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邬国义

个人简介

邬国义,1951年生,浙江奉化人。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执教,历任历史系副教授、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20世纪学术史等。著有《历史的碎片――国义文存》(一、二集);编校、整理有《史学通论四种合刊》、《冯承钧学术著作集》、《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国语译注》、《资治通鉴(附考异)》等多种。在《中华文史论丛》、《文史》、《文史哲》、《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清华学报》(台湾)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二种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三等奖。 获奖情况 第一部翻译小说《昕夕闲谈》译事考论,2010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2009)论文类二等奖 新发现的司马光《与范梦得内翰论修书帖》考论,199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6―1993)论文类三等奖 《王国维全集》(共20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集体项目,任副主编,2010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2009)著作类一等奖 所获荣誉 2014年获“第九届华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社会兼职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20世纪学术史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湘灵子韩茂棠剧作小说考述,《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银针/银铃/银钟之响于幽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第4期。 民初小说理论:管达如《说小说》与吕思勉《小说丛话》新探(2?8万字),《文史哲》2015年第4期。 “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话语考(1?8万字),《学术月刊》2015年第1期。 郑观应《救时揭要》新考及集外佚文(2?1万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李之藻家世问题辨析(2?6万字),《清华学报》(台湾新竹)2013年第4期。 《轩亭冤传奇》作者湘灵子考(3万字),《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期。 哈佛第一任中文教习戈鲲化之新史料(3?4万字),载朱政惠、崔丕主编:《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代海派新闻画家吴友如史事考(1?5万字),《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3?6万字),《学术月刊》2012年第8期。后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科学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又收入《学术月刊六十年选集》(历史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版。 也谈关于《易》本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北宋政争与《资治通鉴》,《白云论坛》2012年第5卷,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4月。 《申报》初创:《地球说》的作者究竟是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何炳松的一篇佚文――兼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4期。 章士钊早年的一篇佚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4期。 《申报》第一任主笔蒋其章卒年及其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or of Xinxi Xiantan as the First Translated Fiction in China(2万字),《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2010年第4卷第3期。 论《通鉴》的“著生民之休戚”(1?7万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映堂居士究竟是何人,《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1?5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第一部翻译小说《昕夕闲谈》译事考论(4?5万字),《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4期。 一部佳作的若干失误――评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旅欧期间周恩来批判的“三泊”是谁?――并论周早期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4?2万字),《史林》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国际歌》最早的译者“列悲”考释(3?9万字),载汤勤福主编:《历史文献整理研究与史学方法论》,黄山书社2008年8月版。 蔡元培先生的一篇佚文――《历史学派经济学序》,载张本义主编:《大连图书馆百年纪念学术论文集》,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毛泽东与无政府主义――从《西行漫记》的一处误译谈起(3?8万字),《史林》2007年第4期。又载朱政惠、许纪霖编:《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8月版。 再谈鲁迅诗“西游演了是封神”――对倪墨炎先生的一个回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近代中国》第16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 梁启超新史学思想探源(3?9万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严复玳瑁书镇四箴铭是伪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冯承钧与中国南洋交通史(1?7万字),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刘恕与通鉴外纪(1?7万字),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的传播(合作,3万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4―200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 刘恕与古史研究(1?5万字),《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典章制度史:探讨“变通张弛之故”,《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 史学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功用观及反思》(2?1万字),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编:《思想与文化》第4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韬卒年月日再考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关于戈鲲化生年月日的问题,《近代中国》第1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 论求真与非功利主义思潮(2?3万字),《中华文史论丛》第7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 王韬卒年月日考实,《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论近代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的兴起,《史林》2003年第6期。 新史学思潮经世功能的再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 陈独秀早年事迹的新资料,《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王安石《宋赠尚书都官郎中司马君墓表》一文――兼论温公、荆公之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天演论》慎始基斋本探研(1?5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通鉴释例》三十六例的新发现(3万字),《史林》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关于司马光的五通诰敕》,《历史文献研究》1993年第4辑。 《也谈“西游演了是封神”――鲁迅〈赠日本歌人〉新探》,《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10期。 吴汝纶与严译《天演论》,《江淮论坛》1992年第3期。 《后汉书》标点一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 《通鉴》影射变法问题辨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1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严复佚文两篇,《档案与历史》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0年第8期全文转载。 《天演论》陕西味经本探研,《档案与历史》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0年第8期全文转载。 徐?与《小腆纪年附考》,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3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版;台北里仁书局1994年4月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再版。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载裴汝诚、朱维铮主编:《中国十大史学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版。 谈《温公亲节资治通鉴序》,《晋阳学刊》1988年第2期。 新发现的司马光《与范梦得内翰论修书帖》考论(1?5万字),《华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88年第4期全文转载。 宋司马光通鉴稿研究(2?1万字),载刘乃和主编:《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资治通鉴》引书问题――纠正《四库提要》的一则错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署名江涛,1?6万字),《历史教学问题 》1985年第1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8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谭嗣同的两首诗(第一作者),《文史》第18辑,中华书局1983年7月。 《马氏文通》的实际作者是马相伯吗?》《学林漫录》第5辑,中华书局1982年4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83年第1期全文转载。后收入张万起编:《马氏文通研究资料》,中华书局1987年8月版。 司马迁译古文,《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孙家鼐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关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1981年第8期全文转载。又收入苏中立、涂广久主编:《百年严复――严复研究资料精选》,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