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骆德汉

个人简介

博士招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硕士招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骆德汉,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4年5月调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骆德汉教授多年从事现代传感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绿色电子设计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学术类和工程类。学术类研究以仿生嗅觉与仿生味觉、智能信息处理和网络控制系统集成为主,偏重于理论与应用,欢迎硕士毕业后有志于继续读博或去国外深造或想选择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工作的考生报考;工程类研究偏重绿色电子设计和产品开发,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欢迎硕士毕业后有志于选择电子产品开发或电子类公司工作的考生报考。 学科领域: 科学学位: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 教育背景: 1978.01-1982.02 浙江大学(科学仪器系动态测试与仪器仪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09-1987.06 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自动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2.09-1995.08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国内工作简历 1982.02-1992.07 安徽机电学院电气系 助教、讲师 1993.08-1998.12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 讲师、副教授 1999.01-2004.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系副主任 2004.05-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 国外工作简历 1995.10-1996.06 英国 MOLINS 公司 合作研究 1996.07-1996.12 英国 Brunel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2002.10-2003.01 英国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高级访问学者 2003.01-2003.05新西兰 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高级访问学者 2009.07-2009.09法国 Ecole Polytechnique de I’universite de Nantes 高级访问学者 2010.07-2010.08 美国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双语教学研修 主要荣誉: 骆德汉老师指导禹汶杰等获得第十一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比赛华南赛区特等奖 2015.7 骆德汉老师指导彭颖茹等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广东省一等奖 2015.5 骆德汉老师指导彭颖茹等第六届“挑战杯”广东工业大学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2014.12 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排名第2,2013.1 佛山市顺德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2012.11,排名第二 骆德汉老师指导的吴明达等同学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2012.09 骆德汉老师指导的吴明达等同学获得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12.11 2011年先进科技工作者,广东工业大学,2012.1,个人 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佛山市人民政府,2012.6,排名第二 节能型电磁炉控制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广东省科技厅(鉴定),2011.07 高效中小功率薄型开关电源,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2010.12 高效中小功率薄型开关电源,佛山市顺德区科学技术奖(二等),2010.12 高效中小功率薄型开关电源,广东省科技厅(鉴定),2009.12 2008-2009年度教学优秀奖(二等),广东工业大学,2010.06 2009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广东工业大学,2010.01 2009-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2011.07 主要著作: 骆德汉,《仿生嗅觉原理、系统及应用》(专著),科学出版社,265000字,2012/11 唐露新,骆德汉《传感技术与应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 骆德汉,《智能传感器系统》双语教学讲义,2010年 唐露新,骆德汉《传感技术与应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 骆德汉,唐露新,王荣辉《可编程控制器与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系统》,科学出版,2005年8月 胡开文,罗榕青,骆德汉《烟叶打叶复烤工艺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10月 陈炳基,李新光,骆德汉等编《YJ19-YJ29卷接机组》北京出版社2000年7月 知识产权: 专利: 《一种物质气味复现系统》,专利号:ZL201420651647.6,发明人:骆德汉 《一种基于嵌入式的物质气味复现系统》,专利号:ZL201420651648.0,发明人:骆德汉 《一种物质气味嗅频提取方法》,申请号:201410290577.0,公开日:2014.10.15,发明人:骆德汉、孙运龙 《一种嵌入式仿生嗅觉信息采集装置》,专利号:ZL201320065820.X,发明人:骆德汉、陈益民、孙运龙 《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电磁炉控制器》,专利号:ZL201020652811.7,发明人:骆德汉、姚长标、蔡晓 《基于仿生嗅觉的辛味中药材气味指纹图谱构建系统及方法》,公开号:CN101788517A,公开日:2010.07.28,发明人:骆德汉 《一种嵌入式仿生嗅觉气味识别方法及装置》,公开号:CN101470121,公开日:2009.07.01,发明人:骆德汉、汪军、邹宇华 《一种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油烟净化装置》,专利号:ZL200820013047.6,发明人:骆德汉、汪军 《一种嵌入式信息家电开发与测试通用装置》,专利号:ZL200820043048.0,发明人:骆德汉 《中功率多路输出薄型开关电源》,专利号:ZL200720052270.2,发明人:骆德汉、汪军 《基于仿生嗅觉的中药材气味鉴别方法及其装置》,公开号:CN101261280,公开日:2008.09.10,发明人:骆德汉、许广桂 软件著作权: 《仿生嗅觉气味分析识别软件》,证书号:0184574 ,发明人:骆德汉、庄家俊等 《辛味中药材气味指纹图谱分析软件V1.0》,证书号:0510973,发明人:骆德汉、王佳 科研项目: 基于仿生嗅觉/味觉信息领域的研究,本团队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有国家仪器专项重大培育项目“基于嗅频的物质气味网络化传输及复现系统”、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仿生嗅觉的物质气味复现装置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机器嗅觉/味觉辛味中药材气-味融合品鉴图谱研究”、中山市产学研结合项目“电子鼻在广式焙烤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仿生嗅觉的辛味中药材气味指纹图谱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机器嗅觉/味觉的中药五味理论(辛味)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态计算机嗅觉/味觉信息获取与关联方法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生物电子传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仿生物嗅觉传感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生物电子传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 在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研究领域中,近年正在开展和已完成的产学研主要项目有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智能化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专项“面向智能家居的低功耗无线传感网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粤港重点领域突破招标项目“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器互联互通及节能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省部产学研项目“高效节能电磁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器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效、低功耗绿色家电开关电源关键技术研究”、“高效节能电磁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企业委托项目“绿色电子应用研发工程中心”、“高效中小功率开关电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太阳能光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到校研究经费超400余万元。 教学活动: 本团队以研究仿生嗅觉/味觉信息传感与感觉信号加工和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研究为特色和优势,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粤港重点领域、省部级、企业产学研、校级重要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在机器仿生嗅觉/味觉传感技术及应用领域和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取得重大影响和丰硕成果,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团队负责人骆德汉教授除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在教学教改研究上也取得一定成果,主要项目有广东省教育厅双语示范精品课程《智能传感器系统》建设、广东工业大学教改课题“依托网络资源的国外背景及语言环境下双 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改课题“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按时结题(本人为课题组长)等。骆德汉教授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时刻注意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启发、扩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生。 本团队以研究仿生嗅觉/味觉信息传感与感觉信号加工为特色,一方面探索机器仿生嗅觉/味觉传感机理和研制新型嗅觉/味觉传感器,另一方面研究开发电子鼻/电子舌在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基于仿生嗅觉/味觉信息领域的研究,本团队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山市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工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本团队在此领域已取得的学术成果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4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团队负责人骆教授出版的主要著作6部。 此外,本团队基于多年研究的积累,以当前人类通过互联网只能获得图像和声音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而未能获得气味的“嗅觉”感知为背景,正在开展基于仿生嗅觉的物质气味特征信息的网络化传输与再现方法的研究,此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团队在机器仿生嗅觉/味觉传感技术及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骆德汉教授受邀曾在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多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访问和研究工作,并在2007年5月18日、19日和2013年1月29日分别接受《科技日报》和《辽宁日报》记者专访报道,约谈有关气味网络传输研究进展,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本团队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绩已在国内本学科领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研究领域中,依托与佛山市顺德区瑞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绿色电子应用研发中心”为平台,不断加强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正在开展和已完成的产学研主要项目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专项、粤港重点领域突破招标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等,到校研究经费超400余万元;近年来在此领域发表的科研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项。 本团队在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团队负责人骆德汉教授始终秉承求新务实、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仿生嗅觉/味觉信息领域和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已取得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扬帆远航。欢迎广大有志于在这两个领域发展的考生加入我们团队。

研究领域

机器/仿生嗅觉:嗅觉/味觉传感技术原理及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仿生物信息处理与识别、模式识别算法 网络控制系统集成: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绿色电子技术及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①期刊论文: Dehan Luo , Huiqin Chen, A Novel Approach for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Using Diffusion Map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ol.29,No.1,pp.104-112, 2015 Huiqin Chen, Dehan Luo, A New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ased on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 and LD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03,No.5,pp.1004-1010, 2014 Zhimin Li, *Dehan Luo, DanJun Fan and Chao Wang.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Wireless LAN in Smart Home System Based on 433MHZ Communication[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336-338, pp.1645-1649,2013 Dehan Luo,YuSun, Jiajun Zhuang, H.Gholam Hosseini. Classification of Hundred-Grass-Oil Samples Using E-nose[J]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9,No.7,pp. 2659-2666, 2013 Wan XiangKui ,Yan Kanghui, Luo Dehan. A combined algorithm for T-wave alternans qualitative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ve[J] ,Joural of Cradiothoracic Suragery, Vol .8,No.7,pp.1089-1097,2013 Dehan Luo, Yawen Shao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y Machine Olfaction [J],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Vol.11,No.2,pp.232-237,February 2013 伍世元,骆德汉,邓炳荣,赵庆辉,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中药材电子鼻鉴别研究,传感技术学报,01期,24卷,10-13页,2011 Luo, D., Xu, G., Zou, Y., Hosseini, H.G.. Novel ECG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multi-stag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 Vol. 29, No. 1, pp.27-32, 2008 骆德汉、许广桂、邹宇华、H.Gholam Hosseini,基于多阶人工神经网络的ECG信号诊断模型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01期,19卷,27-32页,2008 骆德汉、邹宇华、庄家俊,基于修正蚁群算法的多机器人气味源定位策略研究[J],机器人,06期,30卷,536-541页,2008 Gholam Hosseini, H., Luo, D., Reynolds, K. J..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ECG Signal Diagnosis[J], Medical Engineering & Physics Journal, Vol. 28,No.4, pp.372-378, May 2006 ②会议论文: Dehan Luo, Danjun Fan.A new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Medicine[C],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Sciences , Vol.2, pp.474-477, Shiyan , Hubei, 2013 Dehan Luo,Yu-En Wu.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with Bidirectional Inverter[C].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2/12/29-2012/12/30,pp.9-13, Guangzhou, 2012 Luo Dehan, Wang Jia, Chen Yimin.Class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se On SVM [C],2012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ICISCE 2012), 2012/12/7-2012/12/9,pp.1191-1195, shenzhen, 2012 Dehan Luo, Yawen Shao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sed on improved LDA algorithm using machine olfaction [C],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and Automation , 2012/9/15-2012/9/16, pp.1532-1536, guangzhou, 2012 Yuhua Zou, Dehan Luo ,Chen Weihai .Swarm robotic odor source localization using ant colony algorithm[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9/12/9-2009/12/11, pp. 792-796,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2009 Yuhua Zou, Dehan Luo. A modified ant colony algorithm used for multi-robot odor source local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ICIC 2008. pp.502-509, Berlin,Germany, 2008 Gholam Hosseini, Dehan Luo, Hongxiu Liu, Guanggui Xu .Intellgent Processing of Enose Information for Freshness Assessment[C], Proceeding of Third Internatonal Conerence on Intelligent Sensors , pp.173-178, Melbounrnem, Australia,2007 Dehan Luo, Yawen Shao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sed on improved LDA algorithm using machine olfaction [C],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and Automation , 2012/9/15-2012/9/16, pp.1532-1536, guangzhou, 2012 Yuhua Zou, Dehan Luo ,Chen Weihai .Swarm robotic odor source localization using ant colony algorithm[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9/12/9-2009/12/11, pp. 792-796,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2009 Yuhua Zou, Dehan Luo. A modified ant colony algorithm used for multi-robot odor source local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ICIC 2008. pp.502-509, Berlin,Germany, 2008 Gholam Hosseini, Dehan Luo, Hongxiu Liu, Guanggui Xu .Intellgent Processing of Enose Information for Freshness Assessment[C], Proceeding of Third Internatonal Conerence on Intelligent Sensors , pp.173-178, Melbounrnem, Australia,2007

学术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国家863函评专家 国际期刊《Sensors》审稿人 国际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审稿人 国际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