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建新

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本科生公共课)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硕士生基础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硕士生必修课。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硕士生必修课。合上) 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博士生专业课。合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博士生必修课。合上)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专题研究(博士生必修课。合上) 科研获奖 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21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示范“金课” 2021 上海市育才奖 2021 华东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 2020 华东师大教学成果特等奖(参与) 2020 华东师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 2020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称号 2019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19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9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 2018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2017 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一主讲人) 2016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影响力人物 2015 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优秀教学贡献奖 2015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 2014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 2014 华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 2014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 2013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2013 全国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2012 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11 上海市第一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奖 2011 华东师范大学能达奖教金 2011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 2009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2009 华东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 2009 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主讲人) 2009 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2008 上海市“精彩一课”奖 2008 上海市精品课程 (第一主讲人) 2007 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2002 省高校“两课”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02 省教育系统德育劳动竞赛中?获德育竞赛二等奖 2001 主持科研项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双线教学”融合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 2021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2021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教育专项: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对策研究2021 上海教委: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育研究 2021 华东师大: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构研究”2021 上海教委:上海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项目“打造活力课堂”2020 华东师大:后疫情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2020 上海教委:上海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十九大精神六进高校研究”2019 教育部首届思政课择优团队资助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研究2016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系列规划项目:高校思政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跟踪研究2010 教育部一般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思想研究200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制作2008 上海市教委调研课题:思想政治理论配套选修课研究 2007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伦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具象化传播的表征、困境及优化,《思想教育研究》202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双线教学”的价值意蕴、问题研判与优化策略,《思想教育研究》2021 从释放到赋权:人工智能嵌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21 恩格斯“自然报复论”思想的理论意蕴与时代镜鉴,《河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相衔接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 时代新人培育视野下“四史”教育的逻辑透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 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多维审视,《广西社会科学》2021 从自信到自主:新时代建构中国制度话语权的逻辑进路,《湖湘论坛》2021 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的逻辑、特征与发展进路,《当代青年研究》2021 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想理论教育》2020 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共同体”的内涵与建构——基于利益趋同、价值共同和行动协同的思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河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基于多元主体共在与信息即时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的思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解构与重构:基于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学习论坛》2020 “后真相”现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思想教育研究》2019 大数据时代我国数据意识培养路径探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要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机理研究与路径探析,《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 “从心开始”,提高思政课教师引领力与影响力,《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探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文化溯源:中日耻感文化之差异论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 美好生活的多重价值内涵及其现实构建,《思想理论教育》 2018 以古鉴今:全面透诊高考减招——明初“南北榜案”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 上海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路研究,《西部学刊》 2013 转型期我国政务诚信研究述评,《创新》 2012 论权力文明的内涵与合理形态,《探索》 2011 以道德规制权力: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现实手段,《社会科学家》2011 论权力文明的本质与核心,《湖北社会科学》 2011 论西方权力文明思想的逻辑进路,《理论观察》 2011 论西方权力文明思想中的制度设计,《社科纵横》 2011 以先进权力文化推进我国权力文明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报》2011 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与致思取向,《创新》 2011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思想理论教育》2010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与“实践性”,《思想理论教育》2009 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思想论纲,《社会科学家》 2008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理论的新发展,《理论探讨》2008 以制束权: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基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论权力传统解读的局限与现代阐释,《兰州学刊》 2008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执政者权力文明行为的重塑,《天津社会科学》2007 西方“主权在民与保障公民权利”思想回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促进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思想理论教育》 2007 两种视域:“善”的权力与“恶”的权力,《理论探讨》 2007 情感: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理论导刊》2007 以法治权的内在机理和价值意蕴,《求 实》 2007 以法治权,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保障,《社会主义研究》 2007 再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爱国主义新内涵,《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爱国主义新内涵,《社会主义研究》 2005 近十年国内政治伦理基础理论,《贵州社会科学》 2005 趋同论与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求索》 2005 再论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社会科学家》 2005 加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权力文明的研究,《河南师大学报》 2005 论当前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学术论坛 》 2005 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型,《理论学刊》 2005 毛泽东论孙中山,《理论导刊》 2005 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若干误区及相关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论探讨》 2005 再论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针对性,《湖北社会科学》 2005 报刊及媒体论文 百年正青春,在民族复兴征程中跑出当代青年的“加速度”,上观2022 明道 引道 开道 正道[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 2021 把牢航向 释放活力[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 2021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N].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2020 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四个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头版头条)2020 在线率不等于观看率 观看率不等于学习率[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2020 营造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N].湖北日报(理论版) 2020 英雄高歌未曾停歇,英雄故事代代传承[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2019 思政课办成“金课”需要在“气”上发力[N].解放日报(思想周刊)2019

学术兼职

上海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师资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公民发展与现代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名师联合工作室名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