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蓝发钦

个人简介

蓝发钦,男,1968年出生,籍贯:福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常务副主任。1989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理论数学专业,1992年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计量经济方向。1995年--1999年攻读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于东南大学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两年。现从事国际、国内金融理论、投资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曾担任成都华神集团、无锡宝通带业和浙江爱士达等公司独立董事。 荣誉及奖励 “创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MBA实践训练体系”获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案例“隆筹好车商业模式创新之旅”入选第九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2014年华师大“MBA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华师大MBA最受学生欢迎奖”。 2014年案例《国美控制权之争:大股东PK管理》、《双汇MBO迷局》入选上海市教委、中欧MBA案例库。 2013年案例《华神股权激励:充满曲折的成功之旅》入选第四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2012年受聘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因连续5年被毕业生评为“优秀教师”而被学校教务处授予“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 201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研究领域

公司金融、公司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九十年代中国外债适度规模的定量研究”, 《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3年第3期 “债务国外债周期的定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 “论人民币汇率并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经济学专刊. “近期国际外汇市场动荡浅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经济学专刊 “论企业资本经营的若干问题”, 《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7年第3期.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与企业重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 《新华文摘》, 1997年第3期全文转摘. “论企业资本经营与买壳上市”, 《上海金融》, 1997年第2期.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研究》, 1998年第1期. “期权组合: 外汇风险管理的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 “论股票回购的反接管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 2000年增刊 . “浅析股票回购的股利性质及其市场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 “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0年第4期 “论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若干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的现代经济学诠释”, 《管理世界》, 2001年第3期154-158.. “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的定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增刊. “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 《财经科学》, 2001年第3期. 蓝发钦,蔡灿超,“重新审视公司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110-114). “中俄经济联动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俄罗斯研究》, 2003年第1期. “海外证券市场开放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测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价值效应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财经论坛杂志》, 2006年第2期 . “资本帐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 《经济评论》, 2006年第6期. “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 基于国别经验的比较”, 《改革》, 2006年第10期 . “资本帐户开放的次序选择: 文献综述”, 《特区经济》, 2006年第11期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帐户开放与货币危机实证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2007年第7期. “亚洲货币危机视角下的资本帐户开放”, 《亚太经济》, 2007年第4期. “资本帐户开放与资本成本: 基于CAPM理论的分析”,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中国贸易开放度对FDI外溢效应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 2007年特刊. “影响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分析“, 《特区经济》, 2007年第10期. “资本项目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上海金融》, 2007年第10期. “QFII制度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及其原因”, 《经济学家》, 2007年第2期.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异象的实证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 “资本帐户开放与中国国际收支调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行业视角下QFII影响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0期 “QFII影响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行业视角”《经济研究与探索》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7年第7期.,122--129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文献综述”《经济论坛》2008年第14期。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特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P77。中国人大复印资料F63《投资与证券》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股票指数波动对认购权证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北方经济》2008年第10期,P14。 “大股东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论坛》2008年第23期,P123。 “中国A股权证市场投资价值研究”《特区经济》2008年第11期,P108。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一个实证” 《经济论坛》2009年第14期,P117--121。 “债务危机会导致欧元地位下降吗”《解放日报》2010年5月24日第14版(理论版)。 “论私募股权投资决策的合理优化”《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P47--51。 “中国信用卡市场客群定位分析与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P137--140。 “全流通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一个数理分析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P121-128。 “再售期权、货币幻觉与商品住宅价格泡沫”《上海金融》2011年第8期,P28—32.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P72-77. “控股股东减持公告影响股价波动的实证分析”《特区经济》2011年第10期,P106—109. “金融开放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验”《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P20--25. “各国金融开放效应差异的金融发展视角”《上海金融》2013年第3期,P21—25. “金融开放条件的成熟度评估:基于综合效益的门槛模型分析”《经济研究》2013年12期,P120. “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P116. “创业投资机构声誉提升中小企业IPO效率研究”《江淮论坛》2014年第3期,P28—37. “公司控制权结构设计、资本家禀赋与企业家背景”《华东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P130-137. “创业投资机构声誉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现代财经》2016年第4期,P103-112. “中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对市值管理效果的实证研究”《江淮论坛》2016年第1期,P36—44. “中企海外并购如何规避风险?”《解放日报》2017年2月7日《思想周刊》 “中国企业走出去,别走日本老路”《解放日报》2017年6月6日《思想周刊》 “私募股权投资、标的公司与并购绩效”《上海金融》2017年第6期(P49-57) “控制权结构、估值水平与并购支付方式选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江淮论坛》2018年第1期,P11—18. “企业并购重组要服务实体经济” 2018年5月22日《思想周刊》 “长三角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分析: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计量杜宾模型” 《华东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P163-17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并购”《上海金融》2019年第10期(P19-27) Li, M.; Lan, F.; Zhang, F. Why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Investors Do Not Care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ustainability 2019, 11, 3144. ”中国信用债违约风险的重新测度:基于行业敏感性的独特视角”《华东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P179-18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