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林俊

个人简介

1999.09-2003.06南开大学,日语专业,获文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2005.09-2008.06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0.09-2013.06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6.7-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海外经历 2012.03-2013.01,(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交换留学 2018.03-2018.09,(日本)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客座研究员 (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 主持项目 1.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日本在华语言同化政策研究(16BYY055); 2.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日本在华日语教科书研究(2017SJB1763); 3.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第61批):当代日本语言推广政策研究(2017M611601); 4.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差异性的实证研究(B-a/2015/01/019); 5.2016年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术研究项目”:近代日本对华日语教科书收集、整理与研究; 6.2014年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日本及南亚地区的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WYZL201414); 7.201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认知视角下的日语名词性助动词的意义结构及习得研究(2011SJD740022); 主要获奖 1.(日本)留学生论文大赛(公益財団法人大学セミナーハウス),银奖,2012年; 2.常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数据背景下日语专业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2016年; 3.日本学领域学术论文年度学会奖(语言、教育类)三等奖,获奖论文为:从日语持续动词的有界化审视语言中的“界”,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 4.常州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获奖论文为:语言经济学视阈下的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以苏南城市群对日本的传播为例,常州市社科联,2017年; 指导学生 1.第11届中国人日语作文大赛,指导学生获一等奖,2015年; 2.第3届“卡西欧杯”江苏高校日语配音大赛,指导学生获三等奖,2015年; 3.“外研社杯”常州市外语演讲比赛,指导学生获一等奖,2015年; 4.第5届江苏省高校日语配音大赛,指导学生获三等奖,2017年; 5.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指导项目:常州地区旅游景点语言景观调查研究,2017年; 6.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一般项目:长三角城市群语言景观调查研究,2019年; 出版作品 1.《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4,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参译; 2.《新日本语教程》(中级1、2)两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参编; 3.《日本文化史的点与线》,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共著(3/3) 4.《基础日本语1》,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副主编;

研究领域

日语语言学(语法学:日汉对比研究方向); 语言政策(近代以来日本语言政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中文: 1.「~タイ」的道义情态语义探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01); 2.从焦点理论看「ノダ」句与“是…的”句的异质性,《日语教学的本土化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学国际论坛纪念文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论日本近代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教育评论,2013(5); 4.当代日本的简化日语研究,教育评论,2014(9); 5.格助词「の」功能的历时演变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3); 6.从日语持续动词的有界化审视语言中的“界”,外语学刊,2016(1); 7.近代日本在华语言同化政策研究述评,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8.日本近代语言同化观研究——以保科孝一为例,日本问题研究,2017(6); 9.日本的“日裔定居外国人语言政策”,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商务印书馆,2018; 日文: 1.「のだ」の機能分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第14回東アジア日本語•日本文化フォーラム,「東アジア日本語・日本文化研究」17集,2013; 2.日本語の「かもしれない」の意味について,新日本文化研究会会誌『日本学論壇』,2018(2); 3.日本語の「てもいい」の意味について,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論集,2019(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