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振

个人简介

开设课程: 本科生:法学经典阅读、生活与法理 研究生:法学经典阅读、生活中的法理、法理学 主要学术经历 1996年9月—2000年7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本科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硕士 2003年9月—2007年12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博士 2010年9月—2011年9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3年1月—2013年4月 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5年9月—2016年2月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1、《法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获吉林大学2005年优秀本科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二);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2、《实践理由、权威与来源命题——拉兹法律哲学的研究》相继获得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和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10年度)。 3、台湾大学法律学院2015年访问学人奖。 4、中国法学会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8月。 5、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第一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三等奖,2017年11月。 6、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7、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8月20日。

研究领域

法律哲学、权利理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承担课题 1、“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8-06-23。 2、“规范推理的逻辑规则:形式逻辑批判与规范逻辑的可能性”,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0年。 3、“新兴权利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5年7月。 4、“立法的法理学——一个社会理论的进路”,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2016QY028),2016.06.15-2018.06.15。 5、“法治政府的运行模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016.11.3- 2020.12.31。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04年 1、《人体器官移植》(与黄文艺等合著),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全文转摘。 2、《用宪法守护人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3、《乞讨是一项权利吗?——透视城市乞讨现象》(第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4期。 4、《一项未竟的学术事业——对<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的评论》,载《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3期; 5、《法理学》(参编,马新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005年 1、《当代西方后现代法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论》,载邓正来主编:《法律与中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人格权的伦理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 3、《哲学的方法与后现代法理学》,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摘。 4、《“知识权力”之下的知识分子》,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 5、《论人权公约中的禁止歧视》,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 6、《人格与人格权的观念演进》,载《部门法哲学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7、《对唯科学主义的消解: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得与失》,载《知识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8、《经济学是科学吗?》,载《知识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9、《哈耶克与罗尔斯正义观之比较》,载《知识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0、《化解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立化》,载《知识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1、马新福、朱振、汤善鹏:《立法论——一种法社会学视角》(专著,第二作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006年 1、《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2、《“权力/知识”与知识分子》,载《分析与批判:学术传承的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载齐延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法律实证主义的强立场》,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5、《行乞权的法理学思考》,载黄文艺主编:《生活中的法理》,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如何进行学术讨论与研究》,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007年 1、《法治及其美德》(译文,拉兹著),载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公共性的复兴:从极权主义到公民共和主义》,载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权利证明的方式》(与钱大军等合著),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7年全文转摘。 4、《哈特/德沃金之争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 5、《自然法历史演进的哲学基础》(第二作者),载《自然法:古典与现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008年 1、《权威、法律与道德》(译文,拉兹著),载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人格权的伦理分析》,载樊崇义主编:《部门法学哲理化研究》,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法律权威与行动理由——基于拉兹实践哲学进路的考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6期。 2009年 1、《权威命题与来源命题——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的一种论证理路》,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2、《常规证成论与权威证成的可能性——简评Himma〈合法权威与常规证成论〉》,载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什么样的自觉?——读蔡枢衡的〈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载邓正来主编:《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三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010年 1、《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法律哲学的对话(上)》(与Joseph Raz、邓正来合作),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法律哲学的对话(下)》(与Joseph Raz、邓正来合作),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本文相继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复旦政治哲学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自然法:现代传统》(译文,Brian Bix著),载《法理学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法律实证主义的强立场——兼评拉兹<法律的权威>》,载《西方法律哲学书评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政治权威与道德自主性:悖论及协调的可能性——对沃尔夫哲学无政府主义论证思路的一种反思》,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第5期。 2011年 1、《权威命题与法律理由的性质:一个反思性的评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第6期。 2012年 1、《权威、共同善与内在观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第4期。 2、《拉兹论法理学的方法论》,载《法理学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自然法:古典传统》(译文,John Finnis著),载《法理学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013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自觉建构》,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2、《生活中的法理(第二辑)》(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几个主要问题》(咨询报告),载《中国法学会成果要报》(2013-05-20)。 4、《权威、法律与道德》[译文(葛四友校),Joseph Raz著],载[英]拉兹:《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葛四友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版,第243-276页。 2015年 1、《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政治建构》,载《人民法治》2015年第1期(创刊号)。 2、《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载《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3、《冷冻胚胎的“继承”与生育权的难题》,载《医学与哲学》2015年第3期。 4、《认真对待怀疑论——兼评于晓艺<最忠诚的反叛者——弗兰克法律现实主义研究>》,载《法律方法》(第1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5、“Reproductive Autonomy and the Good of Marriage”, Asian Legal Philosophy, Vol.2, Number 1, May 2015, pp.149-162. 6、《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春季卷。 7、《通往新型法治的改革:中国语境的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 8、《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译著(与汤沛丰合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8月版。 9、《法治社会建设的四大机制》,载《人民法治》2015年9月号。 2016年 1、《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1期。 2、《超立法原理:对哈耶克法治理论的重构与反思》,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3、《权利与自主性——探寻权利优先性的一种道德基础》,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4、《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4期。 5、《权威:当代法哲学论争的核心议题》,载《人大法律评论》2016年卷第1辑。 6、《描述性法理学与法理论的建构——一个方法论的反思》,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6年春季卷。 7、《自然法的知识品性及其未来》,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20日第5版。 8、《拉兹论自由权与共同善》(译文,陈祖为著),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20期),法律出版社2016年2月版。 9、《使公民有道德:导论》(译文,George著,与郑玉双合译),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20期),法律出版社2016年2月版。 10、《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译文,Marmor著),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21期),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版。 11、《自然法像什么?》(译文,Jeremy Waldron著),载《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2、《妊娠女性生育权的性质及其行使的限度》,载《法商研究》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3、《立法的社会目的:建构多元价值平衡的法律秩序》,载《法理学论丛》(第九卷),法律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4、《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专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 2017年 1、《财产权的两重性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制度安排》,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 2、《法理学教材的体系变革与理想定位》,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7月出版(第十八卷)。 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载《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5期。 2018年 1、《反对完美?——关于人类基因编辑的道德与法律哲学思考》,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2、《共同善权利观的力度与限度》,载《法学家》2018年第2期。 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法治品质的全面发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2期。 4、《再探“权威与自主性”的悖论——以“服务性权威观”为中心的讨论》,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2期。 5、《作为方法的法律传统——以“亲亲相隐”的历史命运为例》,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6、《牛津法理学与法哲学手册》(上、下册,合译),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