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林宗德

个人简介

學經歷 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學/STS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學士 歷任職稱 國科會社科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日本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科學史/科學技術論研究室 協力研究員 [科技部專題計畫] 102學年度:發展機器人學的建模實作與知識生產(1/2)(主持人) 103學年度:發展機器人學的建模實作與知識生產(2/2)(主持人) [教育部計畫] 其它計畫 2012-2013,Japanese Robotics Research as View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Robot Theater,公益財團法人住友財團/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 (主持人) 開設課程 科技與社會 科學與技術研究 技術研究 機器人:社會想像與技術視域

研究领域

科學知識社會學、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社會學與哲學、日本科技史

科學知識社會學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社會學與哲學 資訊與技術系統 日本科技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A)期刊論文及專書論文 林宗德,2017,〈氣候科學:電腦模擬的不確定性〉,《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4期,頁7-48。 Lin, Tzung-De. 2015. Recreating the Place: Video-Sharing Websites and the Promotion of Domestic Tourism in the Concurrent Trend of Popular Media-Induced Tourism and Local Mascots in Japan. Pp. 290-301 in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Growing E-Tourism Industry, edited by Hajime Eto. Hershey, PA: IGI Global. Lin, Tzung-De. 2015. Theater as a Site for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Theatrical Robots in Japan and Taiwa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9(2): 187-211. 林宗德,2014,〈機器人的文化與科技〉,收錄於林文源、楊谷洋、陳永平、陳榮泰、駱冠宏編,《科技 社會 人 2: STS跨領域新挑戰》,頁158-172。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林宗德、尤苡人,2014,〈平田Oriza的現代口語戲劇理論與機器人劇場〉,《戲劇學刊》第19期,頁167-202。 林宗德,2012,〈晶圓廠勞動過程之探討:以時間秩序為分析角度〉。《政大勞動學報》28:45-86。 Lin, Tzung-De. 2012. “Fuzzy Logic.” Pp. 488-495 in Leadershi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Reference Handbook, edited by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Thousand Oaks, CA.: Sage. (B)研討會論文 林宗德,2015,〈自閉症與機器人:一段短暫匯流的歷史〉。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3月27-28日,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林宗德,2014,〈織進糾結裡的陪伴機器人〉。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暨世界人類學會聯合會,10月3-4日,台北:政治大學。 林宗德,2014,〈成為實驗工具的機器人〉。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3月22-23日,竹北:交通大學。 林宗德、尤苡人,2012,〈日本機器人戲劇中的機器人 /人間關係〉。第三屆日本研究年會,11月17-18日。高雄: 中山大學。 林宗德,2011,〈(非)體現之心靈: 論日本人形機器人戲劇〉。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10月8-9日。台北: 中央研究院。 Lin, Tzung-De. 2007. “The Translation of Fuzzy Logic into Japa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Computing and Philosophy (ECAP) Conference, June 21-23, University of Twente, Twente, the Netherlands. (C)書評及其它 林宗德,2018,〈自動駕駛車應該為誰而駛: 私有化 vs. 公共性〉,收錄於林文源、林宗德、楊谷洋編,《科技/社會/人 3: STS跨領域新驛路》,頁19-28。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林宗德,2015,〈科技出演,藝術家注意!〉,《科學發展》,第512期,頁80-83。 林宗德,2015,〈機器人一定要有用嗎?〉,跨閱誌。 林宗德、洪靖,2014,〈專題報導: 機器人倫理學專題〉,科技部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林宗德,2014,〈能源科技的健康爭議單元導讀〉,收錄於范玫芳、林宗德、李河清、陳永平、陳榮泰編,《公民能不能-能源科技、政策與民主》,頁140-144。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林宗德,2014,〈專題報導: 人與機器人互動專題〉,科技部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林宗德、尤苡人,2013,〈專題報導: 機器人戲劇專題〉,國科會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林宗德,2012,〈適當科技單元導讀〉,收錄於范玫芳、林宗德、李河清、潘美玲、楊谷洋、駱冠宏編,《風和日麗的背後-水 科技 災難》,頁198-203。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Lin, Tzung-De. 2011. Review Ruey-Lin Che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5(1): 113-115. 林宗德,2010,〈科技與產業單元導讀〉,收錄於楊谷洋、陳永平、林文源、方俊育編,《科技 社會 人-STS跨領域新視界》,頁202-205。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林宗德,2010,〈半導體工程師〉,收錄於楊谷洋、陳永平、林文源、方俊育編,《科技 社會 人-STS跨領域新視界》,頁28-37。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林宗德、鄭芳芳、陳嘉新、郭文華,2009,〈STS的世界瞭望站(研究篇)〉,收錄於陳恆安、郭文華、林宜平編,《科技渴望參與》,頁354-370。台北:群學。 (D)譯著與校訂 林宗德譯,2019,《論文教室: 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譯自戶田山和久著,《論文の教室:レポートから卒論まで)。台北:游擊文化。 林宗德譯,2017,《「科學的思考」九堂課: 學校不教的科學》(譯自戶田山和久著,《「科学的思考」のレッスン:学校で教えてくれないサイエンス》)。台北:游擊文化。 王珮瑩譯,林宗德校,2015,《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譯自藤垣裕子編《科学技術社会論の技法》)。台北:群學。 林宗德譯,2010,〈冰島的基因體爭議〉(Gísli Pálsson and Paul Rabinow, The Icelandic Genome Debate),收錄於許甘霖、吳挺鋒、翁裕峰編,《資本主義與當代醫療》。台北:巨流。 林宗德譯,2007,《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Sergio Sismondo,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台北:群學。 林宗德譯,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Philip Smith,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台北:韋伯文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