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几个主要问题》,《史学集刊》,1999年04期.. 《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09期. 《历史学:在遥远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之间》,《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也谈历史的“终结”》,《史学集刊》,1996年02期. 《现代化的演进与国际关系的变革──历史的考察》,《长白学刊》,1996年02期. 学术交流 [1]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应俄罗斯历史学会主席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邀请参加俄国革命1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中俄革命的异同”学术报告,2017年9月27-28日; [2] 韩国,成均馆大学,应邀参加韩中建交二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韩中关系的昨天、今天与未来”并发表主题演讲“深度拓展公共外交,让中韩关系逐步成熟起来”,2017年8月21-22日; [3] 美国,应美国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邀请,参加“以色列与中东局势”研讨会,2017年6月5-7日; [4] 韩国,应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邀请参加“2017年中日韩合作论坛”并发表“中日韩:在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中构建命运共同体”,顺访韩国国立外交院,就中韩关系与外交院专家进行讨论,2017年4月18日; [5]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就两校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举行会谈并与副校长安德烈·安德列•巴维科夫签署合作协议,2016年5月27日; [6]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应邀参加金砖五国“全球研究中的紧迫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与金砖国家战略”,2016年5月24-26日; [7] 台湾(出境),台湾政治大学,海峡两岸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会议“中国与世界的对话”, 发表“中国的发展与国际制度变革”学术报告,2016年5月6-7日; [8] 美国,罗格斯大学,调研孔子学院和吉林大学与罗格斯大学合作成立的“罗格斯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建设情况,2016年1月25-26日; [9] 日本,冈山大学,“亚洲校园”项目成果报告国际研讨会,2016年1月21-23日; [10] 韩国,成均馆大学,第三届韩中公共外交研究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的智库建设与中韩智库的交流与合作”,2015年5月8日; [11] 美国,应邀参加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和吉林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首次会议;应邀访问罗格斯大学,参加“中国大讲堂”学术报告会,并到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调研, 2015年4月6-10日; [12] 韩国,首尔大学,应韩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席朴海镇教授邀请参加韩国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甲午年间的东亚与未来的韩国,1894-2014”并发表主题演讲“东亚秩序的崩塌与在21世纪重构的可能性”,2014年10月24日; [13] 韩国,成均馆大学,应邀参加首届中韩公共外交研究论坛并发表“中国的公共外交与中韩公共外交的未来之路”主题发言,2014年9月3日; [14] 以色列,应以色列拉宾中心邀请,考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政府官员、学者举行系列对话会,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首付阿姆安拉与巴勒斯坦政府官员举行对话,2013.07.07-15; [15] 越南,应胡志明大学邀请参加“跨文化视角讨论儒家思想”国际学术会议,2013年6月30日。 著作 《全球化关键词》(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解说中国系列》丛书(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金砖四国之路》丛书(主编)(长春出版社,2011年)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东北亚史》(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当代国际关系问题》(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国际关系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撒切尔夫人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美国世界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