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其辉

个人简介

刘其辉,男,1974年9月生。 1993年在济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在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 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新能源发电并网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新能源发电电网友好型并网技术方案;近期重点研究风电振荡/谐振分析抑制、分散式风电控制、电动汽车V2G。2005 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为我国风力发电领域较早的经典博士论文,被风电研究人员和工作者广泛引用。2004 年发表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被评为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的100篇论文之一。在风电领域研究中,对风力发电机的空载并网、最大功率点追踪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方法以及免测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在国内外风电领域影响较大。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基于 RTDS 的风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建模与仿真研究,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平台。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科技重点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5项,承担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出版译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教学课程 电路理论,2005-2007年,60学时,48人 电能计量技术,2006年-2008年,32学时,154人 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2007年,32学时,263人 供电系统电能质量,2006年-2009年,40学时,254人 城市供电,2007年-2009年,40学时,419人 绿色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生课程),2008年-2011年,40学时,133人 配电网自动化,2009年,24学时,200人 新能源发电技术,2010年-2016年,24学时,1332人 专业英语阅读,2010年-2014年,32学时,249人 电能质量概论,2012年-2016年,32学时,246人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研究生课程),2012年-至今,32学时,1012人(本人讲16学时) 智能配电技术(研究生课程),2013年,32学时,54人 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2014年-2016年,16学时,218人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至今,40学时,262人 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2016年-2019年,40学时,31人 新能源发电技术(英文),2018年-至今,24学时,90人

研究领域

风力发电建模与控制(Model and control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integration)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microgrid)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能力优化策略,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万 [2]科技部,微型电网的并网、控制和保护技术(“863”项目),2008年12月-2010年12月,98万 [3]科技部,安全可控、能源互联、开放互通的智能充电网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年7月-2018年6月,2500万 [4]科技部,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控制技术(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年7月-2021年6月,4735万 [5]山东电力研究院,30k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实验机组研制与开发,2008年4月-2009年6月,20万 [6]北京四方继保股份有限公司,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电控系统开发,2008年5月-2009年12月,40万 [7]山西省电科院,风电场动态电压控制技术应用研究,2012年3月-2013年3月,49.5万 [8]云南电网公司,风电机组模型分析及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2月,47万 [9]华北电科院,双馈风电机组原理模型分析与简化,2013年5月-2013年12月,29万 [10]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适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的风电降阶模型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5万 [11]教育部,不同阶次风电模型的对比分析及衍变机理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4年4月-2016年4月,8万 [12]华北电科院,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2014年7月-2014年11月,34万 [13]国家电网公司,风电机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万 [14]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光伏发电谐波特性谐振及抑制方法,2015年7月-2016年7月,40.6万 [15]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双馈机组异常工况仿真及故障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59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刘其辉 等,风力发电技术与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2014.10. [2]刘其辉,微电网中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机械工业出版,2017.9. [1]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20):62-67. [2]贺益康,刘其辉.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高技术通讯,2003,12:16-20. [3]刘其辉,贺益康,卞松江.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3):6-11. [4]赵仁德,贺益康,刘其辉. “提高PWM整流器抗负载扰动性能研究”,电工技术学报,2004,19(8):67-72 [5]贺益康,郑康,潘再平,刘其辉.“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运行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3):55-59. [6]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运行控制及建模仿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8(5):22-28. [7]胡家兵,贺益康,刘其辉.“基于最佳功率给定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8-15. [8]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并网型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3):109-114. [9]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28(3):11-17. [10]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最优功率控制”,太阳能学报,2006,27(10):1014-1020. [11]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稳态功率关系”,电工技术学报,2006,18(2):12-18. [12]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基于直流电动机的风力机特性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8(7):12-18. [13]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电工技术学报,2008,23(1):129-136. 2008.1 [14]刘其辉,蔚芳,康长路。“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矢量变换的SVC平衡化补偿策略”,电工技术学报,2009,8(24):147-153.2009.8 [15]刘其辉,王志明。“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无功功率机制及特性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1,31(3):82-89. [16]刘其辉,李万杰。“双馈风力发电及变流控制的数/摸混合方案分析与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35(1):83-86. [17]刘其辉,谢孟丽。“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空载及负载并网策略”。电工技术学报,2012.10,27(10):60-67 [18]刘其辉,谢孟丽。“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太阳能学报,2012.12,33(12):2172-2178. [19]刘其辉,蔚芳,王志明,谢孟丽。“不对称电网故障时风电网侧变流器控制的数/模仿真”。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5,36(10):33-38 [20]刘其辉,赵亚男,毛未. “分散式风电AVC策略”,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37(8):201-208 [21]刘其辉,毛未. 提升无功调节能力的双馈式风力发电机转速变模式控制策略.电力自动化设备,? [22]刘其辉,逯胜建.“参与微电网调频的电动汽车虚拟同步机充放电控制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9):171-179 [23]陆飞、刘其辉、赵亚男等. 基于LVRT去磁控制的风电场内部故障等值建模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0):24-30 [24]卫婧菲,刘其辉. 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三分段能量管理策略.力自动化设备2017,37(8):249-255. [25]Qihui Liu, Mengli Xie, Zhiming Wang. Grid-Connection Strategies of Doubly-Fed 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Wind Power Generator Grid-Connection WithWithout Load[10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Machine and System (ICEMS), Incheon,Korea: 2010.10:535-540 [26]Zhiming Wang, Qihui Liu. RTDS Simulation of Grid-Side Convert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under Unbalanced Grid Fault[10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Machine and System (ICEMS2010), Incheon,Korea: 2010.10:526-530 [27]Qihui Liu,Zhiming Wang,Wanjie Li. Study on Reactive Power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y Fed 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Wind power Generators[10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Machine and System (ICEMS), Incheon,Korea: 2010.10:547-552. [28]Qihui Liu, Wanjie Li, Zhiming Wang. The Grid-Connection Strategy of Double Fed VSCF Wind Power Generator without Voltage Sensors[1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Machine and System (ICEMS2010), Incheon,Korea:2010:541-546

学术兼职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议专家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等刊物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