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京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大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小宗粮豆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在原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1年3月至1984年12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87年6月,中国农科院原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从事小麦种质资源研究;1987年7月至2003年6月和2003年7月至今,分别在中国农科院原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直从事大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1987年9月晋升助理研究员,1995年12月晋升副研究员,2004年1月晋升研究员。 主要贡献: 先后参加“七五”和“八五”,主持完成“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农作物品种资源和育种攻关与科技支撑计划、区域治理与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种专项、“948”重点项目、中美国际合作以及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等有关大麦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30多项。担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组织完成“十一五”和“十二五”本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任务。 收集引进国内外大麦种质6000多份,完成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合作培育省审(认)定大麦品种25个、国鉴品种1个;获专利1项、申报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参与撰写15部;培养硕士6人、博士3人、西部之光学员2人。 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 1.中国年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七五”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 2.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完成人。 3.中国小麦种质的大粒性及其源的归类:1994年农业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完成人。 4.黄淮海抗逆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1994年中国年科院农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5.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嘉陵二号选育及推广:199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6.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嘉陵三号选育研究:2001年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研究人之一。 7.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主要参加人。 8.高产优质多抗豫大麦2号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200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完成人。 9.高产优质多抗驻大麦4号新品种选育:2007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完成人。 10.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1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11.高产优质多抗大麦新品种驻大麦3号:201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12.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集成推广: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完成人。 13.优质低耗限批生产关键控制技术体系开发与应用: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3完成人。 在研科研项目: 1.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5):首席科学家。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稞新品种培育与大面积丰产增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013BAD01B05),新品种选育与利用课题主持人。 3. 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引进创新团队,科研骨干。 4.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种专项:小宗作物种质资源保种,参加人。 5.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大麦产业损害监测预警(2016),主持人。 获得专利: (1) 朱睦元、张玉红、尼玛扎西、蒋博文、张京、陈建澍、扎西罗布、谭海运. 一种红曲发酵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授权公告日:2012年12月12日;专利号:ZL 2011 10374848.7 审定品种(或新种质): (1) 嘉陵3号,1997,四川,排名第二。 (2) 黔中饲1号,1998,贵州,排名第二。 (3) 嘉陵4号,1999,四川,排名第九。 (4) 嘉陵6号,2000,四川,排名第四。 (5) 澳选3号,2006,云南,排名第八。 (6) 驻大麦5号,2006,河南,排名第二。 (7) 驻大麦6号,2006,河南,排名第二。 (8) 蒙啤麦1号,2008,内蒙古,排名第二。 (9) 驻大麦7号,2009,河南,排名第二。 (10) 鄂麦507,2009,湖北,排名第二。 (11) 驻大麦8号,2013,河南,排名第二。 (12) 云啤2号,2013,云南,排名第八。 (13) 云啤3号,2013,云南,排名第五。 (14) 云啤7号,2013,云南,排名第二。 (15) 云啤10号,2013,云南,排名第三。 (16) 云啤11号,2013,云南,排名第六。 (17) 云饲麦2号,2013,云南,排名第三。 (18) 云饲麦3号,2013,云南,排名第三。 (19) 龙啤麦3号,2013,黑龙江,排名第二。 (20) 云啤12号,2014,云南,排名第三。 (21) 云饲麦7号,2015,云南,排名第三。 (22) 云饲麦8号,2015,云南,排名第四。 (23) 云饲麦9号,2015,云南,排名第五。 (24) 云饲麦10号,2015,云南,排名第五。 (25) 云啤15,2015,云南,排名第三。 (26) 中饲麦1号,国家,排名第一。

研究领域

大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Dondup D, Dong G, Xu D, Zhang L, Zha S, Yuan X, Tashi N, Zhang J*, Guo G*.(2016) Allelic variation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vernalization genes HvVRN1 and HvVRN2 in Chinese barley germplasm. Molecular Breeding, 36:11. doi:10.1007/s11032- -016-0434-6. (共同通讯作者) (2) 徐东东、张利莎、董国清、谷方红、王德良、袁兴淼、张京*、郭刚刚*.(2015) SNP标记分型与品质分析联合的麦芽纯度及品种真实性鉴定.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01:28-31. (共同通讯作者) (3) Guo G, Dondup D, Yuan X, Gu F, Wang D, Jia F, Lin Z, Baum M, Zhang J *.(2014) Rare allele of HvLOX1 associated with lipoxygenase activity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Theoretical and AppliedGenetics,127(10):2095–2103.doi: 10.1007/s00122-014-2362 -3. (通讯作者) (4) Guo G, Dondup D, Zhang L, Hu S, Yuan X, Zhang J*.(2014)Identification of SNP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by deep sequencing of six RRLs. The Crop Journal,2(6): 419-425. doi: 10.1016/j.cj.2014.06.008. (通讯作者) (5) 姜晓冬、郭刚刚、张京*. (2014) Amy 6-4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40(2):205-231.(通讯作者) (6)郭刚刚,董国清,周进,达瓦顿珠,袁兴淼,张京*.(2013)大麦BAC文库三维混合池 的构建与HvGW2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46(1): 9-1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 2013.01.002. (通讯作者) (7)姜晓冬、郭刚刚、张京*. (2013) 中国大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α-淀粉酶活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46(4)668-677.(通讯作者) (8)姜晓冬、张京*、郭刚刚. (2012) 大麦Amy32b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45(5):823-831.(通讯作者) (9)朱彩梅、张京*. (2010)大麦糯性相关基因Wx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43(5):889-898. (通讯作者) (10)朱睦元、张京主编.(2015) 大麦(青稞)营养分析及其食品加工. 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