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元景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8.9-1990.7 清华大学工物系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 硕士 1983.9-1988.7 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电子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04-至今 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研究员 1998-2004 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副教授 1995-1997 美国Rush Medical Center 访问学者 1992-1998 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讲师 1990-1992 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助教 奖励与荣誉 2000年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年 “车载移动式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2年 “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的检测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重大发明奖 2003年 “一种可组合移动的集装箱检测系统”—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2003年 “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4年 “航空集装货物/车辆安全检查系统”—北京市科技技术二等奖 2007年 “大型工业CT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 “货物快速检查技术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8年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2008年 “一种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北京市发明专利奖特等奖 2008年 “一种车载机动式射线照相检测系统”—中国专利优秀奖 2009年 “放射性物质/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9年 “一种用射线对液态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及设备”—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2009年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0年 “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研究领域

核科学与技术/辐射物理与探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The Study of Saturation Effect of GEM Detector for X-ray Imaging,2009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Oct., 2009, Orlando, Florida, USA Study on the TU Gas for GEM-TPC detector, Chinese Physics C 2009, 33 (04): 289—291, Materials Identification by X-Ray and Photoneutron Transmission. 2009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Investigation of Gas attachment with GEM-TPC detector. CHINESE PHYSICS C, 32: 229-231 Suppl. 2 OCT 2008 Measurement of the Gamma-ray emission probabilities of 182Ta.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 27, n 6, November, 2007, p1135 (EI) DAQ system based on ROOT for dark matter search with ULE-HPGe detector.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 27, n 1, January, 2007, p 111-115 (EI) Software design of explosive detection system with TNA method.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 27, n 2, March, 2007, p320-322. (EI) Absolute measurement of activity of 182Ta using the 4πβ + 4πγ counting method.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 27, n 3, May, 2007, p516. (EI) Explosives detection using photoneutrons produced by X-rays. NIM. A Volume 579, Issue 1, 21 August 2007, Pages 400-403 (SCI) Research on data auto-analysis algorithms in the explosive detection system. Hedianzixue Yu Tance Jishu/ v 26, n 3, May, 2006, p 317-319 (EI) Design for the test system of radiation effect on multi-gap plate chamber. Issue date: November 2006 (EI) 光中子输运特性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西安年会,2006年10月 Detecting explosives using photoneutrons produced by the x-ray accelerator. 2006 SORMAXI, Ann Arbor, Michigan, US Stud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on explosive detection with PFTNA method. 2005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CONFERENCE RECORD, VOLS 1-5 471-473, 2005 (ISTP) Studies of a solid detector array for high energy X-ray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MA-PMT. 2005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Oct., 2005, Ruerto, Rico,USA (EI) 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和光电子能量微分谱直接测量窄带飞秒超紫外线XUV脉冲的时间结构. ACTA PHYSICA SINICA Vol.54 No.6 (2005)p2669 (SCI) Studies of a solid detector array for high energy X-ray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MA-PMT. 2005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利用脉冲快热中子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识别爆炸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年7月,04期,384-387 (EI) 基于14MeVμs脉冲中子发生器与NaI(Tl)和BGO闪烁探测器的爆炸物检测. 同位素,2005年5月,18卷,34-38 CsI(Tl)晶体探测WIMP实验中反冲核与电子信号的甄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第25卷第6期 (EI)

学术兼职

中国核仪器行业协会 副理事长 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 副理事长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编委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核仪器和辐射探测器分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学会 高级会员 核电子学与探测学会核医学电子学分会 委员 核电子学与探测学会核仪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体视学会CT理论与应用分会 副主任委员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学会和技术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体视学会 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