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朱眉华

个人简介

性别:女 所属部门:社会工作系 学科领域:社会工作 【简历/背景】 2007/9—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2011-2012年美国北卡大学教会山分校访问教授。2013年获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2001/8—2007/9,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曾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分党委书记 2000/8--2001/8 美国密西根大河谷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问学者,获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 1989/7--2008/8 基础教育学院讲师,1996年进入社会工作系,曾任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1997年晋升副教授。 1986/9--1989/7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硕士,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2/9--1986/7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项目】 在研课题: 1.上海市哲社课题:资产建设视角下的低保家庭救助介入研究, 2013.7 立项 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困境与调适: 流动人口家庭的抗逆力研究,2013.9 立项 已结项课题: 1. 民政部课题:社会救助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需求分析及推进路径研究,2015年6月已完成 2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课题:救助社会工作规范与标准研究, 2011.9立项,已结题 3.浦东新区三林镇政府委托课题:2011-2012年三林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2013.4立项,已结题 4.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课题:浦东新区贫困家庭生活与救助状况研究,,2014.5立项,已结题 【获奖信息】 1. 2013年, “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获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2012年“通识与专精结合,教学与研究并进---美国北卡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研究”,获全国第九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研究领域

社会工作实务、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行政、非营利组织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研究》(合著)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社会主义发展论》(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合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社会工作概论》(合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社区发展:我国社工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刊于《中国社会工作》 1998年 第12期 6.《浦东新区以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刊于《社区文化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 7.《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徘徊-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 第1期 8.《浦东新区强化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经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 期 9.《The Education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Child Welfare》 ,Washington DC, 2001 Sep./Oct. (SSCI) 10.《家庭治疗:社区服务的新拓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 第2期 11.《社会工作实务(上)》著(独立),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2.《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健康发展》,《社会工作》2004年第3期 13.《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该论文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七期 全文转载) 14.《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创新》,《社会工作》2004年第8期 15.《中小学校园性侵害探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6.《社会工作实务手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 17.《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三级)》,主审,并撰写第8、9单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 18.“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经验”,收录于《青少年社会工作---浦东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 19.“PLA在生命教育和同伴教育中的运用”,收录于《让青春的日子阳光灿烂》——青春健康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20.“中小学校园性侵害探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2) 21.“美国少女妈妈问题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22.“家庭社会工作及其案例研究”,收录于《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3.《儿童青少年叙事治疗》, 译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4.“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社会工作》2007(3) 25.“美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经验”,《社会工作》,2007(7) 26.“孤残儿童机构照顾与社会融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1) 27.“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to social work in Shanghai” , 33rd World Congress of School of Social Work, Santiago of Chile, August 28-31,2006, (国际会议论文,) 28.“Disaster Management: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Work”, IFSW-ASIA Pacific Regional Social Work Symposium, Kuala Lumpur of Malaysia,Aug.27-29, 2007, ( 国际会议论文) 29.“Family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19th Asia Pacific Social Work Conference, Penang of Malaysia, Sep.4-6, 2007 30.“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思索”,收录于《社会学新视野》,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2007年10月 31.《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分章训练及模拟试卷(中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 32.“中美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比较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4) 33.“接案”,收录于《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11月 34.“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收录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蓝皮书》(198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 35.再创造、合作理念及其借鉴性——读《儿童青少年叙事治疗》,《社科纵横》,2009(2) 36.《社会学辞典》,参编社会工作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 37.“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社会建设”研讨会综述,《探索与争鸣》,2009(12) 38.“家庭社会工作”,收录于《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12月 39.《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3月 40.Conflict and mediating: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on family relationship,2010 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June 2010, Hong Kong 41.《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参编第四章“实务拓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 42.“专业社工组织如何参与社区服务”,《中国社会工作》,2010(7上) 43.“家庭介入中的社会工作理念及其运用”,《中国社会工作》,2010(8上) 44.“针对家庭进行预估的方法”,《中国社会工作》,2010(9上) 45.“家庭介入中的一些策略与技巧”,《中国社会工作》,2010(10上) 46.“谈谈上访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中国社会工作》,2010(11上) 47.“创伤反应与社工介入”,《中国社会工作》,2010(12上) 48.“非营利组织发展之反思”,《中国社会工作》,2011(1上) 49.《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参编社会工作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12月 50.《转型与发展:三林镇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51.《家庭社会工作》主编,中国高教出版社,2011年12月 52.“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社会工作》,2012(4),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2(12),全文转载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3年第4辑 全文转载 53.“社会工作介入与研究的新方法:影像发声法----以T村外来务工家庭的母亲形象项目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4),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3(3)全文转载 54.Picturing Migration: Using photovoice to understand the lives of migrant mothers in China,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tion and Impact, 8-12 July, 2012, Stockholm, Sweden 55.“个案工作”课程设计与学生实践反思能力培养,《中国社会工作》,2013(1) 56.“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的经验与启示----以北卡大学教会山分校为 例”,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3(6)全文转载 57.“流动家庭母亲的心声与社会工作的回应——基于T村母亲形象影像发声项目的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58.《创新与突破:三林镇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2012)》,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59.Mothers in Transition: Using Images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Migrant Mothers in Shanghai,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and Research, Volume 4, Issue 3, 245–260, November 21, 2013, ISSN 1948-822X DOI:10.5243/jsswr.2013.16 SSCI 论文 60.《家庭抗逆力》,译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学术兼职

1.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理事 2.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 3.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副主席 4.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5.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6.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 董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