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瑞君

个人简介

重要科研获奖(省部级) 2020年3月.调研报告《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情况及其政策优化研究》,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12月,论文“中国人口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稳定性”获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9月,论文“中国人口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稳定性”获第十四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5年12月,调研报告《上海科技海归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获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9月,调研报告《未来上海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研究》,获国家人口卫计委、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1年2月,论文“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变动对未来生育率的影响”,获安徽省2007-2008年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会科学类)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二 2010年4月,调研报告《构建和谐自主创新环境,吸引华侨华人来张江创业的对策研究》,获第七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7月,论文“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分析”,获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8年10月,专著《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独立 2007年1月,论文“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获第四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独立 2006年12月,研究报告《华侨在国内权益保护的法规模拟》,获第一届侨务科研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务院侨办),排名第二 2006年10月,编著《上海通志》,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人口卷》主要撰稿人 2004年11月,“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规律、动因与引进策略研究”,获“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人事部),排名第三 2002年6月,论文“大城市人户分离现象及对策研究”,获第三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 ,独立

研究领域

区域人口与公共政策、国际迁移与侨务政策、海外人才、独生子女代的人口问题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Tian Gu ,Qiao Chu,Zhangsheng Yu,Botao Fa,Anqi Li,Lei Xu,Ruijun Wu,Yaping He.Histor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reased th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BMJ open.09/2020.(通讯作者) 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吴瑞君、薛琪薪.中国人口迁移变化背景下农民工回流返乡就业研究[J].学术界.2020年第5期; 吴瑞君等.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综合绩效评量模型设计与参数估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计生系统购买社会服务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哲社版,2019年第4期; 吴瑞君.中国70年人口分布变化与胡焕庸线稳定性,载:任远主编《历史的经验:中国人口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年9月。 李安琪、吴瑞君.老年再婚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吗--基于CLHLS的实证分析,南方人口,2019年第3期; 薛琪薪、吴瑞君.上海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现状与社会政策研究.上海城市管理,2019年第2期; 薛琪薪、吴瑞君.民国学界对于海外中国移民的研究——基于《东方杂志》刊载文章的考察,2019年第1期; 吴瑞君、朱宝树.大城市空间转型视角的职住分离——基于上海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吴瑞君、朱宝树、古荭欢.上海就业人口的职住分离与结构分异,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3期; 吴瑞君、陈程,“一带一路”沿线浙籍海外移民及其在新倡议实施中的作用研究,载《2016-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2; 吴瑞君、陈程,“一带一路”沿线的新侨构成及其在化解地缘风险中的作用研究,华侨华人研究,2017年第5期; 吴瑞君、朱宝树.我国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2016年第2期转载; 吴瑞君.海外归国人员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1年上海基本侨情调查分析,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吴瑞君.特大型城市人口“流动”的风险,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3期; 吴瑞君、曾明星,人口迁移流动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人民论坛,2013年11期; 吴瑞君.公共服务供给如何均衡发展,解放日报,2012年11月22日 吴瑞君等.上海“产城一体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问题研究,中国现代城市研究,商务出版社,2012年 吴瑞君、丁仁船.独生女相对资源优势与单独居住选择《南方人口》2012年第5期 吴瑞君.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教育问题及其管理创新研究----以上海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全文转载。 郭庆、吴瑞君. 对民工荒积极效应的认识和思考《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2012年9月全文转载。 吴瑞君、孟兆敏.上海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对养老资源配置的影响,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第8期 吴瑞君、王漪梦.上海外来常住学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第9期 吴瑞君.人口变动与社会公共资源协同的新思路,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2012年6月12日 丁仁船、吴瑞君.城镇已婚独生子女家庭人口与居住安排关系,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3期 曾明星、吴瑞君:论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化内涵嬗变及其新趋势;兰州学刊,2012年第11期,139-144页 丁仁船、吴瑞君. 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匹配状况研究,人口与发展,2011年 第1期 孟兆敏 吴瑞君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基于上海、苏州等地的调查分析:《人口与发展》2011年 第3期 吴瑞君,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年会论文集(2010),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2 吴瑞君,新时期上海侨务工作规律初探 载 上海侨务理论研究报告集 2009-20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吴瑞君,大都市华侨华人创业新特点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载: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吴瑞君、武永生,老龄化对政府社会管理影响的调查与思考,载:长寿的代价----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 王蓉蓉 吴瑞君 流动人口对居住地社会事业资源的需求及满意度分析——以上海为例:《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梁同贵,吴瑞君.论我国城镇地区高知女性的择偶困境—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7) 孟兆敏 吴瑞君 城镇“双独”、“单独”、“双非”家庭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 2011年第6期 张抚秀 吴瑞君 义乌市就地城镇化的特征与机制探讨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 2011年第6期 吴瑞君.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沪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载《上海侨务理论研究报告集2007-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 吴瑞君.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来沪投资创业模式选择与发展展望‚载《上海侨务理论研究报告集2007-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吴瑞君.新中国人口生育率变动、研究与评述‚载《中国人口六十年-中国人口学会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1. 吴瑞君、尹雯雯.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的模式及其原因分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吴瑞君.人口变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9年第6期 吴瑞君.独生子女时代经济发达地区生育政策的完善--以苏州市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7期 吴瑞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9年19期论点摘编 陈钟翰、吴瑞君.城市高收入群体生育意愿偏高的现象及其理论解释[J].西北人口‚2009年第6期 吴瑞君、汪小勤.我国独生子女群体婚姻稳定性的分析[J].学海‚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 期转载 吴瑞君.一些省市《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修订内容的比较及其借鉴[J].侨务工作研究‚2009年第4期 吴瑞君.生育率变动研究的特点及贡献[N].中国人口报(理论前沿)‚2009年9月28日 丁仁船、吴瑞君.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9年第2期 吴晓燕、吴瑞君.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难点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1 桂世勋、吴瑞君.在上海常住人口中有直系亲属的北美华侨华人特点分析[J]. 载:北美华侨华人新视角—华侨华人研究上海论坛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11月 吴瑞君、丁仁船等.独生子女规模估算及其对政府奖励性支出的影响[J].南方人口‚2008年第1期 尹雯雯、吴瑞君.不同层次进城人员就业与劳动保障态势研究——以上海普陀区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丁仁船、吴瑞君等.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变动对未来生育率的影响[J].南方人口‚2007年第3期 吴瑞君.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服务对策分析[N].中国人口报(理论前沿)‚2007年7月2日 吴瑞君.独生子女成年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理论前沿)‚2007年2月26日 吴瑞君.离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载.2006-2007年.上海社会发展报告.关注社会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 吴瑞君. 机遇抑或挑战: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后的社会影响[J].人口‚2007年第4期 吴瑞君等. 构建上海特色的城市支持农村体制机制研究‚载上海三农决策咨询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吴瑞君、桂世勋等. 近年来沪定居的新归侨现状及工作对策研究[J].侨务工作研究‚2007年第4期 吴薇、吴瑞君.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马西亚、吴瑞君.大城市城郊综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问题研究[J]. 人口和计划生育‚2006(07) 丁仁船、吴瑞君.农民工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4期 吴瑞君、姚引妹.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人口学刊‚2006年第4期 骆克任、吴瑞君.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变化的动因、规律及其思考[J].中国城市化‚2006年第3期 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社会化为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9月; 吴瑞君、苟滢华.征地农民合理补偿的可能途径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4年第2期 吴瑞君.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吴瑞君、冯绍中等.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四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4年第7期《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8期转载。 吴瑞君.大城市旧宅区居住人口特点、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第2期 吴瑞君.浦东新区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4年第1期 吴瑞君、朱宝树等.开放型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吴瑞君.拉动老年有效需求‚促进上海老龄产业的发展[J].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5期 吴瑞君.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及其引导机制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第5期 吴瑞君.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3年第3期 吴瑞君.上海人喜好女孩的生育文化及其成因研究‚载《全国生育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4月 吴瑞君.试论上海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及其对策构想[J].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1期 吴瑞君.促进长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地理学研究‚2002年12月 吴瑞君.第一代独生子女—优势与现实挑战[N].中国人口报理论版‚2002年5月27日 吴瑞君.从我国家庭结构演变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J].中学教育2000年第3期; 吴瑞君.城市社会保障统计及评估指标的总体研究,上海统计,1998年第11期; 吴瑞君等.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人口研究,1999年第6期; 吴瑞君.城市社会保障统计及评估指标的总体研究,上海统计,1998年第11期; 吴瑞君等.退休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其确定,《中国社会保险》 1997年08期; 吴瑞君等.新中国职业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分析,中国人口科学, 1996年第3期; 吴瑞君.关于流动人口涵义的探索,《人口与经济》,1990年 第3期; 吴瑞君.农村已婚女性农转非就业状况及其模式探讨——浙江省余姚市云楼乡调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第4期; 吴瑞君.划生育工作期终评估的新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人口研究,1990年第1期。

学术兼职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人口结构与发展趋势方向)首席专家暨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研究基地吴瑞君工作室领军人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华东师大分中心主任,上海市民政婚姻与家庭科研基地主任。 中国农工民主党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 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 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侨务理论中心/国务院侨办上海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口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上海人口学会副会长 上海老年学会理事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