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储德平

个人简介

储德平,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兼任福建省财政厅国家田园综合体评审专家、福建省教育厅研学旅行基地评审专家。2000年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旅游业态跨界融合与创新、农村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成人教育与闽台教育合作等研究,讲授《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会议策划与奖励旅游》《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学》《世界旅游地理》等本科生课程,《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硕士生课程。主持8项省部级、5项厅级纵向课题,参与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纵向课题,主持、参与10多项社会服务类课题,出版专著2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合作),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合作)、三等奖1项(合作),国家旅游局二等奖1项,民政部政策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1项,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1项,其他各类教学科研奖30余项。 一、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专著 1.储德平.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内在机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A类权威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共26.5万字. 2.郑耀星,储德平.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A类权威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共56万字,负责20万字. 二、主持与参与课题 (一)主持的纵向课题 1.2018年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2018025),在研; 2.2018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2018J01743),在研; 3.2015年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旅游企业迁移驱动下的旅游城镇化模式、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十县的调查”(2015R0030),已结题; 4.2014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百姓富与生态美’目标下福建省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共生发展对策研究”(2014B039),已结题; 5.2013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下的福建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3B207),免于鉴定,已结题; 6.201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基于旅游产业集群成长的视角”(2011B094),免于鉴定,已结题; 7.2014年农业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重大政策创设研究”,第二,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8.2013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闽台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视角”(FJJKCGZ13-005),已结题; 9.2016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闽台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FJJKHX16-015)”,已结题; 10.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文社科项目“自贸区背景下福建省会展城市竞争力研究:基于福州和厦门的分析” (JAS150190),已结题; 11.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A类项目(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海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闽台合作办学的视角”(JAS14533),已结题; 12.2012年福建省委宣传部年度项目“‘五个共同’机制下海峡两岸合作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模式研究”(2012D16),鉴定优秀,已结题; 13.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A类项目“海峡旅游合作区发展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JA11117S),已结题; (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纵向课题 14.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十县百村实证研究”(08&ZD013),课题协调人; 15.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07AJY019),课题报告执笔人之一; 16.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对策——基于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06BJL034),课题报告主要执笔人; 17.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重大项目:“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研究(2019-2020),主要成员; 18.2009年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课题“‘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研究”,课题协调人; 19.2009年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急课题“国际金融危机下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的视角”(2009JYJR018),课题协调人; 20.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课题报告主要执笔人; 21.2007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浙江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研究”,课题报告执笔人之一; 22.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报告执笔人之一; 23.2009年海南省政府委托课题“国家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发展规划”,课题报告主要执笔人; 24.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闽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11BGL110),第二; 25.2009年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子课题“福建省滨海新型潜在旅游区选划研究”(908-ZC-I-19),课题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 26.2009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构建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研究”(2009Z003),课题报告执笔人之一; 27.2016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省政协专项)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FJ2016TWB006),第二,已结题; 28.2012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模式: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实证研究”(FJCGZZ12-004),第二; 29.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文科旅游专业为例”(JA13531S),第二; 30.2012年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知识转移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研究”(2012C017),第二; 31.2006年福建省社科合作项目“基于闽台文化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的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2006B2049),第二; 32.2018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JJKCG18-121),第二; (三)主持与参与的社会服务类项目 33.2016年周宁县蒲源镇吴山底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主持; 34.2016年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主持; 35.2016年南平市大横镇美丽乡村景观带工程,主持; 36.企业委托项目“宁德霍童溪流域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合作主持; 37.福建省旅游局委托项目“福建省温泉发展总体规划”,第二; 38.福建省旅游局委托项目“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第二; 39.福建省旅游局委托项目“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第二; 40.福建省旅游局委托项目“大武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成员; 41.莆田市政府委托项目“莆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协调人; 42.龙岩市政府委托项目“龙岩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成员; 43.永安市政府委托项目“永安市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第二; 44.顺昌县政府委托项目“顺昌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第三; 45.石狮市政府委托项目“石狮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第三; 46.屏南县政府委托项目“屏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协调人; 47.邵武市政府委托项目“邵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成员; 48.建阳市政府委托项目“建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成员。 三、科研获奖 1.储德平,杨曌,王兰兰,黄成昆.欧美时间银行建设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2019年民政部政策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储德平,张秦.旅游厕所的五个“变”与“不变”,2017年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征文二等奖; 3.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的实证研究,2014年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4.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区域分异视角下农村居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对浙、川、豫三省农村居民的调查,2015年第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优秀奖; 5.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2014年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优秀奖; 6.郑耀星,储德平、胡丽艳、代伟学、郑木香. 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旅游标准化先进省的对策建议,2014年福建省社科联授予的“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百项建言活动”优秀建言三等奖; 7.储德平,郑耀星.《闽台旅游专业合作办学的宏观背景、发展阶段与创新模式——以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为例》获2014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观光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郑耀星,储德平,林绍华等. 福建土楼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第九届福建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9.储德平,郑耀星. 福建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的战略思考,2011年福建省委宣传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10.郑耀星,储德平等.福州市闽江游开发概念性规划,2010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1.郑耀星,储德平,林绍华等. 福建省滨海旅游规划开发研究,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第八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人才培养 (一)项目类 1.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红色博物馆研学旅游志愿服务——以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为例”,指导教师; 2.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东部民族地区旅游返贫遏制机制研究”,指导教师; 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入选《2018 年度旅游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成果集》(全国200项共入选15项),指导教师; 4.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力东部少数民族乡风文明建设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27),协助指导; 5.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智慧田园综合体建设背景下养老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51),协助指导; 6.2017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中小学研学旅行背景下文明旅游进校园志愿服务”(WMYC201720079),指导教师; 7.2017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特色农副产品推广”(WMYC201720080),指导教师; 8.2016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福建红色文化与生态扶贫相融合的新型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研究”(WMYC20162041),指导教师; 9.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乡村老年闲暇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编号:S201910394006),指导教师; 10.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进路研究”(编号:S201910394007),指导教师; 11.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S201910394005),协助指导; 12.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海丝文化认同视角下我国博物馆旅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构”(S201910394008),协助指导; 13.2018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海丝沿线国家留学生需求的入境研学旅游产品创新设计”(201810394047),指导教师; 14.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奖补项目“‘东篱农社’线上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指导教师; (二)竞赛类 15.2019年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二等奖(第2名),最佳创意奖1项,获“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另,全国优秀奖7项; 16.2018年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二等奖(第3名),获“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另,华东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17.2017年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三等奖(第9名),获“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另,优秀奖14项; 18.2016年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二等奖(第2名),获“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另,优秀作品奖1项; 19.2015年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优秀奖(第11名),指导教师; 20.2014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三等奖(第4名),获“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另,优秀作品奖1项; 21.2019年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二等奖(研究生组)1项,三等奖(本科生组)1项,指导教师; 22.2019年第十四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3.2016年“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二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4.2017年第37届艾迪国际杯国际企业管理(GMC)挑战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5.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三等奖(第10名),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6.2018获得“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公益大赛银奖,指导教师; 27.2017年福建省“青春扶贫”项目与计划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 28.2014年第二届杭州奖励旅游产品创意策划大赛获三等奖,指导教师; 五、教学研究 1.国家精品课程《农业政策学》,组织申报与网站建设; 2.教育部教育改革重大项目“《酒店管理》专业职教师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VTNE082),主要成员; 3.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建设,责任人; 4.福建师范大学校级金课、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学概论》,负责人; 5.福建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旅游管理学》优质教案,负责人。 六、教学荣誉 1.储德平,黄鑫,王兰兰,杨曌.组织振兴何以实现小农户与大旅游的有机衔接——以陕西袁家村为例,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TA)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的2019年“第五届全国MTA优秀教学案例奖”(全国共10项); 2.郑耀星,储德平,游上,林绍华,姜倩,赵航.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模式研究,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的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郑耀星,谢红彬,林绍华,储德平,甘萌雨. 本硕衔接的旅游规划类课程建设,2005年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的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18年获得旅游学院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第1名),并获校“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第2名); 5.2016年获得旅游学院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第1名); 6.2014年获得旅游学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第1名),并获校“我最喜爱的好老师”提名奖; 7.2012年获得旅游学院首届“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第2名); 8.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集英助教基金教学奖”; 9.2014年获得2012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 10.2013年获得2011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 11. 2019、2014年度校级优秀本科论文指导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文 3.储德平,伍骏骞,卫龙宝. 区域分异视角下进城居民再迁意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环境科学大类排名第一刊物,B类权威刊物),2017年第7期. 4.储德平,伍骏骞,卫龙宝. 区域分异视角下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分析——基于浙、豫、川三省193家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环境科学大类排名第一刊物,B类权威刊物),2016年第5期. 5.伍骏骞,何伟,储德平(通讯作者),等. 产业集聚与多维城镇化异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环境科学大类排名第一刊物,B类权威刊物),2018年第5期. 6.伍骏骞,王海军,储德平(通讯作者),等.雾霾污染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环境科学大类排名第一刊物,B类权威刊物),2019年第8期. 7.卫龙宝,储德平(通讯作者),伍骏骞.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CSSCI),201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全文转载,2014年第4期. 8.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 基于DSR模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第22期. 9.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农民就业行为的动因及影响分析——基于我国“十县百村”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CSSCI),2014年第5期. 10.储德平,伍骏骞,卫龙宝.区域分异视角下农村居民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浙、川、豫3省1325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大核心,CSCD扩展版),2017年第2期. 11.郑文娟,储德平.旅游城市化的内涵界定与发展模式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12.储德平,杨曌,李泓沄.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6年第16期. 13.杨曌,储德平(通讯作者),王兰兰,等.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因应之策[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8年第14期. 14.王兰兰,杨曌,林霏阳,储德平.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B类权威刊物),2019年第10期. 15.黄成昆,储德平,杨曌,黄亚榕.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老年人闲暇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B类权威刊物),2019年第18期. 16.储德平,吴建垲,吴晓雨,等.返乡下乡人员乡村旅游创业培训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8年第1期. 17.储德平,蔡沐心,黄鑫,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7年第24期. 18.卫龙宝,储德平(通讯作者).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CSCD),2009年第30卷第2期. 19.储德平,郑耀星,董厚保. 古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总体营造模式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0.李泓沄,储德平(通讯作者). 安养乡村、乐享田园:养老型乡村旅游地新机遇——基于养老旅游、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5年第4期. 21.杨曌,储德平(通讯作者),李泓沄,等.近二十年中国养老旅游研究态势——基于1993—2017年CNKI所刊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8年第7期. 22.杨曌,储德平(通讯作者),王兰兰.养老旅游:中外研究的多维度理论前沿与展望[J].学术评论,2018年第5期. 23.储德平,李泓沄,杨曌.中国游客教育载体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6年第23期. 24.储德平,王鹤琴,骆培聪,等. 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研究,刊载于《2017-2018年度福建省旅游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25.李泓沄,储德平(通讯作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6年第10期. 26.张秦,储德平(通讯作者).近十五年中国会展旅游研究态势[J].旅游研究,2016年第3期. 27.李泓沄,储德平(通讯作者).中国旅游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旅游论坛,2016年第5期. 28.李泓沄,储德平(通讯作者). 社区与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福建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4年第11期. 29.骆培聪,储德平,郑文娟.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发展研究报告,刊载于《2015-2016年度福建省旅游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30.储德平.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生发展模式探讨——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31.储德平,王淑筠,吴晓雨,等.福建省红色旅游研究,刊载于《2016-2017年度福建省旅游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32.储德平,连敏,郑耀星,等. 微消费与动旅游: “90后”红色旅游市场开发新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3期. 33.储德平,郑耀星. 关于福建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性发展的建议[R].入选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专期《成果要报》,2011年第4期. 34.张秦,储德平(通讯作者).黑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6年第4期. 35.储德平,郑耀星,董厚保. 海峡两岸共同参与下的国际旅游岛开发模式探究——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平潭岛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CSSCI),2013年第6期. 36.储德平,郑耀星,董厚保.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房车旅游的对策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3年第8期. 37.郑耀星,林文鹏,储德平.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J].旅游学刊(CSSCI),2008年第12期. 38.储德平,郑耀星. 构建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的战略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3年第6期. 39.储德平,郑耀星,李泓沄.闽台合作办学的宏观背景、运作形式与创新模式——以福建海峡旅游学院旅游专业为例[J].教育评论(北大核心),2015年第2期,被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编的《2014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收录. 40.储德平,李泓沄.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闽台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构建[J].教育评论(北大核心),2016年第6期. 41.储德平,郑耀星.闽台旅游专业合作办学模式——基于福建海峡旅游学院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14年第5期. 42.储德平,李泓沄,郑耀星. 在交流互动中推进海峡两岸旅游教育和学术协同发展[J].旅游论坛,2015年第4期. 43.储德平. 近二十年来闽台教育合作研究述评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期. 44.储德平,杨曌,张秦.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7年第1期. 45.储德平,杨曌,吴建垲. 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北大核心,B类权威刊物),2018年第5期. 46.储德平,张秦.旅游厕所的五个“变”与“不变”[N].中国旅游报,2018-01-04. 47.储德平.利用传统节日 提升民族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B类权威报刊),2017-02-16. 48.CHU Deping.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s.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EURO-ASIA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URISM, SOCIETY AND EDUCATION SESSION,PT Ⅲ(CPCI-SSH检索),AUG 29-30, 2014 in Berlin,Germany. 49.储德平,林宝民. 福建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探讨[J].福建地理,2006年第1期. 50.储德平,郑耀星. 主成分分析在旅游资源等级评定中的应用——以泰宁大金湖旅游区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4期." 论文类(本科生为第一作者) 29.QIU Jiajia,LI Hongyun CHU Deping*.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Qualified Tour Guides in China[C].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Euro-Asia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CSR:Tourism,Society and Education Session(CPCI-SSH检索),29-30 August, 2015 Munich,Germany. 30.LIN Ting,HUANG Xin,CAI Mu-xin,WANG Lan-lan,LU Shu-ying,CHU De-ping*.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ro-poor Tourism of Chines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Euro-Asia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CSR:Tourism,Society and Education Session(CPCI-SSH检索),26-27 August, 2017 Hamburg,Germany. 31.Yang Fei,CHU Deping*,Wang Heqin,Chen Xiaofeng,Huang Jingwen,Fu Yunyao.Cre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armony Culture” Inbound Education tourism Products[C]. 201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Science(CPCI-SSH检索), July 27-29, 2018,Kuala Lumpur, Malaysia. 32.Tong Haonan,Li Shengjie,Chen Xiaojie,Liu Qian,Wang Jingwen,CHU Deping*.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Public Service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C]. 201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Science(CPCI-SSH检索), July 27-29, 2018,Kuala Lumpur, Malaysia. 33.Yanyan Luo; Deping Chu*; Di Xing; Jixiao Pan; Yarong Huang; Jiangbin Yu. On Museum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Experience[C]. 2019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Science(CPCI-SSH待检索),May 25-27, 2019 Kuala Lumpur, Malaysia. 34.廖嘉玮,储德平等.博物馆大力加强线上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4-30(007). 35.徐颖,储德平*,肖慧捷,蓝雅苹,张澳龙,王善杰.城市夜游产业动态演进历程与演化规律研究——以福州市闽江夜游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科技核心),2020年第5期. 36.林欣芸,储德平,曾凯,阙小乙,陈宇韬,黄超凡,黄晨曦.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发展[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20-01-27. 37.余江滨,储德平,张璇,幸迪,潘纪晓,黄亚榕.以田园综合体理念推进乡村振兴[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9-08-27. 38.邹芷嫣,储德平*.我国台湾地区旅游社区营造经验及对大陆乡村振兴的启示[J].决策咨询,2019年第3期. 39.王鹤琴,储德平,陈晓锋,幸迪,黄亚榕,杨菲.日本修学旅行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9-06-11. 40.杨菲,储德平,黄景文,林霏阳,余江滨.美国营地教育的典型模式[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9-05-28. 41.司宇琦,储德平,王鹤琴,罗燕燕,曾艳芳.英国学校教育旅行的典型模式[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9-05-14. 42.黄成昆,储德平*.我国台湾乡村旅游合作组织的典型模式及发展经验[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年第4期. 43.杨菲,储德平,王鹤琴,陈晓锋,黄景文,陈晓婕. “和”文化价值意蕴下的入境研学旅游产品开发[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9-01-22. 44.罗燕燕,储德平,林霏阳,黄亚榕,卓秀钦. 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N].中国旅游报(理论版),2018-10-23. 45.吴晓雨,吴建垲,黄成昆,王鹤琴,储德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瓶颈及破解路径[J].知识经济,2018年第10期. 46.黄鑫,储德平*,林婷,卢淑莹,王兰兰.旅游产业融合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践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CSSCI扩展版),2017年第5期. 47.王兰兰,林婷,蔡沐心,黄鑫,苏伟锋.福建长汀红色旅游目的地策划,收录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经典案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指导教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