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东和

个人简介

李东和(1974--),男,安徽休宁人。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并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教授。现任安徽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是安徽省旅游学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人才培养”项目专家,安徽省旅游青年专家,旅游管理硕士点研究生导师。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参与编著学术著作2部。主持各级各类旅游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政府重大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旅游局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和各类旅游规划类横向项目,获省部级奖励2项。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获得省领导和省旅游局主要领导批示和肯定。 工作与学业经历 1992.9--1996.7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本科专业学习 1996.9--1999.7西北大学攻读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 1999.7至今安徽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4.9--2007.6南京大学攻读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博士学位 四、主讲核心课程 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旅游学概论 五、代表性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10CJY063) 2、主持安徽省政府2012年重大研究课题《加快安徽旅游经济大发展研究》(皖政研2012-5号) 3、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旅游新业态形成及其发展模式研究》(2009sk025zd) 4、主持安徽省旅游局委托项目《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研究》(2014年) 5、主持编制《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 6、主持编制《黄山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2011-2015) 7、主持编制《黄山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 8、主持编制《合肥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 9、主持编制《亳州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 10、主持编制《黄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 11、主持编制《休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 12、主持编制《黟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 13、主持编制《安徽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2018年) 获奖情况 1、2004年7月,荣获安徽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2005年6月,安徽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3、2004-2005年,参加建设部项目《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的研究工作,所研究成果经教育部通过鉴定,排名第二。鉴定证书编号:鉴字[教QP2005]第004号。 4、2006年,获得安徽大学2006年度吴文叔奖教金。 5、2007年8月,《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获得“第二届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本人为获奖者之一,证书编号:073365,颁奖机构: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6、2007年11月,获安徽省旅游局“我最喜爱的优秀旅游院校教师”荣誉称号。 7、2008年4月,项目《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的理论与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登记号:20070630,获奖者:张捷, 赵勇, 刘泽华, 李亚兵, 李东和 8、2009年12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建设规划)评选活动二等奖,颁奖单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证书编号:(2007)CZ-2-12-13-08 9、2018年7月,被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授予“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称号; 10、2018年7月,荣获安徽大学2017-2018学年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

研究领域

旅游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李东和. 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学刊,1999,14(1):56-61 2、李东和,张结魁. 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2):75-79; 3、李东和,刘玉亭.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1999,19(5):118-122; 3、李东和,叶晴,肖舒羽. 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目的地居民参与问题研究. 人文地理,2004,19(3):84-88 4、李东和、赵玉宗. 旅游罩:类型、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旅游学刊,2006,21(2):46-51 5、李东和、卢松、赵玉宗,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初探――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例,人文地理,2006,21(3):38-43 6、李东和、张捷、卢松、钟静,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81-85 7、李东和、张捷、赵玉宗、史春云. 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 地理科学,2007,27(4):602-608 8、李东和、赵玉宗. 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43-49 9、李东和、张捷、杨效忠. “旅游罩”现象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旅游学刊,2008,23(3):37-42 10、李东和、张捷、章尚正、方超.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地理研究,2008,27(4):963-972 11、李东和、张捷. 国内旅游现象空间分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人文地理,2009,24(5):96-100 12、李东和、孟影. 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构建的初步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旅游学刊》,2011, 26(9),29-36.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2011,(11),3-10 13、李东和、杨洋.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历时性影响研究——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经济管理,2011,33(10),108-114 14、李东和、赵磊. 论旅游的非低碳性与低碳旅游发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2)(专刊):208-211 15、李东和. 旅游目的地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构建. 旅游学刊,2012,27(3):9-10 16、李东和,孟影. 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利用模式研究——以黄山市徽州古民居为例. 人文地理,2012,27(2):151-155 17、李东和,靳非,孟影.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以《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03):11-12. 18、李东和,吴晨,汪燕。黄山市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关系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69-73,79 19、李东和,张鹭旭. 基于TAM的旅游App下载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学刊, 2015,30,(8). 20、李东和,张鹭旭. 《旅游法》对导游人员的影响研究——基于导游人员感知的视角. 旅游论坛,2014,(4) 21、李东和,朱玲玲,朱国兴。研学旅行影响因素分析——以合肥市青少年为例,黄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六期。 22、李东和,吴润华。基于SSM分析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演化——以安徽省为例,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四期。 23、李东和。打造合肥旅游中心城市,促进旅游强省建设,安徽省政协对口协商会大会发言稿。2015年12月。 24、李东和主编. 旅游经济学(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25、李东和著.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