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何伟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何伟(1964-),四川南充人,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1985~1999年在重庆市渝州大学(现重庆工商大学)自动化及电子工程系工作、2000年调入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主要教学成果: 作为国家级“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长期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实验”、重庆市精品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重庆大学精品课程“EDA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还承担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电子测量”、“可编程逻辑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累积指导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现代数字系统实验及设计》(第一版)、(第二版)2本,参编出版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本。 科技竞赛获奖: 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数十项,主要获奖情况如下: 1、2010年第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西南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3位同学获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证书; 2、2012年第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Altera企业专项一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西南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3位同学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证书; 3、2014年第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Altera企业专项一等奖2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3项,3位同学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电子设计助理工程师”证书; 4、2015年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Altera企业专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商业计划书专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 5、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项,Altera企业专项一等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 6、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2项,优秀指导老师奖2项; 7、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 8、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获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 9、2004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三等奖1项; 10、2006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优胜奖2项、文章竞赛三等奖1项; 11、2007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三等奖1项、C2H创新奖1项; 12、2008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二等奖1项; 13、2009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一等奖1项、卓越导师将1项; 14、2010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最佳Linux设计大奖1项; 15、2011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文章竞赛三等奖1项; 16、2012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三等奖2项; 17、2013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一等奖2项、优秀文稿奖3项; 18、2015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特等奖2项; 19、2016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总决赛三等奖2项、SOC专项一等奖1项; 20、2018年全球创新设计大赛获大中华区一等奖1项、全球总决赛获三等奖1项; 21、2019年全球创新设计大赛获大中华区一等奖1项、全球总决赛获一等奖及全球总冠军; 22、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3、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4、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5项; 25、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1项; 26、200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西部赛区二等奖1项、全国总决赛优秀奖1项; 27、2010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西部赛区二等奖1项; 28、2011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西部赛区一等奖2项; 主要个人获奖: 1、2016年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14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4、2013年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 5、2012年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11年度重庆大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教学教师奖; 7、2008年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8、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优秀教学效果前50名; 9、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优秀教学效果前50名; 实验室条件: 依托通信工程学院和信息社会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ALTERA EDA/SOPC联合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拥有全面、高端的科研设备,实验环境优越,并与美国德州大学、重庆大学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武汉中浩生物有限公司、重庆州泰生物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公司、重庆中天机电有限公司、广州国光电器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及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横向项目二十余项,近期主要有: 1、2016.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超低排放烟气在线检测分析仪开发与应用,主研 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临近空间动态网络的传输容量及优化方法,主研 3、2011. 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攻关重点项目(高速高性能单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研发及产业化),主研 4、2011. 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攻关重点项目:面向环境空气监测与净化的低成本研发及产业化 ,主研 5、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跨洋民用航空宽带移动通信组网及关键技术研究,主研 6、2015.横向科研项目:光子计数组件委托开发,主持 7、2014.横向科研项目:医疗设备技术服务,主持 8、2014.横向科研项目:ZT180上位机软件合作开发,主持 9、2013.横向科研项目:CHBMS-48/550锂离子蓄电池控制系统,主持 10、2012.横向科研项目:纳秒窄脉冲信号测量系统产品化研制,主持 11、2017.横向科研项目:医疗设备技技服务-2017,主持 12、2018.横向科研项目:医疗设备技术服务-2018,主持 13、2018.横向科研项目:教学互动设备技术服务,主持 14、2019.横向科研项目:电子白板技术服务,主持 发明专利: 已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权9项,主要专利如下: 1、张玲,何伟,等. 一种纳秒级超窄脉冲测量方法及系统,(专利号: ZL201210079047.2),2014-08-27 2、何伟,等. 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操作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010171960.6),2012-12-05 3、何伟,等.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QR二维条码识别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0910103378.3),2010-10-27 4、何伟,等.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虹膜识别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0910103377.9),2011-08-03 5、何伟,等. 基于FPGA的分布式网络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0810069526.X),2012-01-04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图像处理、电子系统设计、FPGA应用研究、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嵌入式系统

研究领域: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论文: 已发表SCI/EI等论文30余篇,主要论文如下: 1、Wu Y , Fu H , He W , et al. Modulation of Photocurrent in Zinc-Based Metal Oxides Through Adjustment of a Magnetic Field and Localized Heating[J]. 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10(1):57-65. 2、Lin, Yingcheng ,He, Wei,Zeng, Xiaoping. An Ultra Narrow PulseMeasuring Method for Event Detection,Disaster Advances,2013.7.01,6:184~188. 3、何伟,林英撑,张玲.基于NIOSⅡ的时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工程2009.5.5,35(09):243~245 4、张玲,刘平净,何伟,林英撑,赖琴,一种快速高效的虹膜识别算法,光电子-激光,2009.11.15,20(11):1507~1510.(EI) 5、何伟,林英撑,张玲.基于NIOS Ⅱ的时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9,35(9):243-245. 6、何伟,易明,张玲等.基于Nios II的二维条码识别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9(5):62-65. 7、张玲,顾彦飞,何伟. 基于子频带加权的VAD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0,30(5):1262-1265. 8、何伟,陈锋,张玲,邢岚.基于nrf24L01和ACTEL FPGA的智能探测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0,36(10):111-113. 9、张玲,刘九维,何伟.基于SI4432的高性能无线收发应用平台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0,36(12):124-127. 10、何伟,逯金涛,李佳等. 基于CORDIC改进算法的DDS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1):65-67. 11、何伟,秦江云,张玲等.基于SoPC的多用途无线监控报警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2):33-35. 12、何伟,余征华,张玲等. 基于SOPC的SD卡控制器IP核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3):137-140. 13、何伟,李佳,林英撑,张玲等. 视频压缩前端去隔行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6):45-47. 14、何伟,邢岚,陈锋等. 基于Linux的虚拟试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6):9-11. 15、何伟,游婧,张玲. 基于Nios Ⅱ自助点菜系统的μC/GUI应用[J]. 电子技术应用,2011,37(9):35-38. 16、何伟,游婧,张玲. 基于DM642 RAW采集格式的视频驱动开发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32(1):279-283. 17、张玲,高湛,林英撑等.基于Nios II的多功能数码相框[J].电子技术应用,2012,38(3):16-19. 18、何伟,赵海,张玲等.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高清电子警察取证系统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31(4):82-85. 19、张玲,李经章,何伟. 基于STM32的防盗电系统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31(4):72-74. 20、何伟,徐阳,张玲. 基于SOPC的说话人识别算法的实现与优化[J].计算机应用,2012,32(5):1463-1466. 21、张玲,王圣超,吴宝明等.一种基于顺序多维定标的无锚点定位算法的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31(5):26-28. 22、何伟,张玲,胡小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35-137 23、张玲,蔡春花,何伟.基于唇色与肤色差异性的唇部检测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30):182-186

学术兼职

主要社会兼职: 1、2016年任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委员会专家; 2、2010年至今任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西南赛区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和竞赛评审委员会专家; 3、2011年至今任西南地区EDA/SOPC技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4、2016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华西赛区评委; 5、2009-2010年连续两年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裁判; 6、2009-2013年连续五年任重庆市第二届至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裁判,其中2013年任裁判长; 7、2007年任重庆市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裁判; 8、2010年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