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小兵

个人简介

199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研究生,一直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从事食药用菌科研开发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杨小兵,图力古尔等。2000。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人工栽培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2(3):52-55 [2] 杨小兵,熊卫平等。2000。西藏地区的猴头菇栽培试验。食用菌(6):35-36 [3] 李泰辉,杨小兵。2001。橙红乳菇在广东的首次发现。中国食用菌20(6)26 [4] 杨小兵,图力古尔等。2001。西藏地区栽植金针菇的培养基配方比较试验。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3(1):32-34 [5] 杨小兵,熊卫平等。2001。西藏野生食用菌卵状鬼伞的人工驯化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8(3):36-40。 [6] 杨小兵,熊卫平等。2001。金针菇六个菌株在西藏地区引种品比试验初报。中国食用菌20(2):11-12 [7] 杨小兵,熊卫平等。2001。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驯化栽培研究。中国食用菌20(3):5-7 [8] 杨小兵,熊卫平等。2001。七个平菇菌种引种品比试验。食用菌(2):12-13 [9] 杨小兵,廖世煌等。2003。利用多效降温的反季节食用菌栽培棚栽培食用菌效果对比试验。中国食用菌22(5),20-22 [10] 杨小兵,吴清平等。2003。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中国食用菌22(1),3-7 [11] 杨小兵,吴清平等。2003。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续)。中国食用菌22(2),8-10 [12] 邓旺秋,杨小兵等。广东省草菇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食用菌学报,2004,22(3):1-6 [13] 邓旺秋,杨小兵等。广东省香菇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食用菌学报,2004,22(1),7-11 [14] 杨小兵,李泰辉等。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微生物学杂志,2005,25(5):99-103 [15] 李森柱,杨小兵等。蛹虫草5个分离菌株的品比试验。中国食用菌,2006,25(6),15-16 [16] 刘金庆,杨小兵等。5种珍稀食药用菌活性提取物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生命科学研究,2006,10(2),166-171 [17] 张松,杨小兵等. 食药用菌活性成分抗衰老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06, 9(4):82-86 [18] 杨小兵,马海萍。食(药)用菌的快速高效栽培技术。中国食用菌,2007,26(5):19-23 [19] 杨小兵,张松等。应用原态提取法提取食药用菌活性物质的抗衰老功效研究。食用菌学报2008,15(1):42-46 [20] 胡惠萍,杨小兵(通信作者)等。不同原料栽培的灵芝孢子粉质量比较试验。食用菌,2008(4):27-2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