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海峰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18/11-2019/11,奥博学术大学(芬兰),访问学者,导师:Saxén Henrik 2013/11-2016/05,东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博士后,导师:蔡九菊 2009/09-2013/07,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导师:邹宗树 2007/09-2009/07,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硕士,导师:邹宗树 2003/09-2007/07,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6/05 -至今,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系,讲师 近年讲授课程: 1 冶金传输原理2 冶金反应工程学3 综合强化传热实验+RH循环流动水模型实验 所在团队情况: 冶金工程系--冶金多相传输及反应工程研究所 人才培养情况: 自2013年11月以来,指导1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及辅助9名本科生、7名硕士、5名博士、1名国内访问学者完成毕业论文以及辅助两个创新小组参加“2011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获得“院级优秀”和“校级优秀”。 科研项目情况: 本人具有12年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高炉炼铁项目组、非高炉COREX项目组中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 先后承担和参与宝钢钢铁集团-东北大学合作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创新流程的预研究》、《COREX工艺模拟及仿真系统开发研究》、《COREX喷煤过程数学物理模拟研究》、《COREX气化炉料面形状及预测模型开发研究》、《COREX装入计算模型开发及功能优化》、《宝钢高炉热平衡综合评估系统开发》、《钢铁生产工序极限能耗三层多阶模型开发(以烧结为主)》、《高炉高富氧的技术路线及冶炼特征的基础研究》、《高炉内热状态历史演变过程的累积模型研究》、《基于反应器解析和数据驱动的高炉煤气流分布表征和评价构建与优化》等多项课题,在炼铁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钢铁各工序的质能分布研究及面向企业的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开发 2 基于离散单元法(DEM)研究冶金过程中颗粒堆积规律及其炼铁过程中应用 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冶金过程中传输现象及反应过程的多相流模拟 4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高炉炼铁技术(分层布料可视化技术/高炉煤气流分布智能诊断技术/高炉热状态历史演变过程的智能动态监测技术)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