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徐泽林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概述 徐泽林,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3年出生,安徽无为人,科学技术史专业理学博士,曾任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曾于2003年3-9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客员研究员,2004年8月东京理科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日本科学史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统计研究》《数学史研究》《数学史の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6部。 主讲课程 自然科学史、中国科技史、数学史概论、中国数学史、日本科技史、日本数学史、科技典籍导读、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历史文献学等。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户时代日本学者对《授时历》的历理分析与算法改进(项目编号为11873024,2019.1—2022.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子课题“汉字文化圈科学文化交流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为10&ZD063,201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7-19 世纪中日天文历学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为13YJAZH111,2013.12—2016.12),已结题;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哲学对日本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ZS054,2011.1—2014.12),已结题。 参与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史天文历法志”研究与编撰,参与《中华大典·数学典》的编纂。 主要著作 1.徐泽林.刘丽芳.《<周髀算经图解>译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徐泽林、周畅、夏青.《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科学出版社,2013) 3.徐泽林.《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徐泽林.《和算选粹补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徐泽林.《和算选粹》(科学出版社,2008) 6.徐泽林译注.《莉拉沃蒂》(科学出版社,2008) 学术交流 徐泽林教授治学严谨,其学术成果在日本和中国的数学史、科学史学界产生影响,经常应邀赴日本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并与日本关孝和数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东亚数学史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组织一年一度的“东亚数学史学术研讨会”。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汉字文化圈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东亚数学史,尤精日本数学史; 2、东亚传统数理天文学史; 3、日本汉学史; 4、数学文化。

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数学史与数理天文学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的部分论文 1.徐泽林.和算成就对吴文俊中算史观的诠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2019):pp.87-100 2. Xu Zelin. Takebe Katahiro and the Shoushi Calendar,Advanced Studies in Pure Mathematics 79(2018),Mathematics of Takebe Katahiro : pp.101~125 3.徐泽林.江户时代日本学者对《授时历》五星推步的历理分析.《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7 卷第3 期(2018) : pp.402~416 4.徐泽林.建部贤弘对《授时历》“白道交周”问题的注解.《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4卷第3期(2015):pp.487~501 5.徐泽林,陈明智.《统计通论》的版本、内容及影响.《统计研究》,第32卷第3期(2015):pp.104~112 6.徐泽林.中国的日本数学史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3卷第5期(2014):pp.630~636 7.夏青,徐泽林.再析建部贤弘“缀术”之本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2期(2013):pp.84~91 8.徐泽林.中国语文献としてみた『大成算経』,RIMS共同研究「大成算経」の讲究録,《数学史の研究》(数理解析研究所讲究録No.1831) (2013) :pp.120~129 9.徐泽林,夏青.《缀术算经》“自质说”及其理学思想渊源,《自然辨证法研究》,第29卷第7期(2013):pp.94~100 10. Xu Zelin and Zhou Chang.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the Giant Influence of Seki Takakazu on Takebe Katahiro's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Seki,Founder of Modern Mathematics in Japan:A commemoration on His Tercentenar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Memory of Seki Takakazu(1642?~1708),Tokyo, Japan(Spring出版社):pp.311~329 11.徐泽林.中算の数学机械化思想の和算における発展——解伏题の机械化特徴,《数学史研究》,总211卷第1期(2012):pp.22~39 12.徐泽林.日本神社数学——算额的故事,《数学与人文》,第7期(2012):pp.45~53 13.徐泽林,卫霞.“演段”考释——兼论东亚代数演算方式的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0卷第2期(2011):pp.219~245 14.徐泽林,周畅.建部贤弘的业绩与关孝和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9 卷第6 期(2010):pp.640~648 15.徐泽林.日本の伝统的几何とその中国における伝统,《数学史研究》,总206卷第4期(2010):pp.25~38 16.徐泽林.吴方法与和式几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7卷第4期( 2008): pp.471~484 17.徐泽林.民族主义与东亚数学编史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6卷第1期(2007) :pp.12~29 18.徐泽林.中国から见た関孝和と建部贤弘の业绩,《数学のたのしみ》,2006夏号,日本评论社,2006年7月,:pp.113~125 19.徐泽林.和算の诸约术とDiophantus近似及びその中算の源流,《数学史研究》(日本),Vol.180 No.4(2004):pp.1~15 20.徐泽林.东西数学比较:无理数の认识と実数の分类,《数学史研究》(日本),V.179,N.3(2004):pp.1~13 21.徐泽林.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论《大成算经》中的“三要”,《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1卷第3期(2002):pp.232~243 22.徐泽林,张娜.中国刊刻的第一本和算著作《算法圆理括囊》,《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8卷第1 期( 2007) : pp.34~46 23.徐泽林.江户时代的算额与日本中学数学教育,《数学传播》(台湾),第31卷第3期(2007):pp.70~78 24.徐泽林.世界数学文化の视野における近世中日数学の比较,《数学史の研究》(数理解析研究所讲究録No.1444)(2005.4):pp.19~28 25.徐泽林.和算极数术与中算极值概念萌芽,《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4卷第1期(2002):pp.63~67 26.徐泽林.建部贤弘的累遍增约术与Romberg算法,《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卷第3期(1998):pp.240~249 27.徐泽林.建部贤弘によるロンバーグ算法の発明,《数学史研究》(日本),1998,Vol.156No.1,pp.1~7 28.徐泽林.中日方程论之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8卷第3期(1999):pp.206~221 29. Xu Zelin. Takebe Katahiro and Romberg Algorithm, Historia Scientiar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of Japan),Vol.9No.2(1999):pp.155~16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