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宋凤斌

个人简介

教学工作 截至目前,指导研究生23名,其中博士毕业18名,在读2名,硕士毕业3名,指导博士后1名。 科研工作 “十三五”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指南与实施方案编写组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十五”期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是吉林省农发办 “十五”重大项目《半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型科技示范区》和 “十一五”重大项目《柳河县圣水镇水土保持技术示范》的首席科学家;“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玉米高产新型栽培模式的规范化示范》的首席科学家,“十一五”期间“863计划”项目课题《融合空间遥感信息的东北黑土区玉米生育过程虚拟仿真研究》主持人;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滴灌条件下粮食作物高产群体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人;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的首席科学家;“十三五”期间东北地理所“一三五”规划重点培育项目Ⅰ《松嫩平原资源高效型作物生产模式研发与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作为东北地理所“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4年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一等奖),201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作物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研发团队2014年被吉林公务员局与吉林省发改委评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集体。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 19篇,CSCD 88篇,第一届世界农业科技大会ISTP 1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著作4部,出版录音带1套。 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受理发明专利6件,受理实用新型专利4件。 其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特聘骨干人才。 本科与硕士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在沈阳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 年在日本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博士后(特别研究员)奖学金获得者,2006年9月和2008年3月分别在德国马普学会和美国麻省大学执行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曾赴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比利时、卢森堡、匈牙利等国家考察与交流。 200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201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备注 2011-0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1996-01--2000-1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 1990-11--1995-12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讲师 1984-08--1986-0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土壤生态

学术兼职

兼任吉林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作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吉林省农委专家顾问组成员、吉林省农发办专家顾问组成员、吉林省“兴边富民”专家组成员、长春市科技评估中心咨询专家、吉林市科技顾问。现在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土壤与作物》的副主编、《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编委,现任东北地理所党委委员,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 东北地理所学术委员会农业生态组组长,东北地理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东北地理所设岗招聘委员会委员,长春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