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瞿骏

个人简介

瞿骏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7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等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市年鉴学会副会长。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09—2010)。 主持项目 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2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2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8) 上海市社科规划中青班专项课题(2018)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2018) 上海市社科规划“江南文化研究”系列课题(201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1)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09)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2008)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7) 获奖 上海市社科新人奖(2010) 上海社会科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优秀论文奖(2011)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2013)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申万宏源奖”(201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秀原创学术图书奖”(2017) 《探索与争鸣》杂志“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2017)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8) 华东师范大学杰出新人奖(2018)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奖(2019)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20)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学术贡献奖(2021) 第十届张静如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22) 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2)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排名第五)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22) 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二次革命”的“向前看”和“向后看”》,《近代中国》第39辑(独立、CSSCI集刊)。 《“文明冲突论”反思与近代中国的“看世界”问题》,《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1期(独立、笔谈、CSSCI)。 Beyond the Critical Review: Examining Wu Mi’s “A Response to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2023 VOL. 56, NO. 2(A&HCI) 《智识与情感——中共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可能脉络》,《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4期(第二作者、CSSCI)。 《由学生辈观老师辈:对“学衡”研究的思考》,《江海学刊》2023年第4期(独立、CSSCI)。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解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1期(独立、CSSCI)。 《在1911年“延长线”上思考辛亥革命》,《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独立、CSSCI)。 《过程—主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四组关系》,《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1期(独立,笔谈、CSSCI)。 《“求真而经常不得”的史学研究辩证法》,《南京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摘(独立,笔谈、CSSCI)。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以〈新文化运动之反应〉为中心》,《学术月刊》2022年第3期(创刊65周年纪念号、独立、CSSCI)。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江南的传播》,《历史研究》2021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觅求“真实”与理论反思——对百年中共党史研究的两点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6期(独立,笔谈、CSSCI)。 《前史、即时与后续:重构五四运动的舞台》,载许纪霖等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6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独立,CSSCI集刊)。 《近代中国“真觉醒”的枢纽——管窥中共建党前后的时代语境》,《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独立、CCSCI)。 《中国近代通史教学的“知常”与“察变”》,《历史教学》2021年第3期(独立,笔谈)。 《在上海—江南互动中理解“建党时刻”》,《江海学刊》202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笔谈,CSSCI)。 《“齐王”为何终不前——钱穆与胡适的初见》,《读书》2021年第3期(独立,CSSCI)。 《清末的科举之变与现代国家观念普及》,载杨国荣主编:《思想与文化》第26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独立,CSSCI集刊)。 《五四:地方视野与长程革命》,《读书》2020年第11期(独立,CSSCI)。 《助产“主义时代”——〈中国青年〉的定位、推广与阅读(1923—1927)》,《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建设的“内外圆融”》,《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9期(独立,笔谈,CSSCI)。 《江绍原与革命时期的瘟疫传言》,《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20年2月24日。 《现代名教批判的“破”与“立”》,《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3期(独立,书评,CSSCI)。 《再思“学衡”》,《读书》2020年第5期(独立,CSSCI)。 《“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笔谈,CSSCI)。 《勾画在地方的五四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1期(独立、CSSCI)。 《觅路的小镇青年——钱穆与五四运动再探》,《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陈独秀与“万恶孝为首”谣言考论》,《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4期(独立、CSSCI)。 《追寻过去的不确定的答案——《天下为学说裂》补言》,《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钱穆与学灯》,《读书》2018年第10期(独立,CSSCI)。 《察其开端,浮想延绵——关于陈旭麓先生思想和史学研究的两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6期(独立,笔谈、CSSCI)。 《胡适、“园丁”与燃犀》,《文汇报·文汇学人》2017年8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老新党与新文化:五四大风笼罩下的地方读书人》,《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历史教学》摘要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独立,CSSCI)。 《国何以教——清末民初江浙地方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3期。 《城市文脉的历史维度与当代可能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9期(独立,笔谈,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如何救孩子:《蒙师箴言》与清末童蒙之教》,《史林》2017年第6期(独立,CSSCI)。 《一个五四青年的生与死》,《文汇报·文汇学人》2016年12月16日(独立)。 《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文汇报·文汇学人》2016年8月12日(独立)。 《小城镇里的大都市——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新文化运动的“下行”——以江浙地方读书人的反应为中心》,《思想史》第6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6年。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独立,CSSCI)。 《何为中国城市社会的真实问题》,《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独立,笔谈,CSSCI)。 《歧义与多义——清末“排满”立论与接受的再考察》,《史林》201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宣统三年的读经“攻防战”》,《文汇报·文汇学人》2015年1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近代中国研究网、人民网全文转载。 《倒皇人是保皇人——梁启超与民初复辟》,《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12月13日。 《“新青年”凌独见》,《读书》2015年第10期(独立,CSSCI)。 《“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旧在场”——解剖1950年代的上海》,《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独立)。 《民族主义的可贵与可爱——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塑造的两种进路》,《学术月刊》2015年第4期(独立,CSSCI)。 《在“古今交缠”中理解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论丛》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独立,CSSCI集刊)。 《入城又回乡——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社会流动的再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青年学者专号(独立,CSSCI)。 《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常识建构:转型时代“读本”中的国家与世界观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独立,CSSCI)。 《教科书的启蒙与生意》,《读书》2014年第7期,(独立,CSSCI)。 《“民国范儿”的迷思——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学术月刊》2014年第9期(独立,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历史教学》(高校版)摘要转载。 《教化天下与竞雄世界的绞缠——转型时代读书人国家认知的一个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4期(独立,CSSCI)。 《“民史”的写法》,《读书》2013年第11期(独立,CSSCI)。《北京日报》以《“民史”写法的混沌与困惑》为题转载(2014年3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近代中国研究网、理论网、人民网、新华网全文转载。 《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以商务版共和国教科书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3期(独立,CSSCI)。 《八卦世界——辛亥革命时期谣言的制造与传播》,《文史知识》2011年第10期(独立)。 《一百多年前的小说征文比赛》,《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8月21日(独立)。 《辛亥前后的学堂、学生与现代国家观念普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教育科学文摘》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独立,CSSCI)。 《“共和”的通俗化——“新”三字经与辛亥革命》(上、下),《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6、17日(独立)。 《重大问题的再历史化——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独立,CSSCI)。 《文明的痛苦与幸福——对辛亥革命的一个解读》,《读书》2011年第2期(独立,CSSCI)。收入耿立编:《2011—中国随笔年度佳作》,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造报、阅报和毁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报》,载章开沅、严昌洪主编:《近代史学刊》第7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立,CSSCI集刊)。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再思——以转型时代学生生活史为例》,《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辛亥革命与日常生活——以学堂学生和上海城市民众为例》,《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独立,CSSCI)。 《特立独行的“士人与世相”》,《读书》2009年第2期(独立,CSSCI)。 《革命历史记忆的塑造与传承——以烈士为中心的考察(1912—1928)》,《知识分子论丛》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独立,CSSCI集刊)。 《革命与生意——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为例》,《史林》2008年第3期(独立,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英译本:Revolution and business: Shanghai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4, Number 3, 2009, (9) . 《辛亥革命时期的集会与城市公共空间——以追悼会为中心(1911—191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转载(独立,CSSCI)。 《入上海与居上海——论清末士人在城市的私谊网络》,《史林》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CSSCI)。 《超越的基础——年鉴学派史学范型再认识》,《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4期(独立,CSSCI)。 《“走向现代”的悖论——论清末江浙地区的谘议局、地方自治选举》,《史林》2006年第2期(独立,CSSCI)。 《史学研究本土化的可贵实践——评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独立,CSSCI)。 《清末谘议局选举中的资格调查》,《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2月号(独立)。

学术兼职

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ECNU-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历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