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孔翔

个人简介

主持的纵向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发区建设与地方文化空间的重构”(编号:412711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旅游发展下的古村落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研究(编号:41771156) 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上海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编号:21692107300) 上海市教委项目,“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高新区优化发展研究”(编号:15SG24) 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上海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深化发展研究”(编号:17692101000) 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高新区发展中的孤岛效应研究”(编号:16692104400)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互促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基于上海若干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调研”(编号:12692106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加工贸易的区位选择及对区域间关系的影响”(编号:4090107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地域文化保护研究”(编号:09YJCZH043)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以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例”(编号11692104600)

研究领域

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全球化下的地方产业与文化空间演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孔翔、唐海燕、钱俊杰.基于不同租住模式的加工制造园区周边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周边社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4):23-28 曾刚、孔翔.国外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12(6):89-93 孔翔、杨宏玲.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2):76-80 周尚意、杨鸿雁、孔翔.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地理研究 2011(9):1566-1576 孔翔 杨宏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问题探索 2011(7):38-42 孔翔 钱俊杰.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上海田子坊地区的空间重塑.人文地理 2011(2):46-50(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11年6期) 孔翔.基于开发区发展模式创新的上海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实践区建设研究.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 2011(2):81-88 孔翔 苗长松.空间的文化解读与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世界地理研究 2011(2):154-161 孔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城郊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初探——基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社区的调研.城市问题 2011(5):51-57 孔翔、钱俊杰、杨鸿雁.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基于北京798与上海M50的调研.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1(15卷):366-380 孔翔、郑汝楠.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 2011(2):44-48. 张宋彦、孔翔(通讯作者)、张宇飞、袁谆.浅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周边居民归属感的影响——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10(4):145-153 孔翔.徽州文化中的人地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11月2日第16版 孔翔 陆韬. 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为例.人文地理 2010(3):153-156. 孔翔 钱俊杰.浅析我国大城市近郊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经济地理 2009(12):1985-1989. 孔翔 杨宏玲 苗长松.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新疆社会科学 2009(11):13- 22. 孔翔. 解读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空间.载《地理学评论(第一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164-167 2009 孔翔 陆韬.徽州文化感知与徽州文化核心区的判定标准研究.黄山学院学报 2009 (2) 6-10(全文转载于《徽州学研究(第四卷)》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年 12月 11-18页) 孔翔 论地方政府科技基金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年1期 孔翔 浅谈现代服务业 发展与工业城区的功能再造——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城市问题 2006年7期 孔翔 传统产业集群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年6期 唐海燕、孔翔 试论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的能力生成系统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2005年8期 唐海燕、孔翔 我国出口产品生产空间格局的创新 国际经贸探索 2005年6期 孔翔 浅析传统产业集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2005年5月(增刊) 孔翔 上海技术高地建设的区域效应与政策选择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年2期 孔翔 试析技术流动的研究基础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年11期 孔翔 试析技术流动的研究基础 新华文摘(转摘) 2004年4期 孔翔 试析技术流动的研究基础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技管理转载) 2003年12期 孔翔、曾刚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及我国的对策初探 人文地理 2003年10期 孔翔 势差-廊道模型与中国技术流通网络的构建 科技管理研究 2003年1期 孔翔 发展极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农村发展极构建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9年7期 孔翔 发展极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农村发展极构建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转载) 1999年11期 孔翔 试论中国技术流通网络的构建 经济体制改革 2002年10月(增刊) 孔翔 试析技术转移中各类主体的作用 经济纵横 2002年11月(增刊) 孔翔 浅析上海技术高地的构筑 世界地理研究 1999年4期 曾刚、孔翔 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年3月 孔翔 技术吸收型对外贸易战略研究 学苑出版社 2008年2月 周尚意、孔翔、朱竑 文化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周尚意、孔翔 文化与地方发展 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生产力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