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博为

个人简介

张博为,男,汉族,1989年5月生,黑龙江大庆人,中共党员,博士,讲师。作为科研骨干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主持省自然基金1项,省博士后基金1项,省属高校基金1项,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多项,具有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在盖层评价、油气运移输导通道、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等科研方向具有特色。现为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师、资源勘查工程系主任助理。 在《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PetroleumScienceandTechnology》、《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天然气地球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直接相关论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5篇。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 二、受教育、工作及对外交流经历 (一)受教育经历 2007年9月~2011年6月: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班主任:何幼斌教授; 2011年9月~2014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攻成藏地球化学方向,导师:陈世加教授; 2014年9月~2017年12月:东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攻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研究,导师:付广教授。 (二)工作经历 2017年12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讲师; 2019年06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系主任助理。 三、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一)国家级 1.砂泥岩层系中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演化及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骨干,2019; 2.张性断裂交汇部位油气运聚机理及有利类型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骨干,2017; 3.典型大型气田(藏)盖层封闭性动态定量评价,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科研骨干2016; 4.油源断裂转换带优势输导油气条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骨干,2014; 5.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四川盆地致密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科研骨干,2011。 (二)省部级、局级及横向协作 1.断裂上调型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有利部位定量预测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 2.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及其分布研究,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2018年; 3.大港探区断裂形成演化与控藏作用研究,大港油田研究院,2018年; 4.小林克-哈拉海断裂带油气成藏系统研究及有利区带划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 5.海拉尔复杂断块油藏圈闭有效性定量评价及部署潜力研究,2016年; 6.冀中富油凹陷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成藏贡献与有利勘探方向研究,2014年。五、知识产权(专利)情况 1、中国发明专利,发明名称:聚合物驱储层岩石中残留聚合物定量测试方法,专利号:zl201110302253.0,授权日:2013年08月07日,授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中国发明专利,发明名称:非常规致密及泥页岩储层含油性评价试验方法,专利号:zl201310689379.7,授权日:2016年03月30日,授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中国发明专利,发明名称:原油或沉积有机质中烃类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专利号:zl201210109634.1,授权日:2014年04月02日,授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六、教授过的课程 1.石油工业概论2.遥感地质学3.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4.地球科学概论实验5.油气地质导论 七、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ZhangBowei,ZhangJuhe,FuGuang.Determinationofthehydrocarboncontentinnanometersizeporesadsorbedgasinunconventionalreservoirrocksbychemicaldesorption-gaschromatography[J].PetroleumScienceandTechnology,2017. [2]冯军,张博为,冯子辉等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影响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46(02):312-321. [3]张博为.冀中坳陷议论堡地区源—输—圈时空匹配及控藏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4]张博为,付广,张居和等.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47(02):370-381. [5]张博为,付广,张居和等.沿不同时期断裂运移的油气被泥岩盖层封闭所需条件的差异性——以三肇凹陷青一段和南堡凹陷5号构造东二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38(01):22-28. [6]张博为,张居和,付广.松辽盆地莺山断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各套烃源岩定量贡献[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12):2185-2192. [7]付广,张博为,吴伟.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03):36-43. [8]付广,张博为,历娜等.沿断裂运移油气向两侧砂体发生侧向分流的判识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02):211-219. [9]张博为.超低流度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特征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03):114-119.9、张居和,张博为,霍秋立.岩屑污染及真假油气地球化学识别方法——以柴达木盆地北缘YS1井为例[J].录井工程,2011,(01):15-20+75. [10]张居和,张博为,霍秋立.岩屑污染及真假油气地球化学识别方法——以柴达木盆地北缘YS1井为例[J].录井工程,2011,(01):15-20+75. [11]张居和,冯子辉,张博为等.松辽盆地北部原油烃类组成特征及黏度预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06):1324-1339. [12]姚泾利,陈世加,张博为等.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3,(02):162-166+17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