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5
周二军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李永舫院士);2007.9–2013.3,就职于东京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特任研究员,合作导师:桥本和仁 (Kazuhito Hashimoto)教授;2013.4–2014.2,就职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 Research Scientist,合作导师:但马敬介 (Keisuke Tajima)教授;2014.3–至今,就职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07年获中科院院长奖优秀奖,2015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 2019年结题优秀。主要研究方向: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芳香酰亚胺n型聚合物受体材料、高开路电压有机光伏材料设计与机理研究、直线型高效率聚合物给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180 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 (2篇), Adv. Mater (4篇); Adv. Energy Mater. (3篇);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Funct. Mater. (2篇); Macromolecules (11篇); ACS Macro Lett.(5篇); Sci. China Chem. (4篇); Chem. Mater. (3篇);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4篇)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引用8600余次,h-指数为53,其中20余篇一作或通讯论文单篇引用过百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450次。主持参与及完成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1000余万,其中基金委面上项目6项。
研究方向 更多 >
本课题组主要研究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关注基于芳香酰亚胺n型聚合物受体材料、高开路电压有机光伏材料设计与机理研究、直线型高效率聚合物给体材料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太阳能电池器件工作机理互通、器件结构类似,具有可通用的界面材料和可通用的仪器设备,因此供探讨的科学问题具有共性。在材料方面,主要专注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激子、载流子及电荷传输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在器件方面,主要专注对形貌调控过程中的动力学过程及界面电子结构、能量损失及形貌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