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汎森

个人简介

授課領域 十七世紀中國思想專題 中國近代思想史專題 近代中國史學名著選讀 西洋史學名著選讀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近世思想文化史專題討論 *王汎森合聘教授研究自述: 探索近世思想的世界 在我剛進入歷史這個行業時,最感興趣的課題是「近代集權主義的興起」。因為從很早開始,我便因為一些捕風捉影的訊息,被近代集權政權的暴虐嚇呆了,我很想了解它的根源。這個野心在許多年後徹底幻滅──1980年代的一個夏天,我在美國一個小學院的圖書館中,偶然看到大半架與近代集權主義相關的書,立刻憬悟到這個領域恐怕太擁擠了。 但是,後來我的興趣還是在了解:是什麼歷史因素造成了今天的我們?這就牽涉到近世中國。我的「近世」從明代中期一直到1950年代,關心的重點是思想、學術以及文化的歷史,事實上只要是這幾個世紀中的問題,我都有濃厚的興趣。當然在我處理過的各式各樣主題中,還是可以勉強找出兩、三個理路。譬如:明末清初與清末民初的兩次思想轉型、明代後期以來商業社會、城市文化與古典儒家以農業文明為主的思想心態之間的較勁與磨合等。當然,我也寫過一批與章太炎、梁啟超、胡適、傅斯年等近代思想、學術巨擘有關的文字,而在傅斯年研究方面,我非常受益於本所收藏的各種手稿。此外,我也非常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在我的研究學習過程中,我總是儘可能結合思想史、生活史、文化史來處理特定問題,而且始終保持一種方法論上的警覺:過去有一些史學家處理歷史問題時,往往以「後見之明」倒溯回去,從「已知」的結果倒溯回未知的過去,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不恰當的因果配搭、錯誤的解讀,或忽略了多元競逐的聲音。 在未來五至十年之間,我想繼續完成以前幾個方面的研究,它們分別是晚明思想文化的狀況、明清思想的轉型、清代嘉道咸時期的思想世界,以及近代中國「後經典時代」的意識結構。 龔自珍〈釋風篇〉說:「古人之世倏而為今之世,今人之世倏而為後之世,旋轉簸盪而不已,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我認為史學工作者的任務之一,是捕捉「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的流風,而我將繼續在這條路上摸索。 學歷一覽 臺灣大學中華民國歷史學系學士 臺灣大學中華民國 歷史研究所 碩士 普林斯頓大學美國東亞系 博士 ※經歷一覽 國立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歷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副院長 2010年01月 ~ 中央研究院 特聘研究員 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5年09月 ~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所長 2003年10月 ~ 2009年10月 中央研究院 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任 2003年01月 ~ 2004年06月 國家科學委員會 顧問 2003年01月 ~ 國家科學委員會 歷史學門 諮議委員 2003年01月 ~ 教育部 學術審議委員 2003年 ~ 國家科學委員會 人文及社會科學處 處長 2000年07月 ~ 2002年12月 國家科學委員會 人文及社會科學處 副處長 2000年01月 ~ 2000年06月 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 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8年10月 ~ 2005年09月 國立清華大學 兼任教授 1998年 ~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教授 歷史學系 1998年 ~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副所長 1994年06月 ~ 1995年07月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副教授 歷史學系 1994年 ~ 1998年 中央研究院 副研究員 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3年05月 ~ 1998年10月 國立清華大學 兼任副教授 歷史研究所 1993年 ~ 1998年10月 中央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5年08月 ~ 1993年05月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明清思想史、文化史、生活史、思想與社會文化轉型結合研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