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晓媛

个人简介

博士,主要从事海底热液流体和热液柱研究。首次报道了台湾龟山岛热液流体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并揭示其控制因素,为了解岛弧热液系统中流体演化提供了新的数据。证实砷是弧后盆地和岛弧区内热液流体扩散的有效示踪剂,揭示了马努斯海盆内热液柱的混合交叉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为寻找和发现新的海底热液资源区提供了新的途径。反演了热液流体-海水混合过程,评价了热液作用和水成作用对玄武岩表面铁-硅-锰结壳形成时的交替影响,研发了铁锰结核/结壳中微量元素的快速测试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加瓜海脊和中国南海北部铁锰结核/结壳的研究中,对理解海底成矿过程及其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攻克了热液自然硫颗粒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关键技术,克服了硫磺样品消解困难和ICP-MS分析时高硫基底干扰的难题。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1项和青年1项)、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课题1项,作为主要科研骨干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任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获得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和2017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教育经历 2003.09-2008.0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专业,硕博连读,博士 1999.09-2003.07,青岛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5.01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8.07-2014.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西太平洋俯冲体系中岩浆活动及其对热液物质供给的制约(91958213), 2020/01-2023/12, 280万元, 参加, 在研。 2.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冲绳海槽热液活动成矿机理及其沉积效应(133137KYSB20170003), 2018/01-202/12, 100万元, 参加, 在研。 3.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洋“十三五”深海资源潜力评估项目,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及金属软泥的成矿机理(DY135-G2-1-02), 2018/01-2020/12, 160万元, 参加, 在研。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台湾龟山岛热液流体扩散及其对元素分布的影响(414776044), 2015/01-2018/12, 93万元, 已结题, 主持。 5. 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2013CB429700), 2013/01-2017/08, 3518万元,已结题, 参加,。 6.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课题,西南印度洋脊热液成矿作用研究(DY125-11-R-05), 2012/01-2015/09, 36万元, 已结题, 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台湾龟山岛附近海域热液流体及其来源初步研究(40906029), 2010/01-2012/12, 18万元, 已结题, 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太平洋海隆13°N附件热液产物的化学组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研究(40830849), 2009/01-2012/12, 160万元, 已结题, 参加。 获得的相关奖励 1.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海底热液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主要完成人:曾志刚,王晓媛,殷学博,陈帅,马瑶。 2. 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主要完成人:曾志刚,王晓媛,齐海燕,马瑶。 3. 2017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海底热液产物的形成演变研究,主要完成人:曾志刚,王晓媛,殷学博,陈帅,马瑶。

研究领域

海洋地球化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Zhigang Zeng*, Xiaoyuan Wang*, Bramley J. Murton, et al. (2020). Dispersion and Intersection of Hydrothermal Plumes in the Manus Back-Arc Basin, Western Pacific. Geofluids, DOI: 10.1155/2020/4260806. 2. 王晓媛*, 国坤, 曾志刚. (2019). 浅海热液活动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及展望. 高校地质学报, 25(5): 697-704. 3. Xiaoyuan Wang, Xuebo Yin, Zhigang Zeng, Shuai Chen*. (2019).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Ferromanganese Nodules and Crust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tomic Spectroscopy, 40(5): 153-160. 4. Zhigang Zeng*, Xiaoyuan Wang*, Haiyan Qi, et al. (2018). Arsenic and Antimony in Hydrothermal Plumes from the Eastern Manus Basin, Papua New Guinea. Geofluids, DOI: 10.1155/2018/6079586. 5. Xuebo Yin, Xiaoyuan Wang*, Shuai Chen, et al. (2018). Trace Element Determination in Sulfur Samples Using a Novel Digestion Bomb Prior to ICP-MS Analysis. Atomic Spectroscopy, 39(4): 137-141. 6. Wang Xiaoyuan, Zeng Zhigang*, Qi Haiyan, et al. (2014). Fe-Si-Mn-Oxyhydroxide Encrustations on Basalts at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An SEM-EDS Study.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13: 917-925. 7. Wang Xiaoyuan, Zeng Zhigang*, Chen Shuai, et al. (2013). Rare earth elements in hydrothermal fluids from Kueishantao, off northeastern Taiwan: Indicators of shallow-water, sub-seafloor hydrothermal process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8(32): 4012-4020. 8. 王晓媛, 殷学博*, 曾志刚, 杨宝菊, 陈帅. (2014). 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 质谱学报, 35(1): 24-31. 9. 王晓媛, 武力, 曾志刚*, 李兆学. (2012). 海底热液柱温度异常自动化计算方法讨论. 海洋学报, 34(2): 185-191. 10. Wang Xiaoyuan, Zeng Zhigang*, Liu Changhua, et al. (2007).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hydrothermal plume at EPR 13°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0(9): 1433-144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