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小平

个人简介

主要学术经历 1996年9月—2000年7月 湘潭大学法学院/行管学院政治学系 本科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硕士 2003年9月—2008年7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博士 2010年8月—2011年8月 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 2016年9月1日—2016年11月31日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 开设课程 本科生:法学经典阅读、生活与法理 研究生:法理学(硕士)、法学经典文献选读(硕士)、人权法学(硕士) 获 奖 1、首届美国“百人会”英才奖(2006年度)。

研究领域

西方法哲学、法治理论、权利理论与人权法学

主 持 项 目 1、全球化、多元现代性与中国法治的路径选择,2011年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已完成); 2、全球化、多元现代性与中国法治的路径选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2年度一般项目(已完成); 3、中国法治的知识批判与反思,中国社科基金2013年度青年项目; 4、需要一种权利理论:后权利本位论时代的权利研究,2016年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5、权利视野下的法治政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6.11.3- 2020.12.31。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04年 1、《人体器官移植》(与黃文艺等合著),《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全文转摘。 2、《宪政与国家的正当性根源:西方宪政思想的宗教传统》,载《湘江法苑》第7卷(2004年6月号) 3、《从学术性书评栏目看<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之缺失》,载《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卷。 4、《自由社会的宪政模式:哈耶克自由立宪主义理路初探》,载《法律与中国》,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版。 2005年 1、《传承与演进:法律哲学发展的历史》,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法律史如何解释历史——评庞德〈法律史解释〉》,载《检察日报》2005年5月28日。 3、《阅读与理解:进入哈耶克理论之境——兼评〈模糊的转变〉一文》,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4、《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国家观》,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5、《唯理主义与唯科学主义:思想史上的结合与辨析》,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6、《开放社会科学,如何开放——〈开放社会科学〉读后》,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7、《复杂性:科学的自我意识》,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8、《科学是社会建构的吗?——评Michael Mulkay的〈科学与知识社会学〉》,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9、《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流变与发展——读〈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载《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版。 10、《“理想图景”讨论中的“哥顿神结”》,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 2006年 1、《卡尔•J•弗里德里希:极权主义与宪政国家》,载《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期。 2、《寻求宪政的超验基石——评〈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载《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期。 3、《“全球结构”与学者的智性努力》,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4、《中国法律的理想图景———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检察日报》2006年4月30日。 5、《理想图景讨论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行动》,载《分析与批判:学术传承的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主编:《分析与批判:学术传承的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与蔡宏伟共同主编)。 2007年 1、《历史研究中的经验和理论》,载《知识与法律》(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历史的反思和超越——读<为什么历史是反理论的>》,载《知识与法律》(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哈耶克:自由的两条理路和两种法律观的混淆》,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 4、《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建构》,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 5、《社会秩序的正当性与可欲性——邓正来的“终身问题”及其思想视野》,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6、译著:《被实现的民主——渐进性备选方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合译,第一译者)。 2008年 1,《封闭与开放:哈耶克研究中的两个前提性问题》,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2期。 2,《哈耶克的国家观:从形式上的法治国家到实质上的宪政架构》,载《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09年 1、《何种信仰:法律信仰的中国问题》,载《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2008年总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10年 1、《哈耶克的“终身问题”及其中国意义》,载《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2009年总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12年 1、《法学中西之间:西方法学在中国法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贡献和定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 2014年 1、《中国法律信仰论的内在悖论及其超越》,载《法商研究》2014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 2、《从“法治”到“宪政”:哈耶克政治哲学的整体逻辑》,載《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2015年 1、《政治宪法及其规范性问题》,《当代法学》2015年第五期。 2、《死亡权利:自主的迷思与权利的限度》,《医学与哲学》2015年第5期。 3、《新兴权利的证成及其基础》,《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4期。 4、《法治中国需要一个包容性法治框架:多远现代性与法治中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 2016年 1、《需要何种法律信任》,《北方法学》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2、译文:《权利作为王牌》(德沃金著,与郭建果合译),载张文显主编:《法理学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2017年 1、《土地财产权的二维构造:一种从现实出发的理论解释路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