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姜永华

个人简介

姜永华,女,1974.1出生,博士,教授,水产学院副院长,1996.8-至今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任教, 2018.10-2019.10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访学。 教学情况: 主讲“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等本科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01.9-2003.9,主持校自然科学基金“南美白对虾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课题(F01030),2003.10结题。 2、2004.5-2007.5,主持福建省教育厅“中国龙虾消化系统组织学及消化酶活力的研究”课题(JA004243),2008.7结题。 3、2006.5-2008.4,主持省基金“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课题(2006J0367),2008.9结题。 4、2010.7-2012.7,主持李尚大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九孔鲍消化酶性质及其活力影响因子的研究”课题(C510055),2012.7结题。 5、2011.4-2014.3,主持省基金“大黄鱼Sox基因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课题(2011J01228),2015.12已结题。 6、2012.08-2015.08,主持省教育厅“大黄鱼干细胞诱导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课题(JA12194),2015.11结题。 7、2014.1-2016.12,主持国家青年基金“修饰RNAf法建立大黄鱼诱导多能干细胞”课题(B13087),2016.12结题。 8、2016.7-2018.7,主持校博士启动项目“mRNAs介导的大黄鱼干细胞诱导方法初探”(ZQ2017003),2018.7结题。 9、2017.7-2019.7,主持省教育厅“荆眼刺尻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JAT170304),在研。 10、2018.4–2021.4,主持省基金“基于RNA-seq的荆眼刺尻鱼性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2018J01451)在研。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17.01.01-2020.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croRNA调控拟穴青蟹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41676161),68万,排名第四,在研。 2、2016.10-2019.09,国家海洋局“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观赏海洋生物协同创新中心与产业化”,858万元(首批经费),负责水母繁育(经费约100万),在研。 3、2016.09.01-2018.10.01,福建省教育厅“拟雀鲷等常见珊瑚礁观赏鱼繁育研究”(JAT160256),排名第三,已结题。 4、2008.5-2010.12,厦门市科技局项目“用生物方法诱导九孔鲍多倍体的技术”(3502Z20083021),排名第二,已结题。 5、2008-2010年,参加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课题(200901060002)(闽海渔[2008]2-6号), 负责“鲍多倍体诱导”部分,排名第三,已结题。 6、2008-2010年,参加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用生物方法诱导九孔鲍多倍体的技术”课题(3502Z20083021),负责“受精细胞学观察”部分,排名第二,已结题。 7、2008.5-2009.12,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200901060002)(闽海渔合同[2008]2-6号),排名第三,已结题。 8、2007.7-2009.9,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鲍健康种苗培育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2007T0012),排名第四,已结题。 9、2005.5-2008.5,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B类“中国龙虾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机理的研究”课题(B0054002),排名第二,已结题。 10、2002-2005年,参加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三倍体九孔鲍育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课题(2002N003),负责“性腺发育”部分,排名第五,已鉴定。 11、2002.5-2004.12,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鲍种苗脱板症的发病机理研究”课题(C0210021),负责承担“发育生物学”部分,排名第三,已结题。 获奖情况: 1、中华鳖主要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No:2005J-209-2-066-053-R03;2005.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No:04-3-02-03;2005.6),排名第八 2、龙虾养殖技术的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No:2006-3-027-5,2006.12),排名第五 3、鲍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2-053-5;2010.2);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3-05;2010.1),排名第六 4、贝类仿生态培育及催产的孔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0.3.10)(ZL 2009 2 0137485.3),排名第二 5、2007-2009年度集美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1) 6、2009-2010学年集美大学优秀教师(2010.9.10) 7、2012-2013学年集美大学南顺奖教金(2013.10)

研究领域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及干细胞诱导。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姜永华,颜素芬,宋振荣.九孔鲍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⑵:127-133. 2、姜永华,颜素芬,陈政强.南美白对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海洋科学,2003,27(4):58-62. 3、姜永华,颜素芬.南美白对虾卵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2):116-121. 4、姜永华,颜素芬.南美白对虾卵子发生的组织学.动物学杂志,2004,39(4):59-62. 5、姜永华,颜素芬,宋振荣.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动物学报,2005,51(1):133-141. 6、姜永华,颜素芬,王重刚,宋振荣,邹文政.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水产学报,2005,29(4):454-460. 7、姜永华,颜素芬.pH值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动物学报,2008,54(2):317-322. 8、姜永华,颜素芬,严正凛. 九孔鲍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动物学杂志,2009,44(1):80-86. 9、姜永华,颜素芬.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1):14-19. 10、姜永华,颜素芬.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中国水产科学2009,16(5):697-704. 11、姜永华,颜素芬.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3):217-223. 12、姜永华,颜素芬*,严正凛.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水产科学,2012,31(3):125-131. (2012年03月) 13、姜永华,颜素芬,严正凛*.温度和pH对杂色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海洋科学,2012,36(2):11-18. (2012年02月) 14、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Shihai Chen, Wanshu Hong,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Lc-Sox11a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Gene, 2015, 574: 287-301. (SCI) 15、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Shihai Chen,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c-Sox4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2016, 196-197: 1-10. (SCI) 16、姜永华,王艺磊,张子平,洪万树. RNAs介导的干细胞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 2016,51(4):692-706. 17、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Shihai Chen,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roto-oncogene cMyc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Fish Physiol Biochem, 2017, 43(5): 1443-1461. (SCI) 18、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Mingyi Cai,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Characteriz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Klf4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DNA and Cell Biology, 2017, 36(8): 655-671. (SCI) 19、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Shihai Chen, Mingyi Cai,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Oct4)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27 (2018): 16–30. (SCI) 20、Yonghua Jiang, Kunhuang Han, Shuhong Wang, Yun Chen, Yilei Wang*, Ziping Zhang*.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sox2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Theriogenology, 2018, 120 : 123-13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