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雅春

个人简介

王雅春(1967-),汉族,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勘查工程省重点专业负责人,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之一。1985年考入东北石油大学,198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查地球物理专业,留校任教,1996年获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博士后的学习任务。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领域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曾作为主要贡献者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局级和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石油特色教材1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5篇。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曾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果教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果教学二等奖1项。曾获大庆石油学院“十佳青年教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大庆市优秀女职工”等荣誉称号。一、承担的科研项目1.断层相关圈闭油气安全开采风险性评价,国家973项目,2011-20142.中国典型叠合盆地碳酸岩盐生排烃机理,国家973项目,2001-20053.深层火山岩断裂带内部结构及控藏机理研究,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2013-20154.油气倒灌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75.断层分割控油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20146.葡南油田扶余油层储层分类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8-20107.油气资源经济评价与经济评价一体化,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3-20048.不同类型烃源岩残留烃及组成定量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49.南贝尔油田油藏描述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3-201410.乌东斜坡带南屯组储层精细预测及复合圈闭有效性评价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4-201511.高台子油田扶余油层储量综合评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3-201412.树8区块扶杨油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3-201413.定位压裂选井选层及压裂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3-201514.源141区块葡萄花油层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发方式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315.杏71井区扶杨油层地应力分布及裂缝展布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2-201316.无名岛区块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试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217.头台油田扶余油层外扩潜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218.升22区块外扩开发潜力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219.曲流点坝砂体识别及内部结构预测表征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220.无名岛区块注采系统调整试验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121.乌尔逊油田南屯组油藏描述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1-201222.杏北西部斜坡区扶杨储层预测及含油性评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1-201223.葡北油田葡135-葡137井区断层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024.黑帝庙油藏葡浅12区块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925.葡北油田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200926.葡北二断块断层分割控油模式及挖潜措施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200927.大庆西部储层微观结构特征与油水宏观分布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200928.宋站南中浅层地区油气藏潜力评价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7-200929.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7-200930.喇嘛甸西部过渡带外部逆断层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31.喇嘛甸构造与齐家构造关系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7-200832.敖21区块葡萄花层油水层判别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833.七厂外围油田区块分类及开发特点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6-2007三、专著和教材1.庞雄奇,IanLerche,王雅春等著.煤系源岩排烃门限理论研究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P276.2.曲淑琴,王雅春编著.地层学概论—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P190.3.油气数学地质.王雅春,朱焕来.校内教材,2010.34.OilandgasfieldgeologyinChinaandabroad.王雅春.校内教材,2006.9和2007.2,撰写字数约15万.四、主要的科研教学奖项1.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盆地外围盆地的应用研究,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2.2.排烃门限理论研究与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2002.12.3.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评价研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8.4.动态负压射孔机理与成套应用技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12.5.中国典型叠合盆地碳酸岩盐生排烃机理与效率,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3.6.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评价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3.7.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外围盆地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8.泡沫复合驱中天然气在油水相分配的动态研究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9.油气勘探经济评价中的风险系统,大庆市第二十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三等奖,2004.10.石油勘探类拔尖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3.1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1.12.教改项目《校企合作石油地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获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3.五、专利情况1.野外勘探用多功能箱.实用新型:ZL201220297775.6(排名第5),2012-12-19.2.地层勘探用井口信号发生器.实用新型:ZL201220297207.6(排名第4),2013-1-9.六、曾主讲的课程地震资料信号分析、应用地球物理勘探(英)、石油地质学导论(英)、天然气地质学、资源管理与评价、中外油气田地质(双语)、油气数学地质、石油地质学、地质经济、中国地质学、地质信息与软件。七、研究生招生油气田地质工程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油气田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方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油气藏形成与资源评价、油气田开发地质、油藏描述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王雅春,朱琳,王璐,等.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2014. 2.王雅春,陈崇光,王璐,等.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 3.王雅春,王璐.地质统计学反演在杏北西斜坡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5):2554-2560. 4.王雅春,徐光波,刘洛夫,等.宋站南地区葡萄花和扶杨油层的油源分析(EI:20112614094257)[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3):36-41. 5.王雅春,王胜男.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匹配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的控制作用(EI:20093812326767)[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656-661. 6.王雅春,赵金涛,王美艳.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09,27(4):752-759. 7.王雅春,于舒杰,庞雄奇,等.排烃门限理论在大杨树盆地的应用(EI:2005129008686)[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13-16. 8.WangYachun,ZhangZhiqun,Zhang,Xiaoling,XuGuangbo.FrameworkofFuyuOilBearingLayerinToutai OilFieldanditsSignificance.(EI:20134016818345),Resour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13,v734-737,p326-330. 9.Wang,Yachun,Li,Xiang:Zhao,Rong:Qiu,Xue:Liu,Zongbao.Thecharacteristicsoffaultbeltsdistributionin PubeiOilfield,Daqing,China.(EI:20134016818371),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734-737,p458-462,2013,Resour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10.王雅春,庞雄奇,卢双舫.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1998,12(4):114-117. 11.王雅春,庞雄奇,卢双舫,等.煤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方法探讨[A].油气成藏机理及油气资源评价国际研讨会,1996. 12.WangYachun,PangXiongqi,LuShuangfang.QuantitativeEvaluationofCoalsourceRock.Nonreneable Resources,1997,6(4):245-249. 13.WangYachun,LiuTao.FormationPressureEvaluationMethodforSingleWell.JournalofGeoscientific ResearchinNortheastAsia,2002,01. 14.王雅春,田春阳,张振伟,等.多总体逐步判别分析法在复杂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2):26-32. 15.王雅春,石荣,麻成斗,等.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类型划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4):10-12. 16.王雅春,庞雄奇,卢双舫.油气勘探决策因素的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5):6-8. 17.王雅春,庞雄奇,卢双舫.油气勘探经济评价中的风险系统[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68-70. 18.王雅春,王胜男,刘洪涛,等.葡南油田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38-145. 19.王雅春,郑继明.宋站南地区扶二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特种油气藏,2011,18(6):15-17. 20.王雅春,石荣.影响油气勘探经济评价的主控因素[J].特种油气藏,2007,14(4):32-35. 21.王雅春,张晓玲,徐光波,张脊.头台油田扶余油层油水判别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912-4921. 22.王雅春,卢双舫,庞雄奇.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指标体系[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5):1-2. 23.王雅春,卢双舫,庞雄奇.影响油气勘探决策的因素分析[A].黑龙江省第四届石油学会,2005. 24.王雅春,张晓玲,袁红旗,等.乌东斜坡带南一段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1-10. 25.吕延防,于润涛,王雅春.低速非达西流动及泥质岩孔隙流体超压的形成(EI:2004318292131)[J].石油学报,2004,25(03):P53-57. 26.张玉,王雅春,关晓强,等.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IV砂组和V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物探,2010,49(1):68-71,78. 27.张玉,王雅春,张辉,等.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二段沉积微相与砂体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0,17(1):54-56. 28.杨宏松,李来春,王雅春.油田低电阻率成因机理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第12期:61-62. 29.孙慧,卢双舫,薛海涛,王雅春,胡慧婷.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9):7067-7070. 30.卢双舫,王雅春,庞雄奇,等.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影响因素的模拟计算[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48-52,57. 31.申家年,于勇,孙东,王雅春.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天然气成因[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33(2):1-5. 32.傅广,王朋岩,陈昕,王雅春.泥质岩封盖油气门限的确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2):132-135. 33.王雅春,孙永河.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即时即用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期:37-38. 34.王雅春.培养吃苦耐劳、加强实践环节、激发创新精神[J].高校教育研究,2009,16(8):33. 35.吕延防,朱焕来,刘吉余,王雅春.高校教学团队专业化建设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2,第3期:117-119. 36.刘吉余,卢双舫,王雅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第7、8期:99-100. 37.吴伟,卢双舫,刘吉余,王雅春.依托行业优势培养“三创”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8,第4期:81-8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