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志礼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8.32013.3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 2001.92004.7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硕士 1997.92001.7辽宁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士 工作经历 2004.7至今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刘志礼,王海迪.习近平党内制度反腐思想的内在逻辑[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1:18-23 刘志礼.党务公开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J],领导决策,2018,34-35 梁大伟,刘志礼.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拓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3(5):74-78 刘志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南——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理论学刊,2017,5:34-39 刘志礼.共同体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之道[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58-65 刘志礼,魏晓文.经济全球化主体结构变革与全球治理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93-100 刘志礼.习近平新型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时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8:41-48 刘志礼.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J],理论探索,2017,4:74-79 刘志礼.危机之后的危机——西方国家的中国道路研究及启示[J],学术论坛,2017,39(12):33-38 刘志礼.科学理解“新的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J],领导决策,2017,182(8月号):4-6 刘志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南[J],理论学刊,2017,273(5):34-39 刘志礼.西方国家治理话语的逻辑、困境与警示[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2(4):60-66 刘志礼.论统一战线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功能优势[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35-39 刘志礼,姚丹.提升民主话语权的多维思考——对近年来国内西方民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62-68 张洋,刘志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合[J],理论探索,2016,3:53-56,64 魏晓文,刘志礼.全面深化改革视角下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态势[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2:30-34 梁大伟,刘志礼.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拓展[A],2016,21-27 刘志礼.话语体系创新与增强文化自信[A],2016 刘志礼.概论课基于问题导向的整体性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A],2016 刘志礼.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价值与启示[A],2016,200-208 刘志礼.反腐新常态下构建“不能腐”有效机制的建议[J],学习与研究,2016,5、6:41-57 魏晓文,刘志礼.西方国家“中国道路”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话语权的紧迫性[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第13辑 魏晓文,刘志礼.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J],理论探讨,2014,4:15-18 刘志礼,魏晓文,姜秉权.大连市建设廉洁城市研究[J],学习与研究,2014,2(2):20-22 刘志礼,赵建军.探索中国式绿色发展之路——评王治河、樊美筠博士的《第二次启蒙》[J],唐都学刊,2013,01:122-123 刘志礼,魏晓文.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后现代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177-181 魏晓文,刘志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建设[J],理论探讨,2012,5:125-128 刘志礼,魏晓文.提升话语权视域下“中国道路”研究的思考——兼谈西方国家的“中国道路”之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4:31-36 刘志礼,姜秉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功能优势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6:5-9 谢永宽,刘志礼,张俊芳.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多维审视[J],理论探索,2012,2:10-14 迈克尔,刘志礼.现代西方学院经济学的扩张对中国是危险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9-11 刘志礼.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选择——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638-644 魏晓文,刘志礼.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J],学术交流,2011,4:8-12 克利福德,刘志礼.诊断和矫正资本主义的致命缺陷:对中国的若干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2:97-100 谢永宽,刘志礼.国外中国模式研究新趋势及其启示[J],理论探索,2011,2:12-15 魏晓文,刘志礼.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中国模式”研究的理性思考[A],2011,138-149 刘志礼.Fukuyama, Fukushima and the Common Good: How do We Build a World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2011,197-202 魏晓文,刘志礼.近期国外的中国模式研究:趋势、困境及启示[J],理论视野,2010,10:13-16 刘志礼,郑晓娜.生态时代中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5):592-596 刘志礼.A Study on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from a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Perspective(建设性后...[A],2010,62-64 魏晓文,刘志礼.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一战线思想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38-42 魏晓文,刘志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8-11 魏晓文,刘志礼.社会主义建设视角下中国化两大成果关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66-70 刘志礼,魏晓文.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差异探析[J],兰州学刊,2008,9:4-7 魏晓文,刘志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13-19 魏晓文,刘志礼,陈艳.构建和谐五大关系与统一战线对策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93-97 刘洁,刘志礼.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13 刘志礼,魏晓文.提升文化软实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分析[J],学术论坛,2008,31(4):218-封3 刘志礼,魏晓文,刘洁.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60-65 魏晓文,刘志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对“三大规律”的探索与发展[A],2008,60-6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