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潘春阳

个人简介

教授课程 本科生: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中国经济分析(MBA) 教育背景 2009-201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经济学博士 2006-200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硕士研究生 2002-2006,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本科,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2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 海外经历 2011,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 Sorbonne 巴黎第一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 2015,Alberta University 阿尔伯塔大学,访问研究 研究项目 (1) 2019年华东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团队建设基金“政商关系与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的测度分析与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 2019-2020年技术咨询项目“长三角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3) 2018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上海化解城市环境风险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4)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高铁建设与城市劳动力市场整合”,项目负责人。 (5)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机会不平均与居民幸福感的测度分析与政策思路研究”(12CJL021),项目负责人。 (6) 2013年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代际流动性研究”(2013M531136),项目负责人。 获奖信息 2016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15 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研究领域

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潘春阳、吴柏钧:腐败控制、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与反贫困效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1996-2014),《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 (2) 潘春阳、吴柏钧:从“硬环境”到“软实力”:人力资本吸引FDI的实证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3) 潘春阳、袁从帅:税收协定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国际税收》,2018年第10期。 (4) 潘春阳、廖佳:中国OFDI的制度效应存在吗?《经济评论》,2018年第6期。 (5) 潘春阳、卢德: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改善了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56-72页。 (6) 潘春阳、王紫妍:创业的得与失:中国居民创业的货币与非货币回报,《世界经济文汇》,2016年第4期,第102-120页。 (7) 高强、潘春阳、吴柏均:个人创业回报问题的实证研究,《企业经济》,2016年第1期,第101-106页。 (8) 高强、潘春阳、吴柏均:中国创业回报率的经验研究,《中国劳动》,2015年第18期,第4-10页。 (9) 田磊、潘春阳: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总体趋势与群体差异——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1990-2007),《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71-76页。 (10) 杜莉、沈建光、潘春阳: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基于上海市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3期,第44-57页。 (11) 潘春阳、何立新: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12年第11期,第3-16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载《理论经济学》,2013年第5期,第43-55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