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董乾坤

个人简介

董乾坤,男,1981年10月出生,安徽亳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5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12年6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6年12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年9月—2009年6月,安徽广德中学,历史教师兼班主任、校团委副书记;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安徽大学历史系,师资博士后、讲师; 2020年1月至今,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承担课题 1、徽商的经营与生活,复旦大学,2015年,主持人; 2、晚清徽州塾师的生活实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ZS117,2017—2020年,主持人; 3、国计与民生:晚清徽州塾师的生活实态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 2017—2019年,主持人; 4、晚清“胡廷卿账簿”的整理与研究,安徽省博士后资助项目, 2018—2019年,主持人; 5、生计与生活:晚清徽州塾师的生活世界,安徽大学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2017—2020年,主持人。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明清历史社会地理、明清社会文化史、徽学等领域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书评:《丁荷生、郑振满:<莆田平原的仪式联盟>》,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三十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与刘永华合作,第二作者); 2、《武夷山的中元节》,邱旺土等主编:《武夷山民俗文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 3、《乡村社会中的帝国:明清乡厉坛的组织与管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4、《地方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历史人物形象重塑:以罗愿<新安志>汪华记载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CSSCI); 5、《史实、文献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歙事闲谭>中的一则史料为核心》,《安徽史学》,2016年第6期(CSSCI); 6、《民国以来账簿研究的三种取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3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史》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7、《徽州民间账簿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以“胡廷卿账簿”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CSSCI); 8、《晚清教育改革与塾师的应对策略——以徽州府祁门县胡廷卿为例》,收录于高翔宇编:《跨学科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教育·文学与社会》(上册),新北:花木兰文化视野有限公司出版,2017年; 9、《“东亚的传统秩序与演变”学术论坛召开》(会议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年第5期(CSSCI扩展版); 10、《“谱”“志”之间:宗族发展、士绅认同与地方史的构建——以徽州胡曈、胡学父子为例》,《安徽史学》2018年第4期(CSSCI,与张晓合作,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1、《环境、空间、商业——以明代以前的祁门县为例》,周晓光主编:《徽学》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以书代刊); 12、书评:《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29日第8版); 13、《晚清教育改革与乡村塾师的家庭生活——以胡廷卿账簿为核心》,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年,CSSCI; 14、《流动的历史,行走的人群》(“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浙南田野调查笔记),《澎湃·私家历史》2018年9月26日; 15、《晚清徽州乡村塾师的土地经营——以“胡廷卿账簿”为核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CSSCI); 16、《环境、政治与宋代家族的初步建立——以祁门贵溪胡氏为例》,《地方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17、《晚清徽州塾师的日常生活空间——以胡廷卿账簿为核心的考察》,收入王振忠、刘道胜主编:《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1辑,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 18、《徽州宗族组织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及其意义——以徽州胡廷卿账簿为核心》,收入常建华、夏炎主编:《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年; 19、《心系故乡的旅外徽人与并非封闭的徽州社会》(书评),《澎湃·私家历史》2019年5月11日; 20、《如何开拓民间文献研究的新方向》(会议综述),《澎湃·私家历史》2019年8月10日; 21、《社会关系与日常经济网络的形成——以胡廷卿家庭收支账簿为中心》,《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CSSCI);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