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胡逢祥

个人简介

胡逢祥,浙江诸暨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1978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学史专业硕士生。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中国史学研究所。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和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和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全国史学理论研究会会员和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多项社科规划项目。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世界史地研究》,《华东师大学报》1984:4,《新华文摘》转载;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历史研究》1985:5; 《太平天国的史学》,《历史教学问题》1986:5; 《梁启超史学理论体系新探》,《学术月刊》1986:12; 《何炳松与鲁滨逊的新史学》,《史学史研究》1987:3; 《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华东师大学报》1991.4; 《中西史学源起比较论》,《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 《胡适、傅斯年两家史学方法论析》,《华东师大学报》1996.4;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现代史学建设路向的一点思索》,《史学理论研究》2003.3,《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6,人大《历史学》2003.10,《光明日报》文摘; 《〈史通·直书〉鉴赏》,载《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通向世界的文化桥梁》(为盛邦和主编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 文学科·史学卷》第二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现代史学专业机构的建制与运作》,《史林》2007年第3期; 《史语所迁台与1950-60年代台湾的人文学术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2;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华东师大学报》2013 /6; 《沈曾植与晚清西北史地学》,《史学史研究》2014/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9期“学人与学林”文摘); 《中国现代史学史研究三题》,《探索与争鸣》2014/5; 《当代台湾民族学研究的兴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