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孟凡立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2001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4年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于沈阳农业大学有害生物与环境安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863和973、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12篇论文,申请专利4项;副主编或参编科研著作4部。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普通遗传学、种子产业化与法律法规、植物分子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植物介导大豆食心虫RNA干扰机制研究”2013.1-2015.12. 2 中国博士后基金“大豆食心虫系统RNAi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2012.1-2014.12 3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大豆食心虫系统RNAi机制研究”2012.1-2014.12 4 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抗食心虫转基因大豆种质”2011.1-2012.12 成果、专利及获奖 1 国家发明专利,大豆食心虫18SrDNA基因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110372645.4,第一发明人。 2 国家发明专利,大豆食心虫核糖体蛋白基因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110338659.4,第一发明人。 3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盒,授权号ZL 200920316329.3,第一发明人。 4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养殖大豆食心虫的养虫笼,授权号ZL 200920315889.7,第一发明人。 5 芸豆新品种东农芸豆一号. 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2011(第三育成人)

研究领域

大豆抗虫育种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农业法律法规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11.7 2作物遗传改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011.4 3植物线虫学,科学出版社,参编,2011.7 4黄瓜果实成熟衰老特性,: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2010 5 Meng F, Han Y, Teng W, Li Y, Li W.QTL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through isoflavone-mediated antibiosis in soybean cultivar 'Zhongdou 27'. Theor Appl Genet. 2011.123:1459-1465(SCI收录,影响因子3.264). 6 F.L.Meng,W.B.Li. Development of a artificial rearing system for Soybean pod borer(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 Wor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VIII. 2008.8.160 7 孟凡立, 王志坤,李文滨,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已接受。 8孟凡立,王志坤,臧振原,宋仙萍,孙晶,李文滨,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对大豆蚜虫抗性之间的关系,作物杂志,2011.142(3):11-15. 9孟凡立,王志坤,孙晶,段玉玺,李冬梅,李文滨,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的变化规律,作物杂志,2011.140(1):59-63 10孟凡立,刘立承,李文滨, 段玉玺,张大勇,李冬梅,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大豆科学,2010.4:264-267 11孟凡立,李文滨,段玉玺,张大勇,李冬梅,王志坤,大豆蚜虫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资源筛选,大豆科学,2010.6:457-460 12孟凡立,崔兆丰,王志坤,李文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福美双在蔬菜及土壤中的残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41(6):28-31 13孟凡立 ,张卫国,陈庆山,插入突变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2006.3,38-41 14刘珊珊,孟凡立,刁桂珠,王志坤,葛玉君,大豆7S球蛋白(α+β)-亚基缺失型种质的α-与β-亚基基因的测序与分析,中国农业科学杂志,2009 42 (2): 419-424 15王志坤,刘珊珊,武小霞 ,孟凡立,李文滨, 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释放试验管理,大豆科学,2010, 29(3):530-533 16 郑桂玲,王晓云,李长友,闽丽,孟凡立,粘虫产卵底物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5:47-7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