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超

个人简介

孙 超,男,1966 年12月生,汉族,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 1988年安徽农学院园艺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3月为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1984.9——1988.7:在安徽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学士; 1988.9——1991.7: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读研,硕士; 1991.8——2007.1:在安徽中医学院社科部,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7.1——至今: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教授,院长; 博士生课程:《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 硕士生课程:《当代社会思潮》、《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 本科生课程:《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商业经济学》、《社会工作概论》、《法律社会学》、《马克思主哲学原理》、《中国农史和农业文化概论》

研究领域

1.科技哲学(科学文化中的中医文化,农业文化;科技史和科学社会学); 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思政教育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科研项目: 1、“现代医学发展中人文精神的凸现及其意义研究”2000jqw34,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2、“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2年; 3、“德育主体性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3年; 4、“医学院校两课教学主导信息贯穿模式研究”,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4年, 2004年三等奖; 5、“论高校德育内容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004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德育论坛优秀奖; 6、“优秀传统医德规范及其对当前医患关系定位的研究”2004SK158,安徽省教育厅; 7、“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重点,2008sk131zd,, 8、 “传统农业文化的现代生态价值与安徽农村发展研究”(AHSKF07-08D24)安徽省级社科规划科研项目; 9、“大别山道路”对现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启示意义和创新研究,安徽省教育厅; 10、 “大别山道路”视野下安徽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对策研究,、安徽省软科学项目安徽省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表(第一批)项目编号11020503011; 11、农林院校人文素质系统培养研究,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2、改造专业内涵,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为“三农”服务的国际化人才,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论著: 1、中医科学性评价应有的视角;医学与哲学,2000年7期; 2、关于医学的弱实在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5期; 3、培育信息伦理初探(2),合肥联大学报2000年4期;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双赢”的条件,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3期; 5、复杂科学视角下的中医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2期; 6、中医心理学的整体性特征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文价值,医学与哲学,2001年7期; 7、医学为什么会愈加凸现人文意义,医学与哲学,2001年8期; 8、医德教育要弘扬科学精神,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年4期; 9、关于医务人员职业伦理价值观的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年3期; 10、纳米技术带来的哲学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2期; 11、中医调节医学论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5期; 12、医学认识的语境分析及意义,医学与哲学,2002年4期; 13、论对医学的全面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2期; 14、树立医学教育人文观的必然性,医学教育,2002年5期; 15、医学的人文与人文的医学,卫生软科学;2003年1期; 16、中西医交流史研究中的一点启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1期 17、多元医学存在的人文基础和哲学基础,医学与哲学,2003年4期; 18、传统医德规范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启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自然辩证法概论》(副主编),2003年5月10日出版; 20、医患关系为人指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2期;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1、知识创新刍议,合肥学院学报,2004年2期; 22、中医现代化怎么走,医学与哲学,2004年11期; 23、论高校德育内容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德育改革与创新》,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24、《思想道德修养》,全国高职高专通用教材,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5、《法律基础》,全国高职高专通用教材,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6、中医智慧的现代诠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2期; 27、医患关系的综合审视和调解艺术,医学与哲学,2005年7期; 28、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增刊。 29、《中医文化基础》,2005年,科学出版社。 30、对医学的偏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3期; 31、“企业公民”与医药事业的境界;医学与哲学;2007年7期; 3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探索;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3期; 33、医药行业需树立社会责任,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9 期; 34、科学创造活动中意象思维方式的结构因素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年7期; 35、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供需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3期; 3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思想,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1期

学术兼职

兼任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安徽省创造学会和江苏省医学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