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艳霞

个人简介

职务:专业学位中心副主任 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指导老师 所属部门: 社会工作系 学科领域: 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简历/背景】(从今至往,先写目前的就职状况,最低一级可至本科) 2008/7—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 曾任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曾任第十七届华东理工大学青干班书记,曾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MSW教育中心副主任,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副主任,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 2005/9—2008/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法学博士 2004/7—2005/8,西北政法大学政教系,讲师 2002/9—2004/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法学硕士 1998/9—2002/7,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学士 【研究项目】 在研课题: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2018BSH007):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主持人,在研。 已结项课题: 1.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YE0157108):上海市农民工社会排斥与融入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2.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青年项目(WE1122002):基于农民福利意识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上海市社会学重点学科子项目(B501):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1YJC840028):社会转型期农民福利意识形态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编著/教材 1.《福利三角框架内农民工社会排斥形成机制研究》(专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2.《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译著,翻译其中三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撰写第十七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当代中国社会政策》,撰写第五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获奖信息】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兼职辅导员。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评为优秀青年女教师。 【社会活动】 1.参加华东理工大学对口云南寻甸的扶贫项目。 2.参加2008年都江堰的灾后重建项目。 3.参加香港循道卫理支持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研究领域

社会政策理论与应用研究、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社区社会工作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刘艳霞、张瑞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效的组织因素分析》,《浙江学刊》(CSSCI)2019年第3期。 2.刘艳霞、章琦、韩央迪:《心智障碍认识“未来安置规划”的挑战与实践:来自日美两国的经验与启示》,《福建论坛》(CSSCI)2019年第2期。 3.刘艳霞、徐永祥:《城市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社会网特质研究——以北京市Z社区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2019年第1期。 4.刘艳霞、张瑞凯、张明月:《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专业伦理的实践困境与行为抉择》,《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5.刘艳霞、张瑞凯:《养老保障制度演变下农民工退休生活安排——基于北京市的调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CSSCI)2017年第7期下。 6.刘艳霞、张朝雄:《人民论坛》(北大核心)2003年第1 期。 7.刘艳霞:《行走在市场、制度与家庭的边缘——聚焦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排斥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2年第6期。 8.刘艳霞:《断裂与弥合:社会工作研究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的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2011年第3期。 9. 刘艳霞:《消除社会排斥:保护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政策研究》,《兰州学刊》(北大核心)2008第4期。 10. 刘艳霞:《博士群体遭遇“三十不立”尴尬》,《人民论坛》(北大核心)2008第1期。 11. 刘艳霞:《社会支持网:流浪乞讨人员的希望之网》,《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11期。 12. 李迎生、刘艳霞:《社会政策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6年第6期。 13. 刘艳霞:《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评李迎生著<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学海》(CSSCI)2007年第1期。 14. 刘艳霞:《双向代理与嵌入性—零售企业的代理性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2期。 15. 刘艳霞、张朝雄:《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兰州学刊》(北大核心)2007年第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