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连生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1.4 2006.10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 1984.8 1986.7 大连工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 1978.3 1982.1 大连工学院 内燃机 学士 1973.8 1975.7 山东省乐陵市第四中学 无 工作经历 2015.2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 教授、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所长 2010.10 2015.1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党委书记、教授 2006.1 2010.9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 2002.11 2005.12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院长、教授 1999.4 2002.10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 1992.9 1999.4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 副教授、副系主任,1997-1999兼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 1987.2 1992.8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 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1983.2 1987.1 大连工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 助教 1982.2 1983.1 大连工学院造船系 辅导员 著作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丛 科研项目 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项目, 进行 大连市人口问题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2005/01/24-2005/12/20, 完成 全域大连的人口布局与生态优化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2009/05/01-2010/05/01, 完成 政府引导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2010/12/01, 进行 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进行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教育和管理研究, 2012/06/01-2013/06/01, 完成 授课信息 组织管理心理学 /2019-2020 /春学期 /2.0学分 /2070430162 组织管理心理学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70430162 组织管理心理学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70430162 组织管理心理学 /2019-2020 /秋学期 /2.0学分 /2070430162 组织管理心理学 /2019-2020 /秋学期 /2.0学分 /2070430162 高等教育学 /2019-2020 /秋学期 /2.0学分 /2070230291 科研奖励 2009校优秀多媒体课件 其他奖励 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7年) 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学生王松婵) (2016年) 全国MPA优秀教师奖 (2015年) 指导MPA校优秀论文(学生:陈虎) (2015年) 指导MPA校优秀论文(学生:曹天宇) (2015年) 大连理工大学教学示范教师 (2008年)

研究领域

1. 大学生发展研究 2. 大学德育与素质教育3. 思想文化建设创新研究4. 科教组织及其管理5. 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许洪源,杨连生.城市社区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前沿,2019,21:70-73 [2]柴玥,杨连生.慕课教育机会公平的大数据实证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9,3:104-111 [3]朱莲花,张聪,杨连生.澳大利亚高校学习投入调查实施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11-115 [4]张文浩,杨连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55-56 [5]朱莲花,张聪,杨连生.大学生感知的课堂环境、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5):114-120 [6]张聪,杨连生.定制化高等教育服务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基于美国高校SDM的跨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3:123-128 [7]张聪,杨连生."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联盟的生成-演化机制研究——基于知识服务视角[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6):761-765 [8]陆凯,杨连生.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71-72 [9]姜林,杨连生.澳大利亚本科顶石课程分析及启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8,44(3):111-123 [10]巴雪冰,杨连生,郭驰.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1):65-71 [11]张聪,朱莲花,杨连生.面向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服务交互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158-162 [12]陆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101-104 [13]姜林,杨连生.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7,8:77-80 [14]杨连生,王松婵.基于同一性理论的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2):16-19 [15]Jiang, Lin,Yang, Lian-Sheng.Research on the value co-cre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rvice[A],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s, ICMSS 2017,2017,285-289 [16]巴雪冰,郭驰,杨连生.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6,6:118-120 [17]巴雪冰,杨连生.社会性发展研究的若干支撑理论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7:321-325 [18]巴雪冰,杨连生.人的社会性发展与自我悦纳——社会性发展的新解析[J],文教资料,2016,27:80-82 [19]周传国,杨连生.加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29-31 [20]吴卓平,孟秀丽,杨连生.“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工程博士胜任力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61-65 [21]王金萍,杨连生.高校治理视域下的学术创业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4:4-8 [22]王金萍,杨连生.美国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实践及其现实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6,1:167-171 [23]吴卓平,孟秀丽,杨连生.工程博士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27-129 [24]史国华,杨连生.试论儒家“义利观”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现代意义[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2):226-228,240 [25]Zhu, Lianhua,Zhang, Cong,Yang, Liansheng.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Study Procrastination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HSMET),2016,156-160 [26]Lu, Kai,Yang, Liansheng.Research on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Societies Faculty Advisors[A],PROCEEDINGS OF THE 2016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LANGUAGE, 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ELAIC 2016),2016,40:137-141 [27]林炜,杨连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J],红旗文稿,2015,20:25-27 [28]毕颖,杨连生.基于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造福社会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90-95 [29]吴卓平,孟秀丽,杨连生.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博士教育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8:46-50 [30]杨连生,姜林,陆凯.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7:82-85 [31]林炜,杨连生.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和投资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4:21-26 [32]王金萍,杨连生,杨名.基于AHP-EVM模型的科技期刊编辑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39-742 [33]杨连生,钱甜甜.人文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及其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87-90 [34]刘洁,杨连生.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学刊,2015,6:12-18 [35]林炜,杨连生,高丽洁.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建设[J],红旗文稿,2015,11:22-24 [36]柴玥,武文颖,杨连生.慕课构建新型知识传播模式研究[J],当代传播,2015,2:77-79 [37]刘洁,杨连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3:36-38 [38]杨连生,姜林,陆凯.竞合互动视角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动力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37-39 [39]Han, Jiefang,Yang, Liansheng.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ization Capability of Colleges & Universities[A],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ERMI 2015),2015,78:467-472 [40]Bi Ying,Yang Liansheng.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Universit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rganiz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 Overview from Multiple Theory Perspective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ports Education (SSEMSE),2015,39:215-218 [41]林炜,杨连生.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和投资资本的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15,4:21-26 [42]毕颖,杨连生.基于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90-95 [43]刘洁,杨连生,毕明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17-119 [44]孟秀丽,杨连生,王松婵.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91-95 [45]林炜,杨连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0):41-44 [46]韩洁芳,杨连生.高校科技国际化的聚类与典型模式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5):28-31 [47]吴卓平,王松婵,杨连生.高校工程训练创新发展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51-54 [48]宋俊成,杨连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以学科政策文本分析为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9:41-43 [49]孟秀丽,吴卓平,杨连生.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管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30-535 [50]盛云,杨连生.高等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社会科学辑刊,2014,4:60-63 [51]杨连生,王松婵,吴卓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3):196-200 [52]杨连生,彭小刚.构建多维度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的对策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123-126 [53]杨连生,吴卓平,王松婵.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支撑条件与管理策略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4,5:30-32 [54]毕颖,杨连生.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及其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4,9:34-39 [55]韩洁芳,杨连生.高等学校科技国际化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21-24 [56]杨连生,钱甜甜,吴卓平.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3:25-27 [57]Wu, Zhuoping,Wang, Songchan,Yang, Liansheng.A Survey on the Engineering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Engineering with a Big E[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Language, 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ELAIC),2014,3:177-181 [58]杨连生.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理论研究[J],教育科学,2014,1:62-68 [59]柴玥,杨连生.A Literature Review of MOOC.[A],2014 2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2014 [60]宋俊成,杨连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J],高等农业教育,2014,9:41-4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