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郭甲腾

个人简介

郭甲腾(1980.12-),安徽桐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Computers & Geosciences、ISPRS Journal、Annals of GIS、测绘学报、武大学报、矿大学报、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200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数字矿山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矿山、智能地质调查、岩土工程信息化领域的三维地学建模与可视化空间分析、并行地理计算等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863子课题、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及国家企事业单位技术开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获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二、承担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课程:CAD绘图基础、空间数据库原理及课程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分析与程序设计。 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尺度栅格的三维实体拓扑关系算法研究(No. 41001228),2011-2013;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区域地质体隐式拓扑重构与多尺度显式三维表达(No. 41671404),2017-2020; 3. 国家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子课题: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与集成建模研究(No. 2008AA121601),2009-2010; 4.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地质调查的多约束地质体自动三维构模方法(No.2015020581),2015-2017;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项目培育种子基金):面向地质调查的多约束地质体自动三维构模方法(N140104002),2015-2016;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项目培育种子基金):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质体智能三维栅格建模方法研究(N170104019),2018-2019; 7.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辅以空间推理的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分析方法研究(No. 20080103),2009-2010; 8 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典型地质调查算法并行化试验研究,2013; 9. 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以野外地质路线为主线的三维地质图建模算法研究与模块开发(No.1212011120436),2014-2015; 10. 中国地质调查局智能地质调查支撑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基于PRB数据的三维地质体精细建模算法研究及模块开发(No.12120115073201),2015-2016; 11. 中国地质调查局智能地质调查系统开发与推广项目:智能地质调查三维地质图建模算法研究与模块开发(No.DD20160355),2016-2019; 12. 总参南京创新工作站委托技术开发项目:成兰铁路隧道工程区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分析软件研发及示范应用,2015-2016; 13. 中冶沈勘委托技术开发项目:集成地质条件及地表环境的岩土工程三维建模与分析平台研发,2010-2011; 14. 中冶沈勘委托技术开发项目:三维智能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软件研发,2012-2013; 15. 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数字地质填图地质图图元成体算法试验,2013. 16.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基于定性空间推理和K6N9-1模型的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分析研究,2009; 四、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骨干): 1.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地理空间计算并行算法与中间件(No.2011AA120302),2011-2013; 2.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专题项目:地上下无缝集成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关键技术(No.2006AA12Z216), 2007-2009; 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于3S集成应用的数字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No.50525414),2005-2009;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真三维地学建模实体无缝表达与拓扑描述研究(No.40571137),2006-2008. 五、工作成果: (一)获奖荣誉 1. 地矿三维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数字矿山应用,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4),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2. 岩土工程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2012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3. 超长多折线水坝GPS无线智能变形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2009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测绘学会; 4. 煤矿井上下多维集成建模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6),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5. 岩土工程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2013年,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6. 城市燃气管网智慧管理GIS门户平台,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4),2011年10月2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7. 中冶沈勘公司岩土工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银奖(排名1),2012年; 8. 面向野外调查的地质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7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8),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2017年 9. 小铁山铅锌矿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3)、甘肃省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校3),2010年; 10. 东北大学第六届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2012; 1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16年 12. 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17年 13. 东北大学第十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提名奖,2016年 14. 东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优秀指导教师,周文辉:基于手绘草图的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研究,2015年 15. 指导研究生获2016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优秀学生论文一等奖(唯一),江记洲:基于移动球的三维点云法向归一化方法研究,2016年 (二)出版教材或著作 Lecture Notes in Geoinformation and Cartography: 3D Geo-Information Sciences,2008,Springer Link,参编 (四)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发明专利:一种矢量QR树并行索引技术(专利号:ZL201210586420.3),2016-9-14; 2. 吉思三维地上下集成建模与应用系统, Geos3D V1.0(登记号: 2009SR053081), 2009-11-16; 3. 岩土工程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 Geo3DIntAnalyzer V1.0(登记号: 2010SR072447), 2010-12-24; 4. 三维岩体节理建模与分析系统,RJMA V1.0 (登记号:2010SR016064),2010-01-08; 5. 空间度量和方位关系并行计算中间件系统,SMDPaC V1.0(登记号:2014SR004163),2014-01-10; 6. 空间拓扑关系并行计算中间件系统,STPaC V1.0(登记号:2014SR004723),2014-01-10;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A 期刊论文: 1. Guo Jiateng, Wu Lixin, Zhang Minmin, Liu Shanjun, Sun Xiaoyu. Towards automatic discontinuity trace extraction from rock mass point cloud without trian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Volume 112, December 2018, Pages 226-237(SCI,Q1) 2. Jiateng Guo, Lixin Wu, Wenhui Zhou, Chaoling Li, Fengdan Li, Section-constrained local geological interface dynamic upda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HRBF surface[J].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Volume 107, February 2018, Pages 64-72(SCI,Q2) 3. Jiateng Guo, Shanjun Liu, Peina Zhang, Lixin Wu, Wenhui Zhou, Yinan Yu. Towards semi-automatic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orientation and set analysis from 3D point clouds[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Volume 103, June 2017, Pages 164-172(SCI,Q2) 4. Guo J, Wu L, Zhou W, Jiang J, Li C. Towards Automatic and Topologically Consistent 3D Reg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from Boundaries and Attitudes[J].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16; 5(2):17.(SCI,Q3) 5. Ziming Xiong, Jiateng Guo, Yuanpu Xia, Hao Lu, Mingyang Wang, Shaoshuai Shi, A 3D Multi-scale geology modeling method for tunnel engineering ris.k assessment[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Volume 73, March 2018, Pages 71-81. (SCI,Q1) 6. 郭甲腾,吴立新,周文辉.基于径向基函数曲面的矿体隐式自动三维建模方法[J].煤炭学报,2016,41(8):2130-2135.(EI) 7. 郭甲腾,吴立新,杨宜舟等.北斗静止轨道卫星信号盲区快速并行解算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37(5):47-53.(EI) 8. 郭甲腾,吴立新,杨宜舟等.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立体空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研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1):122-125(EI) 9. 郭甲腾,吴立新,王江梅,周文辉,李超岭,李丰丹. 基于隐式化Coons曲面的局部地质构造区域集成建模方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1):1-6. 10. 郭甲腾,吴立新. 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表达的K6N9-I模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1): 6-9 11. 栗云峰,郭甲腾*,周文辉,甘乐,李超岭,杜培军. 区域地质调查路线剖面图加密重建与三维可视化[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9),28-32 12. 周文辉,郭甲腾*,栗云峰,等.基于Coons曲面与约束三角网的区域地质调查三维建模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6):734-741. 13. 江记洲,郭甲腾*,吴立新,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矿山巷道三维建模方法研究[J].煤矿开采,2016,21( 2) : 109-113. 14. 江锦成, 郭甲腾*, 吴立新, 张荣兵, 杨宜舟. 三维地学实体多粒度栅格剖分与布尔运算的并行算法. 科技导报,2011,29(35): 5-10 15. 马洪滨, 郭甲腾. 一种新的多轮廓线重构三维形体算法:切开-缝合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1): 111-114(EI) 16. 马洪滨, 郭甲腾. 带岛屿多边形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研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5): 733-736(EI) 17. 马洪滨, 郭甲腾. 基于剖面的面体混合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金属矿山, 2007, 373: 50-52, 93 18. 王家伟, 郭甲腾, 张荣兵. 含尖灭地层的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与2D/3D绘制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12, 28(3): 405-410 19. 杨宜舟,吴立新,郭甲腾等.地籍数据库点线拓扑一致性并行检查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37(5):40-46.(EI) 20. 赵兴东, 刘洪磊, 郭甲腾等. 三山岛金矿采场顶板危岩体推测方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7): 1028-1031(EI) 21. 吴立新, 车德福, 郭甲腾. 面向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的新一代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 2006, 15(5): 1-6 22. 吴立新,杨宜舟,郭甲腾等. 一种实现拓扑关系高效并行计算的矢量数据划分方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4): 25-29 B. 会议论文 1. GUO Jiateng, YANG Yizhou, WU Lixin, ZHANG Rongbing. A Novel Method for Modeling Complex 3d Geological Body with Stratal Pinch-Out. 2011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2011, Vancouver, Canada, p 4204-4207 (EI/ISTP) 7. GUO Jiateng, ZHANG Rongbing, WU Lixin, YANG Yizhou.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Generating Curvilinear Geological Section with Stratal Pinch-Out. 2011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2011, Vancouver, Canada, p 2965-2968 (EI/ISTP) 8. GUO Jiateng, WU Lixin. A Top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3D Geo-entities Structured as Hexahedron Tessellation. Lecture Notes in Geoinformation and Cartography: 3D Geo-Information Sciences (published by Springer Link), 2008, p 355-364 (EI) 9. GUO Jiateng, WU Lixin, MA Hongbin, Che Defu. K-order-based Topological Relations of Geo-entities in 3D Raster Space. ISPRS 2008, Beijing, Vol. XXXVII. Part B6b, p 265-268 10. GUO Jiateng, WU Lixin. 3D Digital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for Spatial Entity with Fuzzy Boundary.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 2009, Cape town, South Africa, Vol. V, p60-63 (EI/ISTP) 11. GUO Jiateng, WU Lixin, Ma Hongbin, Yang Yizhou. Regular Hexahedron Tessellation Algorithm for 3D Complex Entity Models with Inside Cavities.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 2010, Hawaii, USA, p 4015-4018 (EI/ISTP) 12. GUO Jiateng, WU Lixin, YANG Yizhou, ZHANG Rongbing. Towards a Seamless Integration for Spatial Objects and Topography.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Geoinformatics 2012, Hong Kong, China, 15-17 June, 2012 ( EI/ISTP)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