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趙祐志

个人简介

授課領域 台灣文化史 趙祐志兼任助理教授個人簡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 ●沙鹿鎮誌、梧棲鎮誌、續修台北縣志編撰委員 ●重高學報主編 ●高中歷史、中國文化史教科書編著者 ●台灣師大陳國章教授獎學金得主 ●86年榮獲三重市優良教師獎 ●台灣史蹟研究會96年會友年會榮獲弘揚鄉土歷史獎 ●99年榮獲台北縣推展社會教育有功人員獎 著作 《日據時期台灣商工會的發展》(稻鄉書局出版) 《日治時期日人在台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 《續修台北縣誌》卷八教育志(台北縣政府出版) <躍上國際舞台-清季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之研究> 等五十餘篇論文 經歷一覽 真理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人文與資訊學系 國立三重高中 學務主任 國立三重高中 教師 歷史科 ~ 國立三重高中 教師會 理事長 ~ 台北縣立義學國中 教師 歷史科 ~ 中央研究院 訪問學員 臺灣史研究所 ~ 國立清華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歷史研究所 2007年 ~ 學歷一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歷史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歷史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歷史研究所博士

研究领域

臺灣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壹、學位論文 1.碩士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5年)。(指導教授:林滿紅博士) 2.博士論文:<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2005年)。(指導教授:林滿紅博士) 貳、專著 1.《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2.《續修臺北縣志》卷八文教志(臺北:臺北縣政府,2002年12月)。(與王啟宗教授合著) 3.《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1895—1945) 》(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3年)。 參、期刊論文 1.<臺北最早的茶鄉—深坑初探>,《史學會刊》第35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會,1991年),頁60—96。 2.<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1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6月),頁135—147。 3. <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中)>,《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2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8月),頁105—122。 4. <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3期(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10月),頁165—184。 5.<臺、日實業家與臺灣總督府的分合關係(一八九五—一九三七)—以商工會為中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1994年),頁267—313。 6.<日據時期臺灣的商工會與商業經營的現代化—以拍賣、廣告技術為例>,《史耘》創刊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5年),頁181—244。 7.<躍上國際舞臺—清季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5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1997年),頁287—344。 8.<戰爭動員下的臺北商工會議所>,《臺北文獻》直字第128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8年6月),頁127—178。 9.<與世界同步—清季中國參加萬國公會之研究>,《重高學報》創刊號(臺北:省立三重高級中學,1998年),頁191—228。 10.<臺灣對韋伯(Max Weber)思想的引介與研究(1960—1998)>,《重高學報》第2期(臺北:省立三重高級中學,1999年),頁147—186。 11.<戰爭動員下的臺北商工會議所(1938—1944)>,《重高學報》第3 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0年),頁73—112。 12.<「順和棧」在橫濱(1864—1914)>,《重高學報》第3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0年),頁193—212。 13.<唐朝利率下降高利貸弊害反趨嚴重之研究—由貨幣供需及物價層面討論債務人負擔問題>,《重高學報》第4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1年),頁87—102。 14.<甲午戰前李春生的「教戰」思想>,《重高學報》第4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1年),頁103—138。 15.<連橫的史學思想>,《重高學報》第5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2年),頁133—148。 16.<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一)—「學閥」的實際運作:以臺灣銀行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6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3年),頁107—124。 17.<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二)—「鄉土閥」的實際運作:以彰化銀行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6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3年),頁125—142。 18.<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學閥」的實際運作:以臺灣製糖的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7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4年),頁93—108。 19.<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學閥」的實際運作:以明治製糖的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7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4年),頁109—138。 20.<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學閥」的實際運作:以大日本製糖的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7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4年),頁139—152。 21.<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人際網絡—「學閥」的實際運作:以鹽水港製糖的領導階層為例>,《重高學報》第7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4年),頁153—172。 22. <日治時期臺灣官營企業與政黨輪替>,《重高學報》第8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5年6月),頁107—118。 23.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退職官吏與臺灣青果會社及青果同業組合的運作>,《重高學報》第8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5年6月),頁119—142。 24. <日治時期日本政黨派閥與臺灣官營企業的運作—以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例>,《師大政治論叢》第6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2006年2月),頁235—253。 25.<地緣網絡與盛進商行、高進商會、菊元商行的營運>,《臺北文獻》直字第157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9月),頁152—184。 26. <日治時期在臺日人高級經營階層的崛興>,《重高學報》第9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6年10月),頁103—134。 27. <在臺日人菁英之家族觀與企業的繼承(1895—1945)>,《臺北文獻》直字第159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7年3月),頁34—90。 28.<日人退職官員網絡與臺灣工商界(1895—1945)—以519位退職官員為例>,《臺灣史蹟研究會九十六年會友年會論文選集》上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7年8月),頁105—140。 29. <地緣網絡與在臺日人企業的經營(1895—1945)>,《國際文化》第五卷第一期(臺北:真理大學,2009年6月),頁51—98。 30. <日治時期在臺日人企業菁英的家閥與企業經營~以107個兄弟、伯叔侄關係為例>,《重高學報》第十三期(臺北:國立三重高中,2010年6月),頁89—189。 31. <簡介日治時期131種臺灣史料>,《重高學報》第十三期(臺北:國立三重高中,2010年6月),頁121—197。 33.<日治時期淡水地區臺、日菁英的政經活動--以企業、組合、商工會的活動為中心>,《臺北文獻直字》173期(臺北:臺北文獻委員會,2010年9月),頁75-127。 32.<躍上國際舞臺:清季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之研究(1866--1911)>,《博覽會與近代中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0年9月),頁135-180。 33.<日治時期三重、蘆洲臺人菁英的政經活動>,《臺北文獻直字》174期(臺北:臺北文獻委員會,2010年12月),頁135-180。 34.<大眾の崛起—日本統治時代臺北商工協會の發展>,《重高學報》14期(臺北:國立三重高中,2011年9月),頁83-110。 35.<草根的崛起—臺北商工協會的發展(1933--1939)>,《臺北文獻直字》178期(臺北:臺北文獻委員會,2011年12月),頁135-180。 36.<日治時期高雄陳家的資本網絡分析:以企業經營與投資為中心>,《臺灣文獻》62卷4期(霧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12月),頁417-484。 肆、研討會論文及研討會報導 1.<國中生對歷史人物印象深淺及善惡評價之調查與歷史教學>,《國民中學歷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5年),頁30—61。 2.<日據時期高雄地區企業的發展>,《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三輯(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6年),頁123—208。 3.<「中國商人、商會及商業網絡」—第三屆中國商業史國際研討會會議報導>,《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0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9月),頁1—10。 4. <「閨閥」與在臺日人企業之經營業(1895—1945)—以105個姻婭關係為例>,《第二屆臺菲學術交流研討會—臺菲公部門與私部門治理概念之展望》(臺北:真理大學,2009年12月),頁247—282。 5. <日治時期淡水地區臺、日菁英的政經活動—以企業、組合、商工會的活動為中心>,《第一屆北臺文史與資產保存學術研討會》(臺北:真理大學,2009年4月),頁1—35。 6.<日治時期三重、蘆洲臺人菁英的政經活動>,《第一屆「發現三重蘆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三重高中、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年5月),頁5—42。 7.<草根崛起—日治時期臺北商工協會的發展> ,《第三屆北臺文史與資產保存學術研討會》(臺北:真理大學,2011年6月)。 8. <日治時期高雄陳家的資本網絡分析:以企業經營與投資為中心>,《五大家族學術討論會》(霧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8月)。 9. <洋和尚會唸經:臺灣第一期經建四年計畫與外國顧問>,《第二屆日韓臺三國戰後經濟研究會》(京都:京都大學2012年8月)。 10. <臺灣第一期經建四年計畫與懷特公司>,《第五屆臺菲學術交流研討會》(淡水:真理大學,2012年10月)。 伍、地方志 1.《沙鹿鎮志・經濟篇》第三章商業,(臺中:沙鹿鎮公所,1994年),頁443—522。 2.《梧棲鎮志・經濟篇》(臺中:梧棲鎮公所,2005年),頁302—431。 3.《桃園市志・政事篇》、《桃園市志・社會篇》(桃園:桃園市公所,2014年)。 陸、書評 1.<紅太陽底下的「發展」--評介Carter J. Eckert著《OFFSPRING OF EMPIRE》並比較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和朝鮮的工業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1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1993年),頁229—256。 2.<紅太陽底下的「發展」—哈佛韓國中心主任的《OFFSPRING OF EMPIRE》>,《哈佛人》第4期(臺北:中華民國哈佛同學會,1993年),頁10—14。 3.<評介山本有造著《日本植民地經濟史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7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3月),頁56—69。 4.<《アジア間貿易の形成と構造》書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12月),頁291—300。 5.<紅太紅帝國的尖兵:評介波形昭一編著《近代アジアの日本人經濟團體》>,《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8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2000年),頁245—257。 6. <書評:林滿紅著《評介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國際文化》第四卷第一期(臺北:真理大學,2008年6月),頁105—116。 7.<指出真相是破除迷失的重要憑藉—《評介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臺灣定位新論》>,《重高學報》第12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9年6月),頁159—176。 8.<評介日治時期時人九本臺灣經濟史專著>,《重高學報》14期(臺北:國立三重高中,2011年9月),頁111-158。 柒、翻譯 1.<日本資本主義形成、確立期的殖民地金融政策>,《重高學報》第6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3年6月),頁231—289。(波形昭一原著) 2.<日本資本主義轉化期的殖民地金融政策(上)>,《重高學報》第9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6年10月),頁149—194。(波形昭一原著) 3. <日本資本主義轉化期的殖民地金融政策(下)>,《重高學報》第10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7年10月),頁115—144。(波形昭一原著) 4. <日本資本主義展開期的殖民地金融政策(上)>,《重高學報》第10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7年10月),頁145—170。(波形昭一原著) 5. <日本資本主義展開期的殖民地金融政策(下)>,《重高學報》第11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8年6月),頁127—152。(波形昭一原著) 6. <日本殖民地金融控制的動搖>,《重高學報》第11期(臺北:國立三重高級中學,2008年6月),頁153—170。(波形昭一原著) 捌、教科書 1.《高中歷史》上冊及教師手冊(臺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與王仲孚、陳健文、鍾豔攸、林思綺合著) 2.《高中歷史》下冊及教師手冊(臺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與王仲孚、陳健文、鍾豔攸、林思綺合著) 3.《高中中國文化史》及教師手冊(臺中: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與王仲孚、秦照芬、鍾豔攸、林思綺合著) 4.《高中臺灣歷史》及教師手冊(臺北:康熹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初版)。(95課綱,與鄭政誠合著) 5.《高中歷史》第一冊及教師手冊(臺北:康熹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初版)。(99課綱,與鄭政誠合著) 6.《高中選修歷史》及教師手冊(臺北:康熹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初版)。(99課綱,與王仲孚等合著) 7.《高中歷史》第一冊及教師手冊(臺北:康熹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初版)。(101微調課綱,與鄭政誠合著) 玖、教學錄影帶˙DVD腳本撰寫 1.「臺灣歷史」第一集「臺灣創世紀—臺灣的史前文化」(臺北: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1996年)。 2.「臺灣歷史」第二集「福爾摩沙早期的主人—原住民的社會」(臺北: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1996年)。 3.「臺灣歷史」第三集「紅毛番來了—荷蘭人、西班牙據臺時期」(臺北: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1996年)。 4.「臺灣歷史」第九集「奠基或剝削—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臺北: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1996年)。 拾、中學教學刊物 1.<正解奇皇后>,《歷史報報》(臺北:康熹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10月)。 2.<導讀懷舊卡通小英的故事—一部描述19世紀末歐洲社會樣貌的實錄>,《歷史報報》(臺北:康熹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12月)。 3.<看卡通學世界史—懷舊卡通萬里尋母導讀>,《歷史報報》(臺北:康熹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2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