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曾晓华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14年7月至9月,德国杜塞尔多夫欧洲乳腺中心访问学习 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7月~至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科主任/主任医师 2009年10月~2011年7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2008年7月~2010年7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4年7月~2009年10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1998年10月~2004年7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 1993年7月~1998年10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 从事外科工作近27年,曾在重医附二院普外科工作18年,曾任该院医务处副处长,多次获取重医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荣获重庆市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获第四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8年荣获沙磁名医称号。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6篇,最高IF6.627,论文获第十届全国乳腺癌大会会议论文一等奖。2018年获卫健委学科临床能力提升项目,获学科建设经费100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省部级、厅局级、院级课题项目共8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00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卫健委医学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获专利13项。 教学课程: 1. 乳腺肿瘤基础与临床 2. 精准医学下的乳腺肿瘤学 专利 1.2014年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乳腺癌术后功能康复装置》,ZL201420116061.X。 2.2015年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输液监测报警装置》,ZL201520488118.3。 3.2016年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新型高负压引流装置》,ZL201620107056.1 。 4.2016年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乳腺术后上肢护理可调托架》,ZL201520767109.8。 5.2016年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乳腺癌术后手臂托枕》,ZL201520766991.4。 6.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多功能可移动可收缩输液架病床》,ZL201620448934.6。 7.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俯卧位护理体位垫》,ZL201620401647.X。 8.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输液用悬挂装置》,ZL201620316812.1。 9.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适于瓶装输液的连续输液装置》,ZL201620371075.5。 10.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用于乳腺癌术后恢复的爬高运动装置》,ZL201620746882.0。 11.2017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医用胸带》,ZL201620446531.8。 12.2018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输液感应显示装置》,201720460263X。 13.2018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一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气囊压迫固定装置》,ZL20172011822.6。 在研项目 1.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项目,cstc2018jxj1130044,《ER-SASH1-VIM/IQGAP-E-cadherin信号级联作为雌激素作用的新的信号通路调节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2018/12-2020/11,20万元,主持。 2.院级项目,JG-ZN-001-01,《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开放、II期临床研究》,2019/9-2020/9,10万元,主持。 3.院级项目,JG-ZN-001-01,《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用于HER2阴性乳腺癌后线治疗的随机、开放、单中心II期临床试验》,2019/9-2020/9,10万元,主持。 获奖 1.2015年重庆市卫计委医学科学成果奖三等奖,项目《D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排名:1/5)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修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2.乳腺癌的精准医疗和临床研究 3.乳腺癌整合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及其调控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文章(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Wenqi Zhou,Shizhe Chen,Faliang Xu,Xiaohua Zeng. Survival benefit of pure dose-dense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18, 16:144.(通讯作者,IF 1.792) 2.Yongchun Deng,MD,Hua Xu,MM,XiaoHua Zeng,MD.Induced abortion and breast cancer an updated meta-andysis[J].Medicine.2018,97(3):1-8.(通讯作者,IF 2.028) 3.Ke-Da Yu,Xin-Wang,Chen-Yang Yin,Xiao-Hua Zeng,Zhi-Min Shao.Host genotype and tumor phenotype of chemokine decoyreceptors integrally affect breast cancer relapse[J].Oncotarget.2015,28(6)26519-26527.(共同第一作者,IF 6.627) 4.Xiao-Hua Zeng,Zhou-Luo Ou,Ke-Da Yu,Lan-Yun Feng,Wen-Jing Yin,Jing Li,Zhen-Zhou Shen,Zhi-Min Shao.Absence of multiple atypical chemokine binders (ACBs)and the presence of VEGF and MMP-9 predict axillary lymph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breast carcinomas[J]. Med Oncol.2014,31(9):145.(共同第一作者,IF 2.634) 5.PARP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9年6月第46卷第11期:586-588。(通讯作者) 6.趋化因子受体D6、DAR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6):1915-1917。(通讯作者) 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92-195。(通讯作者) 8.自噬相关基因在乳腺癌ET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5,4(3):337-339。(通讯作者) 9.纳米炭吸附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区域淋巴化疗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7):907-912。(通讯作者) 10.应用甘露聚糖肽改善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4.22(24)2914-2915,2928.(通讯作者)。(CSCD扩展库) 11.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10):123-125。(通讯作者) 12.药物联合新辅助化疗(ET)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状态的改善及其疗效评价,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2014,14(7):1346-1349(通讯作者)

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及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重庆抗癌协会、重庆医师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成立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乳腺癌学组,担任组长,在11个协会学术团体任职。现担任《重庆医学杂志》、《实用癌症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