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成际

个人简介

1975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 2009年11月在安徽大学被破格评上副教授并受聘 2014年11月于安徽大学被评上教授并受聘 2007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取得博士毕业证,2008年1月取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杨国荣教授,同年作安徽大学为人才引进人员进入安徽大学工作 2010年11月入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著名学者郭齐勇教授,并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出站 2010年被评为安徽大学首批骨干青年教师 2014年9月—2015年8月被教育部公派出国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访学导师为Pro Roger. Crisp 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与博士生导师 课题项目(2016--2014年)(以下均为主持或独立承担的项目) 1、2016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政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Szzgjh1-1-2016-2)(主持) 2、2016年:安徽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计划项目:“《论语》导读”(独立承担) 3、2015年: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招标课题:“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Y01002347)(主持) 4、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日常生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5BZX064)(主持) 5、2015年: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主持) 6、2015年:安徽大学党建重点课题:“高校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研究”(主持) 7、2014年:安徽省省人文基地重点课题:“安徽乡村文化生活现状及发展研究”(主持) 8、2014年:教育部青年骨干出国项目:“日常生活伦理形态研究”(教育部公派出国到牛津大学访学一年项目)(独立承担) 获奖与荣誉 1、2006年,曾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励 2、2010年,曾获得安徽省社科联学术论文二等奖,论文为《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建设》 3、2014年,获得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出站 4、2016年,获得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三等,论文为《顶天立地谋发展 立德树人求新篇——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谈起》 5、2017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国博士后国际学术论坛”论文一等奖,学术论文为《儒学马克思主义化与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之辨析》 6、2010年被评为安徽大学首批骨干青年教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当代乡村文化现状及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8期(CSSCI)(独立发表) 历史、现状、未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的三个面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 “群居和一”如何可能——荀子“人能群”思想简论,《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CSSCI)(独立发表)。 礼制的规范与人性的理解荀子人性新论,《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 生命之完足与他者的接纳——从文本《礼记》看古代婚礼的意义,《现代哲学》2012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 明代桐城理学,《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 荀子“分”与“和”的思想四重内涵,《现代哲学》2011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建设,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于《思想政治教育》2010.5 (CSSCI)(原刊载于《唯实》2010.1)(独立发表)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CSSCI)(独立发表)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其规避,《江汉论坛》2011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 论代际正义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9期(CSSCI) (独立发表) 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若干问题初探,《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CSSCI)(独立发表) 荀子的心论——论礼法规范人群的可行性,(《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2期(CSSCI)(独立发表) 论科学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术论坛》2011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 政治、道德、经济三个向度中的社会正义辨析,《求实》2011年第6期(CSSCI)(独立发表) 荀子礼法论,《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7 期(CSSCI)(第一作者|) “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的“群已之辨”之价值意蕴,《安徽大学学报》2008.4(独立发表)(CSSCI)(独立发表)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功利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独立发表)(CSSCI)(独立发表) 多元现代性:文化、理论与症结——中国与欧洲有关现代性的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8年第5期(CSSCI)(独立发表)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 荀子礼之功能论,《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 文化软实力刍议,《生产力研究》2009.15(CSSCI)(独立发表) “性命·人禽·心性”之辨——孟子性善说的三个层面,《孔孟月刊》台北2008.46卷第7、8期(独立发表) 葛洪隐逸思想述论,《江淮论坛》2009年第2期(CSSCI)(第一作者) 荀子思想的形上探讨,《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独立发表)(CSSCI)(独立发表) 用科学发展观提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论探索》2006年第12期(CSSCI)(独立发表) 幸福的二维解读及其当代幸福感,《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CSSCI)(第一作者) 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湖湘论坛》2017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的现状、问题及建设,《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 荀子乐论,《诸子学刊》(集刊)2017年刊发(CSSCI)(独立发表) 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独立发表) 先秦儒家孝道观之流变—从“仁孝”到“礼孝”,《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 儒家日常生活伦理的形上之维,《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 参加的学术会议(2015-2017年) 1、2016年12月3日---5日,参加“全国伦理学年度大会”,提交的论文的题目为《儒家日常生活伦理的形上之维》,地点:山西运城 2、2016年11月27日---29日,参加“‘新子学’深化:传统文化价值重构与传播” 国际学术研究讨会,提交的论文为《荀子乐论思想研究》,地点:厦门大学 3、2016年11月19日---21日,参加“江苏省儒学年度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儒家日常生活伦理的基本内容》,地点:南京大学 4、2016年11月4日---8日,参加“第六届珠三角与长三角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传统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治理》,地点:华东理工大学 5、2016年10月28-31日,参加“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首届论坛”,提交的论文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的现状及建设》,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6、2015年2015年12月18--20日,参加“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扬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儒家日常生活伦理何以可能》,地点:东南大学 7、2015年10月31日—11月4日,参加“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哲学自信——纪念冯契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日常生活与儒家日常生活伦理》,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8、2015年6月23日-25日,参加“宗教认识论的新见识”国际学术会议(New Insight in Religious Epistemolo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提交的论文《新儒学的智慧》(The Wisdom of New Confucian),地点: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9、2016年11月4日-5日,参加“第四届全国孟子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何为“亲亲互隐”与何以“亲亲互隐”》,地点:安徽 合肥市 10、2017年9月7-11日,参加“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国博士后国际学术论坛”,提交的学术论文为《儒学马克思主义化与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之辨析》,获得参会论文一等奖,地点:吉林 长春市 11、2017年10月20-23日,参加“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为《论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地点:南京大学 12、2017年11月17-20日,参加“儒学的当代价值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儒学学会年会,提交的论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未来走向》,地点:江苏 淮安 13、2017年12月1日—4日,参加“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拟提交的论文《君子与孝》,地点:江苏 江阴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