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董树彬

个人简介

讲授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 2.中国政党与协商民主(硕士) 3.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博士) 教育经历: 2016.05—2016.10 台湾政治大学 访问学者 2012.08—2016.12 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8.08—2012.06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2017.10—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破格) 2016.12—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生导师 2014.03—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生导师 2013.10—2017.09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破格) 2011.07—2013.09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获奖情况: 1.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教育部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3.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研究领域

中国政党与民主政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董树彬:《人民政协创建进程中协商民主的历史嬗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董树彬、刘秀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的转变》,《理论探讨》2018年第2期。 3.董树彬:《从“政治协商”到“协商民主”的理论拓展》,《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6期。 4.董树彬:《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架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年第1期。 5.董树彬:《试论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7期。 6.董树彬:《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模式示范与制度引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2期。 7.董树彬、潘丽萍:《论民主党派参政的合法性》,《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8.董树彬:《人大选举民主与政协协商民主的协同发展》,《理论探讨》2015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9.董树彬:《推进中国协商民主法治化的路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10.董树彬、唐武:《协商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新长征》2015年第7期。 11.董树彬、刘秀玲:《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科学•经济•社会》2015年第2期。 12.董树彬:《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契合性的探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13.董树彬:《论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年第1期 14.刘秀玲、董树彬:《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学术探索》2014年第11期。 15.董树彬:《论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4期。 16.董树彬:《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学术话语体系》,《学术论坛》2014年第9期。 17.王勇、董树彬:《论中国参政党的政党性》,《理论探讨》2014年第4期。 18.董树彬:《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内涵的历史探索》,《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2期。 19.董树彬、沈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新长征》2014年第6期。 20.韩喜平、董树彬:《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互动发展》,《长白学刊》2014年第2期。 21.董树彬:《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4年第10辑。 22.刘秀玲、董树彬:《人民政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3.董树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综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4.董树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甄别》,《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5.董树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现状梳理》,《四川统一战线》2013年第7期。 26.宋连胜、董树彬:《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构建》,《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3期。 27.董树彬:《勾勒了中国发展模式的蓝图——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第4期。 28.董树彬:《协商民主: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5期。 29.董树彬、王思迪:《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确立》,《商业研究》2012年第8期。 30.董树彬:《非对称性和谐:中国模式的特色与优势》,《求实》2012年第1期。 31.宋连胜、董树彬:《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经验》,《理论学刊》2011年第11期。 32.宋连胜、董树彬:《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实现路径》,《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3期。 33.宋连胜、董树彬:《论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的构成要素》,《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6期。 34.董树彬:《论中国政党关系和谐的衡量标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5.董树彬:《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造性价值》,《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36.董树彬、刘秀玲:《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构成》,《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37.宋连胜、董树彬:《论政党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东疆学刊》2010年第4期。 38.董树彬:《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进程》,《宁夏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39.董树彬:《政党关系的价值与功能》,《理论建设》2010年第4期。 40.董树彬:《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江汉论坛》2010年第8期。 41.董树彬、石秀杰:《论和谐政党关系的独特价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2.宋连胜、董树彬:《论共产党内部和谐对民主党派的示范引领作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43.宋连胜、董树彬:《论政党关系和谐的基本功能》,《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44.董树彬、张会敏:《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轨迹》,《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7期。 45.宋连胜、董树彬:《中国政党关系和谐问题研究现状与趋势》,《理论探讨》2010年第4期。 46.董树彬、张启发:《科学发展与环境立法的双向互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7.董树彬:《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4期。 48.董树彬、张艳:《论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本质》,《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49.董树彬:《非对称性和谐:中国模式的特色与优势》,《求实》2012年第1期。 50.宋连胜、董树彬:《民主党派在和谐政治关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1.董树彬:《试论民主党派与和谐政治建设》,《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52.董树彬、赵艳芳、赵娜:《河北省农民分化状况与对策》,《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3.董树彬、贾敏:《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宪政化》,《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 54.董树彬:《论邓小平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思想》,《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著作教材: 1.董树彬、刘秀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董树彬、刘秀玲:《政治协商制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版。 4.宋连胜、董树彬:《协商中国》,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