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小微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博士 1986年: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教育专业硕士 1983年: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教育专业学士 科研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2017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关于教育现代化推进路径的政策建议,2016年 获奖情况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2016年,《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交流 2019年4月27日-5月4日,应邀赴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学院交流访问 2019年4月14-18日,参加第 63 届国际比较教育大会 2019年3月10日-12日,参加在桂林召开的2019 年亚太领导圆桌会议 2018年12月2日-8日,参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育学院合作交流活动 2016年10月16日-23日,应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育学院及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进行合作访问 2016年6月17-18 日,参加香港举办的“第九届两岸四地学校改革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演讲《大学参与下基础教育学校治理的机制探寻》 1999-200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访学6个月

研究领域

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和基础教育改革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著作 《教学论》(专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 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教学改革发展之路》(专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中国班主任研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教育成果要报汇编(第一辑)》(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整体转型:当代学校变革新走向》(专著),2012 《聚焦与透析: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评论》(合著),2011 《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方法论》(合著),2011 《教学论》(合著),2007 《教育研究方法》(合著),2005 《转型与变革——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专著),2004 《全球化进程中的学校变革》(专著),2004 《中小学教学模式》(专著),1990 主要论文 “走向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当代教师教育》,2019(2) “从评鉴到共建:教育发展宏观评价的新走向”,《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1) “问题与对策:如何为‘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全科教师”,《教育科学研究》,2018(10) “从‘以教定学’到‘为学而教’:中国教学走向现代化的40年”,《全球教育展望》,2018(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正体验的实证研究——基于学校内部公平数据库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 “走出‘洼地’的定向与突围——基于初中教育功能与目标的思考”,《中小学管理》, 2018(7) “立德树人 纲举目张: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与运作”,《中小学德育》,2018(6) “参与、赋权、互动:现代学校的治理特征”,《江苏教育》,2018(42) “现代化学校呼唤现代化标准”,《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4) “让‘自由课堂’走向‘深度学习’”,《江苏教育》,2017(89) “论基础教育现代化2030的前景展望与路径选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教育现代化的文明本义及多元性特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2) “教育现代化的陷阱、挑战及其应对”,《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4) “在‘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之间保持张力”,《教育科学研究》,2017(7) “优秀教师应成为学校课程领导”,《中小学德育》,2017(7) “成为课程领导:优秀教师成长的新境界”,《教育发展研究》,2017(6) “反思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国教育报》,2017.04.13第6版 “教育评价之‘术’没有最佳,只有更合适”,《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2) “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眺望未来”,《江苏教育》,2017(10) “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眺望未来”,《江苏教育》,2017(1) “关注学校内部公平的指数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6(11) “治理视野下的学校现代化建设”,《教育视界》,2016(21) “评价导引下中国教育现代化路径求索——基于苏南五市和重庆的教育现代化调研”,《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 “教学质量改进的再理解与再行动”,《课程.教材.教法》,2016(7) “‘花园’里怎能没有‘新生活’?——常州市花园小学蒋玉琴校长办学印象记”,《江苏教育研究》,2016(17) “把教育想象转化为课程现实——推介埃利奥特·艾斯纳的《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江苏教育》,2016(17) “畅想2030: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教育发展研究》,2016(7) “从课程再造到诗意生长——见证松山湖中心小学在变革中成长”,《中国教师》,2016(4) “在‘化’的意义上评价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研究》,2015(23) “学校现代化水平需要什么样的尺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8) “教育现代化评价之核心指标三问”,《教育科学研究》,2015(7) “教育公平的指标探究”,《基础教育》,2015(3) “为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寻找合适的‘尺度’”,《探索与争鸣》,2015(5) “‘万山应许一溪奔’——为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正名”,《教育视界》,2015(7) “教育变革路上的追梦人——我所认识的蒋玉琴”,《小学数学教师》,2015(2) “让学校成为令人眷念的地方”,《上海教育》,2017(5) “论基础教育现代化2030的前景展望与路径选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中国社会发展之教育基础的价值尺度:从‘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视角”,2013 “长江文化共识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探寻”,2012 “Practice Reform and Theory Reconstruction”,2012 “‘濡化'与‘涵化’”:中国教育学内涵更新的机制探寻”,2011 “教育学研究的‘实践情结’”,2011 “促进学生成长的学校制度建设”,2010 “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的探索与反思”,2009 “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2009 “以终身教育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2009 “科学化的梦想与回声——基于反思的教育实验观重建”,2008 “基础教育研究聚焦何处”,2008 “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2007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Experiment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2007 “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技术的对话”,2006 “立场反思:教育学与哲学科学的对话”,2005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副理事长 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