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石伟平

个人简介

自1995年以来,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与国家政策比较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战略研究重大课题《职业教育战略问题的定位、定性、作用与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教育部财政部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国际水平的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特色教材比较研究》、教育部委托课题《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开发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5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等15部著作;主编并出版了《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职业教育经典译丛》各1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180多篇学术论文;并且向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政府部门提交了30多项政策咨询研究报告。 2006年,所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被评为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所主编的《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理论创新奖)一等奖;同年,所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领域

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现代学徒制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职业培训与就业政策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职业院校校长领导力研究、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9期 “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高教与经济》2010年第1期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 “对中职生实施学习策略培训的必要性与方式初探”,《职教论坛》2009年12月(下) “职业教育在经济危机中的“危”与“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1期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热的冷思考”,《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2期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3-14期 “改革开发3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国际视野中的农村职教改革与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5期 “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5期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教育与职业》2009第2期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中国教育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 Theories, Policy, and Practice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East Asia/2010 by Routledge;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比较研究”,浙江宁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2009年4月25日 “当前职教专业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浙江温州“职业教育前沿论坛”,2009年4月28日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s Enlightenment”,日本奈川县“日本产业学会2009学术年会”,2009年10月18日 “3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回顾与分析”,澳门“2009中国继续教育大会”,2009年10月20-21日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浙江杭州“第五届全国中青年职教论坛”,2009年11月5-6日 ““技术本科”的理想与实践:“天华”的探索”,广东广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坛”,2009年11月27-28日 “Employment Difficulty for 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Factors and? Solutions Within Education”,浙江杭州“UNSCO-UNEVOC国际教育与培训专家会议”,2009年12月8日 “国际视野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新课题”,《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第12期 “中日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分析”,《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第5期 “90年代以来境外“科技大学”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上海“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论坛”,2008年10月5日 “中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问题与课题”,中国上海“2008东亚职教论坛”,2008年9月27日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Volume 27,NO. 5, 2008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ume 1, NO.1 2008 “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的历史沿革与走向”,《职教通讯》2007年第11期 “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基本规律—基于发展背景、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期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大职教观”问题探微”,《职教通讯》2007年第3期 “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发展的影响”,《职教通讯》2007年第2期 “企办高职院校发展问题思考”,《职教通讯》2007年第1期 “关注职校学生的“学””,《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影响”,《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33期 “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1期 “英国战后60年就业培训政策的变迁”,《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0期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2期 “挑战与应对: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职教通讯》2006年第11期 “创业培训是当前我国农村职教的重点与出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来自教育内部的分析”,日本名古屋“东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学术论坛”,2006年3月4日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述评”,《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教育展望》(中文版)2005年第3期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上海西南职业教育论坛,2005年12月16日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长春“2005中国中青年职业教育论坛”,2005年11月26日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9期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0期 “国际视野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新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成都论坛”,2005年10月22日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的主要问题”,上海“国际教师教育论坛”,2005年10月26日 “开放师资培训体制下的我国职技高师发展前景及策略”,常州“2005全国技术师范院校学术年会”,2005年5月18日 “论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广州“国际职业教育高级论坛”,2004年11月22日 “中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学术教育与专业发展”,杭州UNESCO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2004年11月8日 “世界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期 “构建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1期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启示”,《创建学习型社区国际论坛会刊》,2004年11月;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当前世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我国高职发展的对策”,《机械职业教育》2003年第7期 “德国“双元制”的反思及发展趋势”,《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第4期 “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2期 “构建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青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年12月7日 “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青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年12月7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当前高职中的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日本名古屋“日、中、德、美四国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国际研讨会”,2003年10月26日 “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北京“2003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6日 “试论中国当前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对策”,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全球化”国际研讨会”2003年10月5日 “网络情境下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当前高职发展的启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长沙教育部职成司/湖南省教育厅“高职与现代化建设国际论坛”2002年11月18日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期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职教论坛》2001年第10期 “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6期 “杜威论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整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第6期 “西方STW比较分析框架述评”,《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2期 “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19期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当前职教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我国当前高职发展若干问题思考”,《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综合中学不是考灵丹妙药”,《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综合中学的冷思考”,《职教论坛》2000年第10期 “转换视角看“减负””,《教育参考》2000年第6期 “中学后培训在城市中的发展前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9期 “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6期 “战后英国再就业培训的基本走向与发展趋势”,《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4期 “新职业主义:英国职业教育新趋向”,《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3期 “20世纪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历史演变”,《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2期 “APL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1期 “中学后培训才是我国城市中职今后的主要办学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综合中学不是考灵丹妙药”,《教育参考》2000年第3期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教育参考》2000年第2期 “世纪之交中专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教育参考》2000年第1期 “创业培训才是当前我国农村职教的重点与出路”,《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1期 “创业培训才是当前我国农村职教的重点与出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9年第4期 “我国当前高职发展若干问题思考”,《教育参考》1998年第6期 “当前我国高职发展之我见”,《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4期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中的问题”,《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6期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职发展的动因及条件”,《职教论坛》1998年第9期 “职教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趋势”,《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5期 “职教课程目标的开发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4期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国际背景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4期 “职教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2期 “当前职教课程开发中的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背景与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6期 “战后世界职教课程发展的基本走向与变革趋势”,《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3期 “英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2期 “战后世界职教发展轨迹与当前发展趋势”,《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1期 “世界全民教育的成就、问题及未来的战略重点”,《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当前英国的教育考试及其改革”,《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1期 “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对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教育研究》1996年第7期 “21世纪的教育理想”,《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6期 “全民教育:必须把握的机遇”,《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5期 “全民教育:《安曼公报》”,《教育参考》1996年第6期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中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全民教育:实现目标”,《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5期 “试析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的矛盾”,《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发展中国家全民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当前发展中国家全民教育问题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3期 “毕比论发展中国家教育”,《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2期 “对《思考》一文的一点补充—兼答王言吉先生的“质疑””,《教育参考》1996年第1期 “市场理论在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劳顿论教育中的“市场选择””,《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4期 “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2期 “当前职教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参考》1995年第2期; “亚洲农村教育的紧迫需要与对策”,《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1期

学术兼职

亚洲职业教育学会(AASVET)会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评审组成员 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专家指导小组成员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委员 《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与职业》编委 《职教论坛》编委 美国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田家炳”高级访问学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