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浚

个人简介

赵 浚,女,1987年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现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9年取得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2013年取得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法学硕士学位; 2017年取得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2017年进入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习。 工作经历: 2017年07月—至今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进修经历: 2014年06月—2014年07月 第三届复旦-密西根大学博士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中宣部、教育部举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 2017年11月—2017年11月 团中央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班学习。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硕士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博士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科研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高校德育战略。 科研项目: 2014年以来,主持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3项;参与、完成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 主要获奖情况: 1.论文《“慕课”背景下模式的碰撞与教学的反思——兼论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对“基础”课教学的启示研究》,获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百题(第二期)征文优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4; 2.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16; 3.论文《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四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 4.论文《论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探析》,获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二等奖,2015; 5.论文《开启思政课教学变革的未来之匙——运用SPOC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析与应用》,获第十七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三等奖,2017; 6.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SPOC模式的探析—基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政课创新》,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博士后论坛二等奖,2017; 7.获“东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8。 8.获“沈阳市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荣获“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18。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持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2.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与建构研究》; 3.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提升项目:《终极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研究》; 4.辽宁省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5.吉林省教育厅社科一般规划项目:《“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6.辽宁省教育科学一般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创新研究》; 7.吉林省教育科学一般规划项目:《“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沈阳市委教科工委思政专项:《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9.吉林省高教学会重点项目:《“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参与完成的主要项目: 1.第一参与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方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10-2016; 主要教科研论文成果: 2014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部,主要如下: 1.一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SPOC模式的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全文转载于2016年第4期; 2.通讯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于2014年第4期; 3.独撰:《审美育人:构筑人之精神世界的德育——从美育视角看德育哲学的价值实践》,《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4.独撰:《终极关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价值旨归》,《学术论坛》,2017年第2期; 5.独撰:《中国古代育人思想的德育价值品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6期; 6.独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 7.独撰:《基于德育哲学的思考: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8.独撰:《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与应用》,《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9.独撰:《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的本质考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5期; 10.独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之本性的价值探源——基于终极关怀的哲学涵摄》,《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11期; 11.独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发展进程和现状评述》,《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12.一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遇在关怀—马丁布伯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关怀解读》,《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13.一作:《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流”、“本”》,《理论月刊》,2018年第9期; 14.一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应链的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学术兼职

校理论武装宣讲团成员; 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员; 《劳动文化研究》执行副主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