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振宇

个人简介

刘振宇 职称: 教授 一、个人简历 2003年11月由国外回到RAL任教至今,主持开展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973、863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纵向项目和重大企业技术开发横向项目三十余项,获得科研合同7000余万元(约85%为研究经费),已进款约5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论文约150篇,获批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国际国内特邀报告20余次;任中国工程院“海洋材料联盟”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涂镀分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任职;2004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07年获辽宁省“百千万”优秀人才百人层次;201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受教育经历: 1985-1989年:东北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本科学习 1989-1991年:东北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国栋教授 1991-1996年: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国栋教授 1994-1995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导师:王国栋教授;奥克兰大学合作导师:Profs. W GAO and J Duncan 研究工作经历: 1989-1991年:东北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1-1996年: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4-1995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手 1996-2001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获得新西兰FoRST Fellowship for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FoRST-相当于国内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1-2003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异相界面实验室”任JSPS高级研究员 2003至今:东北大学,任教授、博士导师 2012年至今:“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短流程工艺技术方向首席科学家 2016年至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二、教学情况(本科生/研究生) 1.主讲课程 工程概论(本科生,16学时) 2.培养研究生情况 自2003年至今,培养出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14人,其中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人(高飞、周砚磊),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高飞),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陈俊)。 三、主要研究项目 1.超低温及严苛腐蚀条件下低成本容器用钢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1228万(2017年获批) 2.高性能节约型双相不锈钢的组织性能设计与热加工制备的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0万(2015年获批) 3.热轧板免酸洗直接冷轧还原退火热镀锌工艺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65万(2011年获批) 4.热轧免酸洗热镀锌的核心界面反应机理及控制技术,项目负责人,钢铁联合基金面上项目,54万(2016年获批) 5.武钢国家硅钢中心薄带铸轧工程试验机组,共同负责人,武钢重大创新项目,项目总额3400万元,个人承担1180万元(2015年获批) 6.不锈钢低熔点元素微合金化机理与偏析行为控制技术,项目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0万(2013年获批) 7.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微合金化机理(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60万(2008年获批) 专著: 1.刘振宇,江来珠. 铁素体不锈钢的物理冶金学原理及生产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主编:王国栋,副主编:尚成嘉,刘振宇. 海洋工程钢铁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3.刘振宇,许云波,王国栋;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演变的预测与控制,东北大学出版社 4.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冶金工业出版社(译著) 专利情况: 1.一种双相不锈钢薄带及其近终成形制备方法,排名第1 2.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排名第1 3.汽车用免镀锌高强度和塑性冷轧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排名第1 4.一种提高热轧中厚板耐蚀性的氧化铁皮控制方法,排名第1 5.一种基于氧化铁皮还原的热轧带钢免酸洗热镀锌方法,排名第1 6.一种利用纳米渗碳析出提高中低碳钢强度的方法,排名第1 7.一种薄带连铸结合还原退火生产热轧免酸洗板的方法,排名第1 8.一种酸洗模拟实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排名第1 9.一种易酸洗钢板的制备方法,排名第1 10.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易酸洗热轧带钢的制备方法,排名第1 11.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柔性化控制方法,排名第1 科研获奖: 1.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17年) 2.节约型高性能中厚板UFC-TMCP技术开发及应用,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2015年) 3.高品质节约型热轧钢材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14年) 4.中高铬铁素体不锈钢高表面质量控制技术,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3(2014年) 5.高速列车用不锈钢车厢板工艺技术与产品开发与应用,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6(2012年) 6.鞍钢连铸连轧工艺氧化铁皮控制技术,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2008年) 7.热轧钢材氧化铁皮关键控制技术开发与太钢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14年)

研究领域

1.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微合金化机理 2.高强度、厚规格钢板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原理 3.热轧钢材组织性能预测与优化 4.超级强韧钢开发 5.薄带铸轧技术与工艺原理 6.超低温容器钢开发与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Zhao Y, Zhang W, Liu X, et al. Development of TRIP-Aided Lean Duplex Stainless Steel by Twin-Roll Strip Casting and Its Deformation Mechanism [J]. Metallurgical &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6, 47(12):6292-6303. 2. Wang M, Liu Z. Effects of Ultra-Fast Cooling After Hot Rolling and Intercritical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Cryogenic Toughness of 3.5%Ni Steel [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 Performance, 2017, 26(7):1-9. 3. Wu S, Cao G, Zhou X, et al. High Dimensional Data-driven Optimal Design for Hot Strip Rolling of C-Mn Steels[J]. ISIJ International, 2017, 57(7):1213-1220. 4. Wang X, Zhang W, Liu Z, et al. Improvement on room-temperature ductility of 6.5 wt.% Si steel by stress-relief annealing treatments after warm rolling [J].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16, 122:206-214. 5. Wang X, Li H, Zhang W, et al. The Work Softening by Deformation-Induced Disordering and Cold Rolling of 6.5 wt pct Si Steel Thin Sheets [J]. Metallurgical &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6, 47(9):1-10. 6. Wang X, Liu Z, Li H, et al.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warm-rolled and cold-rolled strip cast 6.5 wt.% Si steel thin sheets and its influence on magnetic properties [J]. Journal of Magnetism & Magnetic Materials, 2017, 433. 7. Zhao Y, Zhang W, Liu Z,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asy-deformable Cr21 lean duplex stainless steel and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its deformation mechanism [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7. 8. Zhao Y, Liu X, Li X, et al.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r in novel Mn-N alloyed lean duplex stainless steel containing Cu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8:1-13. 9. Sun M, Zhang W, Liu Z, et al. Direct observations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nano Cu-precipitates in an extremely low carbon steel [J]. Materials Letters, 2017, 187:49-52. 10. Zhou Y, Chen J, Xu Y, et al. Effects of Cr, Ni and Cu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Low Carbon Microalloying Steel in a Cl-, Containing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29(2):168-174. 11. 刘振宇, 陈俊, 唐帅, 等. 新一代舰船用钢制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9-10):595-602.

学术兼职

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 3.中国工程院海洋钢铁材料联盟副理事长 4.轧钢学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开发”、“钢材深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 5.新西兰工程师协会会员(IPENZ) 6.第三~五届“先进结构钢及轧制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要协调人 7.中国金属学会金属涂镀层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8.海洋工程材料系列丛书—钢铁分册编委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